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

胃肠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위장병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125
  • 国内刊号: 31-17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萧树东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冯晨晨;颜秀娟;陈胜良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目前中国使用广泛的抗轻中度焦虑抑郁的药物.目的:系统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中国FD的疗效.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有关比较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组)与常规药物(对照组)治疗FD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行质量评分,应用RevMan 5.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983例FD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40,95% CI:1.33 ~1.47,P<0.05).亚组分析显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的疗效均优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可明显提高FD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肥大细胞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表达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意义

    作者:高欣;张振玉;徐兆军;姜宗丹;陈菲菲;王劲松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食管黏膜暴露于酸或胆汁引起的肥大细胞(MC)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以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相关通路参与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人MC上可能存在PAR-2,但尚未见两者在GERD中关系的报道.目的:研究GERD患者食管黏膜上皮中的MC数量和PAR-2表达情况以及其间的相关性,明确两者在GER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糜烂性食管炎(EE)、3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以及20例正常对照者食管黏膜上皮中的MC数量和PAR-2表达.结果:EE组和NERD组类胰蛋白酶阳性MC数量和PAR-2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组与NER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组和NERD组中的MC数量均与PAR-2免疫组化评分呈正相关(r=0.875,P<0.01;r=0.884,P<0.01).结论:GERD患者食管黏膜上皮中的MC数量增多、PAR-2表达上调且两者呈正相关.推测MC表面的PAR-2活化可激活MC脱颗粒,而MC释放的类胰蛋白酶又可激活PAR-2,两者共同参与了GERD的发病机制.

  • 维生素D3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作用

    作者:谭蓓;戴张晗;吕红;王鸥;杨红;钱家鸣

    背景:维生素D(VitD)对炎症性肠病(IBD)的免疫调节作用日渐受到关注.目的:探讨VitD3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6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TNBS组、5-ASA组、不同剂量VitD3组及其联合5-ASA组、活性VitD3组及其联合5-ASA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10组以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造模后24h,各组以不同药物灌胃进行干预.造模第10 d处死大鼠,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大体损伤、组织病理学评分,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RT-PCR法检测T-bet、GATA-3 mRNA表达.测定血钙和血肌酐水平以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与TNBS组相比,单次和连续大剂量VitD3联合5-ASA组大体损伤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各药物干预组MPO活性均明显下降(P <0.001),T-bet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5-ASA组、连续大剂量VitD3组GATA-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连续大剂量VitD3组及其联合5-ASA组大鼠出现高钙血症,且连续大剂量VitD3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VitD3可通过调节T细胞免疫减轻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

  • 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黏膜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丁莺;吕宾;孟立娜;范一宏;沈雁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生可能与分子异常改变有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已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疾病,但较少用于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黏膜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以樟脑丸特殊气味作为条件刺激、结直肠扩张结合经典的肢体束缚作为非条件刺激建立大鼠内脏高敏感模型.治疗组以痛泻要方煎剂灌胃4周.实验第45 d,处死所有大鼠,提取结肠黏膜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差异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内脏敏感性明显降低(P<0.01).共有61个蛋白点在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存在表达差异,其中23个蛋白点在治疗组中的表达上调,38个蛋白点表达下调.从5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中鉴定出3个特异蛋白质,表达上调的蛋白质为Transgelin蛋白和乙醛脱氢酶2,表达下调的蛋白质为角蛋白8.结论:痛泻要方可下调某些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降低大鼠内脏敏感性的机制之一.

  •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宋菁婧;孟立娜;施琳琳

    背景:目前已明确高三酰甘油血症(> 11.3 mmol/L)可引起急性胰腺炎(AP)发作或复发.随着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临床上高脂血症性AP病例日益增多.目的:总结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1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HL-SAP和胆源性SAP (BSAP)病例,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HL-SAP患者和94例BSAP患者纳入研究.HL-SAP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BSAP组[(42.50±13.34)岁对(62.17 ±16.17)岁,P=0.000];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合并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者的比例以及血清淀粉酶低于3倍正常上限者的比例(52.6%对22.3%)均显著高于BSAP组(P<0.05).两组间胰腺局部和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HL-SAP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数呈正相关(r=0.382,P=0.018).HL-SAP组出院后复发率显著高于BSAP组(42.1%对11.7%,P=0.000),两组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组HL-SAP患者发病年龄偏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者比例较高,约半数患者血清淀粉酶正常或升高不显著,AP易复发.

  • 替普瑞酮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p16、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红珠;张琪;张翠萍;孙向红;王辉明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胃癌癌前状态,预防和阻止其向胃癌进展是一个重要临床问题.目的:观察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CAG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抑制基因p1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0)、CAG模型组(n=25)和替普瑞酮干预组(n=25),后两组以幽门螺杆菌悬液和乙醇-水杨酸钠溶液灌胃制备CAG模型,替普瑞酮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替普瑞酮50mg·kg-1 ·d-1干预26周.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表现,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p16、TGF-β1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替普瑞酮干预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和73.9%,显著高于CAG模型组的36.4%(P<0.05):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30.4%,显著低于CAG模型组的81.8%(P<0.01).正常对照组与替普瑞酮干预组间p16、TGF-β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AG模型组相比,替普瑞酮干预组胃黏膜增厚,腺体数目增多,无出血、糜烂.结论:替普瑞酮能修复胃黏膜损伤,部分逆转胃黏膜萎缩,阻止CAG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恢复p16表达和功能以及下调TGF-β1表达有关.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伟杰;徐桂芳;田志强;吴国忠;邹晓平

