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

胃肠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위장병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125
  • 国内刊号: 31-17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萧树东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不同海拔地区健康成年男性6种血激素水平的变化

    作者:马颖才;熊元治;褚行琦;于梅花;杨桂英;杨宁

    人类急进高原后或高原人群会出现较多消化道症状,并伴发多种胃肠病.激素在高原胃肠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高、中、低海拔地区健康成年男性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胃动素(MTL)、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内皮素(ET)、降钙素(CT)水平的变化,探讨上述激素与高原胃肠病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海拔2 m)、西宁市(海拔2 260 m)和青藏铁路雁石坪(海拔4 750 m)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的健康成年男性共68例,分别采血,以放射免疫测定检测上述6种激素水平.结果:雁石坪地区健康成年男性的血GAS水平显著高于广州市和西宁市(P<0.05),三地间MTL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雁石坪地区的PGI2和TXA2水平显著高于西宁市(P=0.006和P=0.000),但两地ET和C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海拔的升高,健康成年男性的血GAS水平逐渐升高,可能与人急进高原后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有关.高海拔地区男性的血PGI2、TXA2水平也明显升高,可能与人进入高原后胃肠的适应性和高原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生理有关.

  • 胃起搏对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能神经的影响

    作者:余跃;殷光甫;钱伟;侯晓华

    胃起搏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胃起搏后胃窦肌间神经丛5-羟色胺(5-HT)能神经的活性变化,探讨胃起搏促胃动力作用的神经化学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胃起搏模型,将大鼠分为起搏组(n=10)和对照组(n=6).选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以控制起搏组胃电慢波,1 h后取胃窦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分析5-H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结果:对照组大鼠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以肌间神经丛和节间束中稍多,神经节内阳性神经细胞体少见.起搏组大鼠胃窦组织5-H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神经节内阳性神经细胞体和带膨体的神经纤维也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肌间神经丛5-H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兰春慧;房殿春

    既往研究表明胃黏膜细胞核基因组有线粒体DNA(mtDNA)片段整合,且这种整合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有关,并参与胃癌的发生.mtDNA片段与核基因整合后,是否会引起所编码基因表达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否与H.pylori感染有关尚不明确.目的:观察H.pylori作用于胃癌细胞后线粒体编码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COX)Ⅰ、COXⅡ和COXⅢ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H.ptkiri致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μl/ml H.pylori培养滤液与胃癌细胞分别作用4 h、8 h和12 h,收集细胞,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时间点COXⅠ、COXⅡ和COXⅢmRNA的表达.结果:H.pylori作用4 h后,线粒体COX Ⅰ、COXⅡ和COXⅢmRNA的表达有所降低,8 h时下降更明显,12 h时段下降速度减缓;除COXⅡ4 h时与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余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pylori可引起胃癌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COX Ⅰ、COXⅡ和COXⅢmRNA表达下调,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 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徐晓晶;徐华;刘强;吴叔明

    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过去被称为"肠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近年来发现这一疾病的本质是肠道T细胞淋巴瘤.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进展迅猛,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检查很难确诊.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仁济医院1994年9月~2004年9月6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34~73岁,男女比例为5:1.病变多位于空、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3例患者表现为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5例,肿块1例.1例患者经术前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5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4例曾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45RO(+)、CD3(+)、CD3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结合术后化疗.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不伴有乳糜泻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常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该病预后极差.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脑肠肽水平的变化

    作者:沈骏;诸琦;袁耀宗;傅华;冯国伟

    脑肠肽作为一类具有神经递质和激素双重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和神经降压素(NT)水平在IBS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RomeⅡ标准纳入IBS患者36例,其中腹泻为主型IBS(D-IBS)24例,便秘为主型IBS(C-IBS)12例,同时纳入正常对照者10名.采用放射免疫测定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浆VIP、NPY和NT水平.结果:D-IBS患者血浆VI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IBS患者血浆VI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IBS和C-IBS患者血浆NPY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其中C-IBS患者又显著低于D-IBS患者(P<0.05);D-IBS和C-IBS患者血浆N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两亚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BS患者血浆脑肠肽水平与腹泻或便秘症状有一定的联系,表现为D-IBS和C-IBS患者的血浆NT水平均显著升高,而NPY和VIP水平因IBS亚型的不同而有差异.脑肠肽作为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重要因素,可能与IBS的发生、发展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 食管测压在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开光;解丽;吴正祥

    早期或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诊断较难,X线钡餐检查敏感性较低.该病可能与食管动力障碍有关,食管测压对其诊断可能有较高的价值.目的:通过分析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测压参数,探讨其特征性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1例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15例典型贲门失弛缓症和1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结果: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与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静息压类似,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健康对照组、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和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残余压呈递增趋势,且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仅6例(28.6%)患者LES静息压增加,但有14例(67.7%)LES残余压增加.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50.2%的患者吞咽后LES可完全松弛,松弛率与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食管体部收缩振幅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多数失弛缓症患者湿咽后表现为无传导性同步收缩,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典型和典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用于诊断贲门失弛缓症敏感性较低.LES残余压对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吞咽后食管体部无传导性同步收缩是所有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特征.

