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勇军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为低分子肝素钙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下肢创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防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其他髋部手术,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行为与功能锻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 观察组术后14天的下肢周径与血流速度分别为(20.14±0.28)cm和(0.92±0.14)m/s,均优于对照组的(25.44±0.31)cm和(0.62±0.34)m/s(P<0.05);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能缩小下肢周径,提高血流速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损伤控制疗法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玉新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疗法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创伤治疗措施,试验组实施损伤控制疗法,对比两组的急救效果和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下肢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专业治疗时,给予损伤控制疗法可取得显著效果.

  • 下肢创伤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光宏;吴翔;卜光昌;谭士凯;胡天鑫;孙贵平;彭青松

    目的:分析下肢创伤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治下肢创伤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一般治疗,B组给予综合治疗.结果:B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要明显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积极治疗有利于促进下肢创伤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

  • 新型可调式抬高垫应用于下肢创伤患者的效果

    作者:陈丽萍;李咏;郭丹;王淑娟;仇婷

    目的 探讨新型可调式抬高垫应用于下肢创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伤后24 h内未作骨牵引术的胫腓骨骨折和踝关节骨折患者(怀疑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除外),共154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皮枕组),观察组10 cm抬高垫组(观察组一)和13 cm抬高垫组(观察组二),均测量和观察患者入院当时、入院后24,48,72 h患肢小腿周径的差异、肿胀度、疼痛度和舒适度.结果 三组小腿周径的比较,0,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观察组任何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胀程度的比较中,0,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观察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程度的比较中,0,24,48 h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观察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舒适度比较中,任何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新型可调式抬高垫,可使患肢尽快消除肿胀,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缩短围手术期时间.

  • 预防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段清萍;唐树清;朱琳;黄淑芬;郑慧琳;叶彩霞

    目的 降低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方法 对263例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早期观察和评估、健康知识宣教、机械预防、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等措施.结果 263例患者中只有9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42%).结论 骨科下肢创伤及手术后患者施行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与急性间隔综合症相关的监测防治问题

    作者:潘红霞;孙敏;周承孝

    在手术中常因不同的诱发因素(肢体创伤、不当的手术姿势、低血压、医源性的压迫),引发下肢间隔综合症,如果诊治不及时可以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仅就间隔综合症的监测、预防及镇痛等问题进行综述.

  • 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滤器选择研究

    作者:贾伟;刘建龙;田轩;蒋鹏;赵景明;刘亚波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创伤后继发深静脉血栓滤器使用指征及滤器种类选择.方法:遵循以往滤器使用的选择原则,对2010年度下肢创伤后继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选用临时、可回收及永久性滤器进行分类比较研究.结果:共计筛查下肢创伤患者4 544例,DVT阳性968例,发病率21.3%.使用滤器296例,其中临时性121例(40.9%),可回收56例(18.9%),永久性119例(40.2%).滤器置入过程中未发现致命性肺栓塞及明显的症状性肺栓塞.抗凝治疗随访3~6个月,复发2例.结论:下肢创伤手术术前发现急性深静脉血栓,在手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能大大降低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率.由于创伤患者的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是临时的,应首选临时性滤器.高龄患者或有严重心肺并发症患者,适合放置可回收滤器.术后发现的深静脉血栓及术前可以明确的陈旧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滤器不是必须的.

  • 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患者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

    作者:赵燕山;刘绍荣

    目的 了解下肢创伤病例行骨科牵引疗法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存在下肢创伤并于进入本院骨科的患者77例,以疗法不同对其分组:A组39例以骨科牵引疗法展开救治工作,B组38例则行传统疗法,随访观察其疗效及不适症状.结果 A组优良率94.87%,B组是71.05%,(P<0.05).A组2例出现不适症状,B组有9例,(P<0.05).结论 骨科给予下肢创伤病例专业治疗时,施予骨科牵引疗法效果显著,同时安全性也偏高,推荐优先选择.

  • 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探讨

    作者:赵健

    目的 分析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智力的基础上增加损伤控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损伤控制是必要的、可行的,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儿童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宏艳;赵洪波;左玉明;王月光;王国强;窦静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儿童创伤后经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发生DVT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物理治疗.结果 本组儿童创伤后DVT的发生率为1.28%,发生的时间于伤后1~6 d,术前发现9例,术后第2天发生1例.经治疗后随访3~15个月,均未再发生血栓及有症状的肺栓塞.结论 儿童DVT的出现,打破了以往认为16岁以下儿童罕见发生DVT的理论,对于年龄偏大、创伤严重的儿童患者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充治疗下肢骨外露创面效果观察

    作者:郑健生;薛文娇;李洋;凌云浩;李洪亮

    目的 观察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充治疗下肢创伤手术后遗留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7-11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充治疗的7例下肢创伤手术后遗留的骨外露创面,于患者肘正中静脉采血制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将所制备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填充至创腔内.结果本组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填充治疗1~3次.术后随访1~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1例左足踝部位治疗区域与周围皮肤色差明显,其余患者创区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别.创面愈合后皮肤质地柔软,皮温觉、触觉、痛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2个月踝关节无异常,左小腿下段无压痛.结论 采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填充治疗下肢创伤手术后遗留的骨外露创面效果满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制备过程简单,降低了外源混入后的感染风险及免疫反应风险,大量的生长因子可加快组织再生、创面愈合.

