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

胃肠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위장병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125
  • 国内刊号: 31-17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萧树东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钙卫蛋白、乳铁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玮;许建明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反复发作的肠道炎性疾病,评估疾病活动度对其疗效判断非常重要,实验室标记物尤其是粪便标记物可很好地反映疾病活动度.目的:探讨钙卫蛋白(Cal)、乳铁蛋白(Lf)在UC患者结肠黏膜和粪便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具备完整结肠镜或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UC患者120例.以临床活动度指数(CAI)评分进行疾病分期,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肠黏膜Cal、Lf表达,以ELISA法检测粪便Cal、Lf含量.结果:活动期UC患者结肠黏膜中均表达Cal、Lf.缓解期无或仅弱表达.活动期UC患者粪便Cal、Lf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UC患者结肠黏膜Cal和Lf表达以及粪便Cal和Lf含量均与CAI评分呈正相关(P=0.000).粪便Cal和Lf含量与结肠黏膜Cal和Lf表达亦呈正相关(r=0.588,P=0.000;r=0.519,P=0.000),且判断UC活动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结论:UC患者结肠黏膜Cal、Lf表达可反映临床严重度,粪便Cal、Lf含量与UC活动性显著相关.

  • 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研究

    作者:史学森;王立金;郝慧菁;王丽娟;张永立;马春玉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疾病,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近年其发病率逐渐增高.目的:探讨RE、BE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反流性疾病问卷筛选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检测RE、BE和食管腺癌的检出率.分析吸烟、饮酒、饮食、年龄、性别和民族与RE、BE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834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其中RE患者234例(12.8%);BE患者213例(11.6%),包括特殊肠化生型BE 47例;食管腺癌5例(0.3%).蒙古族RE、BE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饮酒者中RE和BE的比例明显升高.BE患者中.重度异型增生和食管腺癌的检出率升高.结论:蒙古旗人群RE和BE的检出率较高,饮酒与食管反流致损伤的关系密切,BE为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 骨髓基质干细胞对H2O2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周艳;童菊芳;萧树东;蒯小玲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不但可分化为肝细胞,并且可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促进肝再生.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对H2O2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500μmol/L H2O2诱导人肝细胞株THLE-3损伤模型,24 h后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检测细胞毒性、caspase-3/7活性以及YO-PRO-1阳性细胞率.结果: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培养后,H2O2损伤的THLE-3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毒性显著减少(P<0.05),cagpase-3/7活性显著下降(P<0.05),YO-PRO-1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骨髓基质于细胞通过降低细胞毒性、caspase-3/7活性和细胞凋亡而对H2O2诱导的THLE-3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 PSME1基因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张林;李楠;吴凯;翟俊山

    背景:PSME1基因编码蛋白PA28α是26S蛋白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其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下调,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目的:探讨PSME1基因对胃癌细胞恶性表型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PSME1基因克隆入pcDNA3.1载体,构建PC-PSME1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筛选并鉴定稳定转染细胞株SGC-PSME1.以生长曲线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细胞迁徙/侵袭实验分析SGC-PSME1细胞株的生长、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侵袭转移情况.结果:与转染空载体的SGC-PC细胞和空白对照组SGC-7901细胞相比,SGC-PSME1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克隆形成率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GC-PSME1细胞的迁徙率与两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PSME1基因对抑制胃癌细胞的恶性表型有一定意义.其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同时影响细胞周期,对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可能无明显影响.

  • 泮托拉唑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育美;陈敏;张斌;杨德红;邹晓平

    背景: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与肿瘤的增殖、代谢、转移、耐药等密切相关的蛋白,以其为靶点进行干预对肿瘤治疗可能有效.研究显示泮托拉唑具有化疗增敏作用,关于其对HIF-1的影响,国内外鲜有相关报道.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 HIF-1α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探讨其化疗增敏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泮托拉唑(0~160μg/ml)处理SGC-7901细胞24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HIF-1α蛋白的胞内分布.结果:泮托拉唑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HIF-1α蛋白表达,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且存在适浓度(10μg/ml);在一定浓度下(20μg/ml),洋托拉唑还能抑制HIF-1α蛋白的核周浓集.结论:泮托拉唑能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HIF-1a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胞内分布,这可能是其化疗增敏作用的机制之一.