    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肠黏膜屏障损伤引起继发感染是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AP肠黏膜屏障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HMGB1与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12月~2009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收治、确诊的AP患者80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3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42例,选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HMGB1含量,分析其与AP病情严重程度、血清内毒素含量、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的关系.结果:SAP组和MAP组血清HMGB1含量、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和尿液L/M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患者血清HMGB1含量与血清内毒素含量、DAO含量、尿液L/M比值以及Ranson评分、24 h 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HMGB1含量可反映AP病情严重程度,并可作为判断AP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参考指标.

  • 晚期胰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双;徐雷鸣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肿瘤已发生远处转移,5年存活率仅5%.吉西他滨为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佳药物,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疗法广泛用于晚期患者的一线治疗,一旦吉西他滨治疗失败,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替代方法.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包括联合化疗、区域性动脉灌注、靶向放疗、HIFU、冷冻治疗、PDT等,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与消化系统肿瘤

    作者:蔡敏;李力;王睿;王斌;程烽涛

    端粒是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结构.端粒长度的变化可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从而诱导肿瘤发生,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发生风险指标.然而肿瘤组织取材存在获取时机晚、创伤性大等问题,而肿瘤替代组织易于获取且创伤性小,因此检测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有望成为肿瘤早期筛查的新手段.近年来关于肿瘤替代组织端粒长度与消化系统肿瘤发生风险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 端粒 肿瘤 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结核诊断方法现状和进展

    作者:杨莉;王巧民

    消化系统结核为常见肺外结核,目前常规结核病诊断方法如抗酸杆菌Ziehl-Neelsen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X线检查等对消化系统结核的诊断均有一定局限性.免疫学试验干扰素-γ(IFN-γ)释放测定尤其是T-SPOT.TB是新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技术,可用于可疑结核病患者的辅助诊断,与TST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对常见消化系统结核的传统和现代化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 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葛荣媞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Hp对抗生素耐药率的上升,Hp感染根除疗效呈逐年下降趋势.益生菌制剂的应用为防治Hp感染提供了新思路,其可提高Hp根除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本文就益生菌治疗Hp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

    作者:俞星;王承党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腹痛或腹部不适是其主要症状,亦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异常是IBS发生的主要机制.本文就IBS腹痛的发生机制和治疗作一综述.

  • 以消化道出血为表现的蓝色橡皮大疱性痣综合征1例

    作者:吴建华;黄长利;陈晓敏;杜艳华

    病例:患者男,64岁,因"间断性黑便2年余,再发2周"于2012-02-18入住嘉定区安亭医院内科.患者2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伴头昏、乏力,近半年来生活不能自理,以卧床休息为主.病程中无发热、畏寒、寒战,无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黄疸、呕血,无鼻衄、牙龈出血,食欲欠佳,睡眠尚可,小便正常.本次入院前4个月因黑便、贫血人住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予输血、补充白蛋白、口服铁剂等对症处理后自行出院.否认外伤史,有颈部血管瘤手术史,否认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否认遗传以及家族性疾病史.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患者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

    作者:江泳;杨清峰;张旭;周磊;张爽;张群超;张毅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免疫应答可能是其主要致病机制之一.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癌患者黏膜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6月27例胃癌患者和28例对照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Hp抗体检测Hp感染,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局部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表达情况.结果:Hp总体感染率为61.8%.Hp阳性患者中,胃癌组IFN-γ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阴性患者中,胃癌组IFN-γ、IL-4表达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Hp阳性胃癌患者IL-4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胃癌患者(P<0.05),Hp阳性对照组IFN-γ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Hp阳性对照者以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为主,Hp阳性胃癌患者以Th2细胞为主.黏膜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可能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特别是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陆珉;邢卫松

    背景:急性胰腺炎(AP)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目的:探讨川芎嗪对AP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8月~ 2012年2月江苏省海门市人民院医院收治的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AP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检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含量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ESR、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ESR、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AP病情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川芎嗪可显著改善胰腺微循环,缓解AP病情发展.

  •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5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进康;陆喜荣;徐宏伟;许邹华

    背景: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和超声内镜(EUS)技术的成熟,食管黏膜下肿瘤(SMTs)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目的:评估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SM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例于2012年1~6月于昆山市中医医院接受STER治疗的食管SMT患者纳入研究,肿瘤经EUS和增强CT检查诊断为来源于固有肌层.对其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近期随访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个病灶均由STER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长径0.8 ~2.0 cm,黏膜切开至黏膜切口完整缝合时间为45~ 95 min.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1例,间质瘤4例,切缘均为阴性.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出院后3个月内镜复查未见病变残留、复发.结论: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SMTs安全、有效,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信息,并避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有望成为食管SMTs的主要治疗选择.

  • 胃肠道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要点

    作者:陈晓宇

    近年来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量激增,但缺乏规范的病理学检查标准.本文详述胃肠道黏膜活检标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以及外科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要点,规范消化病理学诊断,以期与国际同行接轨.

胃肠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