  • 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的一期修复

    作者:赵刚;桑成林;曹学成;李秉胜;张永先;王卫国;张贵春;郑金龙

    目的 探讨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一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对笔者1998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3例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 例术后疗效满意,1例失败,此例经残端修整后创面愈合.38例创面一期愈合,4例组织缺损处皮瓣完全覆盖并成活,但周围软组织挫裂伤重致坏死的小创面需经二期植皮或局部小皮瓣转位处理后愈合,术后经1~36个月随访,下肢外形和功能基本满意.结论 下肢严重创伤软组织缺损,多由高能量致伤原因引起,往往是复杂的多发创伤,借助灵活简便的内外固定和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特别是皮瓣修复技术,能大程度的一期修复.

  • 逆行交锁髓内钉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刘志军;刘惠军;邵先舫;陈绍军;陈竹明;张宏波;张斌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下肢创伤中较严重的一种,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难以令人满意.自1999年2月~2003年4月,我院采用以逆行交锁髓内钉为主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下肢创伤骨折术后并发Ogilvie综合征

    作者:詹友达;卢刚;谢勇;李洪兵;陶金国;李懿

    急性假性结肠梗阻又称Ogilvie综合征,是创伤骨折术后一种并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临床指征是大段结肠扩张,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结肠穿孔,甚至死亡.自2002年5月~2007年6月,笔者收治的下肢创伤骨折手术患者538例,9例术后并发Ogilvie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 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朱军方;曹常松

    目的:研究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 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进行骨科牵引术的下肢创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及疗效研究,根据患者自身身体情况和骨折状况,进行下肢皮牵引术,对患者其他疾病也需要在治疗期间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都有所改善,其中21例患者为优,33例患者为良,7例患者为中,1例患者为差,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7.1%,根据0.5 ~2年随访,仅有2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情况,未发生骨骼畸形愈合、骨不连的症状,并发症发生可能性为3.2%.结论:采用骨科牵引术治疗下肢创伤具有良好的治疗削骨,有利于患者骨折处的康复,保证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并减轻患者的疼痛,临床治疗值得广泛推广.

  • 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红军;朱金华;徐叶青;李海鹏;丁晓旻;李占国;丁兆友;张忠才;孙顶峰;刘宇春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下肢创伤之一,具有愈合快、骨塑形能力强等特点。以传统的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方法治疗此骨折可获满意的远期疗效,但存在护理复杂、卧床时间长、防碍其他合并损伤的治疗等缺点。通过手术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可望弥补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70年代以来国外陆续有采用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报道,我院自2002年以来应用AO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儿股骨干骨折,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例相比较,可以了解此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的一些特点,报告如下。

  • 多功能下肢肢体抬高架对于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冬梅;任奉欣;肖延丽;丁宁;刘英楠

    对于骨科下肢创伤,骨折及骨折术后的病人,为了减轻肢体肿胀,常需要抬高患肢,而我们在临床上常用一些代用品(枕头,被),不便于工作,还不能保证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于支被护罩,牵引滑轮,下肢抬高,改善膝关节功能位为一体的下肢肢体抬高架,并用于临床,对患肢的康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自2005年3月~2012年12月,本院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35例,术前和术后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同时应用多功能下肢肢体抬高架对于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有效地预防了膝关节功能障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术后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效果。

  • 下肢手术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液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57例

    作者:牟成爽;张明军;邱丽琳;朱学海;陈帝;刘其浩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具有镇痛完全、肌松良好等优点,在下腹部及下肢创伤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因对健侧脊神经作用弱,具有循环平稳、时效长、麻醉控制范围精确等特点,更适用于下腹部以下手术.自2014年9月以来,我们对下肢创伤手术,采用轻比重液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57例,男31例,女26例;年龄25~50岁,平均37岁.体质量65~85 kg,平均72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入组病例均行轻比重液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

  • 车辆撞、轧致下肢毁损伤82例救治体会

    作者:周祥吉;范启申;王成琪;张成进;周建国;潘昭勋;张树明;王剑利

    载重、高速车辆撞、轧致下肢创伤,常造成肢体断离并复合组织缺损,或复杂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血管神经断离与缺损,足部虽完整但严重缺乏血供等毁损伤.对这种创伤不宜行局部或远位带蒂皮(肌)瓣或复合组织瓣转移修复,用吻合血管组织瓣转移修复颇困难.1985~2000年,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与重建下肢创伤4 988例,其中车辆撞、轧致下肢毁损82例,经急诊救治保存了肢体,并恢复功能.

  • 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的骨运输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孙业东;王仁鹏

    目的:分析采取骨运输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2例行骨运输治疗的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着跟踪时间延长,72例患者骨缺损长度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髋关节、膝关节与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骨运输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效果明显,骨缺损恢复较快,感染治愈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