  • 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作者:王轶;刘雪平;赵治彬;于成功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调节性T细胞是一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研究显示其改变与IBD的发病密切相关.目的:观察IBD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纳入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各31例,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分别采用简化CD活动指数(CDAI)和临床活动度指数(CAI)评估CD和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同时检测ESR和血清CRP水平.结果:CD和U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分别与简化CDAI评分和CAI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ESR和血清CRP水平之间则无明显相关性.活动期CD和UC患者的ESR和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R和CRP与疾病活动度评分之间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IBD复发的重要因素.

  • galectin-1表达下调对LST-R1细胞侵袭表型的影响

    作者:童华生;张亚历;姜泊;苏磊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半乳凝素(galectin)-1高表达于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KST)细胞株LST-R1,由此推测其可能与LST病变的侧向生长有关.目的:探讨galectin-1表达下调对LST-R1细胞侵袭表型的影响.方法:以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LST-R1细胞的galectin-1基因,采用异质性黏附实验、同质性黏附实验、趋化运动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比较转染galectin-1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的p-shRNA1-LST细胞、转染空载体的p-LST细胞和对照组LST-R1细胞侵袭表型的差异.结果:p-shRNA1-LST细胞的异质性黏附细胞数增加,同质性黏附细胞数减少,趋化运动能力增强,细胞集落形成数增多.结论:galectin-1表达下调可致LST-R1细胞出现侵袭相关表型,提示galectin-1可能参与了LST病变浅表性扩散特性的形成.

  • 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疾病认知和既往诊治情况调查

    作者:吴欢;陈芷珉;孙晓红;王智凤;柯美云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常反复就医,医疗资源耗费大.目的:了解GER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既往诊治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GERD患者行问卷调查,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就诊原因、疾病认知和既往诊治情况.结果:共244例GERD患者接受调查,NERD152例,RE 92例.就诊原因为反流相关症状、明确诊断和担心患肿瘤者分别占75.4%、31.5%和26.1%.34.8%的患者对罹患该病非常担心紧张,23.0%的患者诊疗费用≥20 000元,仅23.4%的患者对既往治疗效果表示满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是疾病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病程长、RE是诊疗费用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RE和NERD组对该病不甚了解者均达85%以上.RE组男性、轻体力劳动者比例和腹围、体重指数显著高于NERD组,因担心患肿瘤而就诊、曾接受非药物治疗、诊疗费用≥20 000元者比例亦高于NERD组,且较NERD组更担心发展为食管癌和药物不良反应.结论:GERD患者对该病的认知有限,诊疗费用高.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GERD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教育,加强非药物治疗的宣教.有望节约医疗资源.更好地治疗疾病.

  • 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抑制作用的临床评估

    作者:王勇峰;熊光苏;高琴琰;吴叔明;莫剑忠

    背景: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肠内营养(EN)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胰腺继发感染的风险.目的:评估EN对SAP患者SIBO的影响.方法:13例CT严重度指数(CTSI)≥3分的AP患者随机分为EN组(7例)和胃肠外营养(PN)组(6例),所有患者均置入鼻空肠管,分别于第1 d、3 d、7 d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计算患者每次GHBT的总产氢量.EN组患者于首次GHBT后即开始行EN,PN组患者于第二次GHBT后改行EN.结果:两组患者首次GHBT的总产氢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第一、二次GHBT总产氢量下降值显著大于PN组(33.0对4.0,P<0.05);两组间第一、三次GHBT总产氢量下降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可能对SAP患者的SIBO有抑制作用.

  •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在肿瘤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建军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家族是近年来研究较热的一组核内RNA结合蛋白,它们在许多方面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hnRNP A1是对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较大的hnRNP家族成员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hnRNP A1主要通过调节RNA表达、促进端粒延长、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等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hnRNP A1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燕;陆伦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NAFLD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年NAFLD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包括胰岛素抵抗(IR)、肝脂肪变性、氧化应激等方面作一综述.

  • AlkB蛋白介导的DNA氧化脱甲基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平;陈胜良

    环境和细胞内各种因素所引起的DNA碱基甲基化改变可导致DNA损伤.DNA损伤修复对维持基因组功能的完整性非常蘑要,如未及时修复可能导致遗传信息功能的改变,并引起相关疾病,如癌症、发育缺陷等.近发现AlkB蛋白家族利用单核非血红素Fe2+以及α-酮戊二酸作为辅助因子和协同底物可直接祛除部分DNA碱基甲基化损伤.因此,对AlkB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DNA损伤修复机制以及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

  • 胃肠道肥大细胞与肠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作者:杨希林;方秀才;刘晓红

    作为胃肠道免疫系统重要成员的肥大细胞与肠神经系统(ENS)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其对胃肠道正常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并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肥大细胞与ENS相互作用的解剖学基础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胃肠道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为探讨相关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线索.

  • 消化性溃疡致十二指肠结肠瘘1例

    作者:蒋荷;林晓琳;王琪;姚静静

    病例:患者男,29岁,因"反复腹泻4年"于2009年10月24日以"腹泻原因待查"收入我院消化内科.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经常出现上腹部隐痛,饥饿时明显,历时数月,每天4~5次腹泻,稀便,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腹泻多发生于饭后1~2 h,有时伴脐周隐痛和腹胀.

  • 单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瞿春莹;徐雷鸣;周敏;张毅;陈莺;陈惠芳

    背景:小肠镜的应用使观察完整的小肠成为可能,但目前关于单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的研究尚较少.目的:评价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方法:对2009年2~9月上海新华医院收治的28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分析疾病检出率、操作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本组经口进镜者9例,经肛门进镜17例,分别从两端进镜2例.检查操作时间40~100 min,平均(65.0±25.7)min.插管成功率96.4%.20例患者发现阳性病灶,检出率71.4%.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耐受性良好.结论:单气囊小肠镜是一种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较高、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 不同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翊文;霍惠峰;蒋晓渠;周家华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F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目的:探讨不同H. pylori根除方案对FD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160例H. pylori(+)FD患者随机分为10 d序贯治疗组(60例)、7 d三联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息者于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H. pylori根除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评估FD症状.结果:10 d序贯治疗组、7 d三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3.2%、74.1%和48.6%(符合方案分析)以及91.7%、71.7%和42.5%(意向治疗分析),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12个月,10 d序贯治疗组和7 d三联治疗组中H. pylori根除者的FD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0 d序贯治疗和7 d三联治疗的FD症状改善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H. pylori根除率高于后者,临床可推荐10 d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FD患者.

  • 西方国家与我国炎症性肠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作者:郑淑梅;欧阳钦

    20世纪以来,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肠道菌群在遗传易感者肠道启动了持续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就过去对IBD的描述、现在对IBD发病机制的重要发现和治疗以及将来对IBD研究的设想作一概述.

  •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的临床实践和难点

    作者:柯美云;方秀才

    罗马Ⅲ诊断标准已影响临床医师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诊断水准、流行病学调查和循证医学发展.本文就着重讨论FGIDs诊断标准的临床实践,包括基于症状的诊断、重叠症、共病现象、精神心理障碍、老年FGIDs、胃肠功能检查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等,并提出相应难点和应对措施,旨在帮助该诊断标准更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 《胃肠病学》网络稿件处理系统使用说明

    作者:

胃肠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