  • 非糜烂性反流病放大内镜下微小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建军;周丽雅;林三仁;夏志伟

    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GERD)大部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NERD尚无内镜诊断标准.目的:应用放大内镜观察NERD的微小变化,探讨其特征性内镜表现.方法:58例GERD患者(NERD 47例,糜烂性食管炎11例)和6例健康志愿者行24 h食管pH监测和放大内镜检查,于食管、胃不同部位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内镜下,NERD组贲门口松弛,23.4%的患者食管黏膜水肿、血管网模糊;10.6%食管下段可见点状血管,27.2%可见隐性红斑;25.5%齿状线上有白色结节样变;29.8%齿状线模糊或部分模糊,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齿状线形态诊断NERD,锯齿型、三角型和半岛型的阳性率均为100%,宽大锯齿型为83.3%;根据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斑块状凹凸不平和绒毛状不平阳性率均为100%,粗糙不平为91.7%.NERD组的食管上皮组织学表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放大内镜下可以观察到NERD的齿状线形态和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其特征性表现对完善NER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探讨

    作者:严瑾;欧阳钦;刘卫平;李甘地;邬晓宏

    随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CD)获得成功,TNF-α在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但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TNF-α在UC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研究TNF-α在UC中的作用.方法:35例UC患者和15例对照者经结肠镜取活检,标本分别用于组织学诊断、分级和原位杂交检测结肠黏膜TNF-α mRNA的表达.根据Powell-Tuck评分系统对UC患者作疾病活动性评分.结果:UC黏膜TNF-α mRNA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但其表达与疾病活动性和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表达TNF-αmRNA的炎性细胞多分布于远离上皮层的固有层下部.结论:UC黏膜TNF-α mRNA的表达确有增高,但与疾病活动性和组织学分级均无明确关系.TNF-α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肯定.

  • 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演变的统计分析

    作者:陈昶洲;冉志华;戈之铮;戴军;胡运彪;萧树东

    近几十年来,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在国人中的演变有待进一步了解.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的演变情况.方法:对1987年1月~2003年12月在仁济医院接受胃镜检查而被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者的年龄、溃疡类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整个观察期分为1987~1990年、1991~1994年、1995~1999年和2000~2003年4个时间段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在4个时间段中,十二指肠溃疡(DU)和胃溃疡(GU)的平均发病年龄均呈上升趋势(P<0.01),DU患者的平均年龄依次为42.5岁、43.6岁、44.6岁和47.4岁,GU依次为48.9岁、50.1岁、49.5岁和52.6岁.DU患者的平均年龄较GU年轻近6岁.DU与GU的总体发病人数之比介于1.84和2.99之间.男性的DU和GU检出率均高于女性,DU男女之比为1.45:1~2.59:1,GU为2.08:1~4.27:1.1997年,全体接受胃镜检查者、DU患者和GU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51.5%、78.5%和71.9%,至2003年则分别为31.0%、63.5%和58.0%.各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包括DU和GU的平均患病年龄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患者仍以男性为主.胃镜检查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 己酮可可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范建高;钱燕;方继伟;陆元善;郑晓英;蔡晓波

    己酮可可碱(PTX)可减轻高脂饮食大鼠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程度,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PTX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24只Spragu-Dawley大鼠在高脂饮食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PTX干预组(n=12,PTX每天100 mg/kg),并继续予高脂饮食;6只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实验第24周处死大鼠,应用含15 650条基因的大鼠U230A芯片检测肝脏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TX干预组共出现370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模型组较对照组上调而PTX干预后下调的基因57条,主要包括炎症/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黏附分子基因、代谢酶和生物转化相关基因、离子通道/运输蛋白基因等;模型组较对照组下调而PTX干预后上调的基因25条,其功能涉及细胞信号转导、脂质代谢、生物转化等.结论:PTX可能通过影响NASH大鼠肝脏多种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而有助于NASH和肝纤维化的防治.

  •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玉英;欧阳钦

    对炎症性肠病(IBD)的研究已有多年,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有关IBD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更新了一些观点.2001年发现了第一个克罗恩病(CD)易感基因CARD15/NOD2,从而使对IBD发病机制的研究集中在遗传学方面[1].

  • 食欲调节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彩丽;徐三平;侯晓华

    食欲是指在进食前或进食中对某些食物产生的一种愉快的感觉,它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身体和精神的任何不适都会引起食欲改变.摄食行为是动物的基本生理活动,具有精细的调节机制.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结直肠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崔喆;季福

    在我国,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失调,主要原因为基因片段或染色体发生改变,胚系的改变,如启动子甲基化也可能下调肿瘤抑制基因表达而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发生.

  • 201例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玉芳;欧阳钦;杨丽;梁洪亮;王再见;张虎;胡仁伟;李希诗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我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3年来住院UC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UC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断、治疗、预防和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

  • 63例克罗恩病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姜黎;夏冰;颜文娟;邓长生;丁一娟;罗和生;任宏宇;侯晓华;侯伟;刘南植;许桦林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临床表现多样,同时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与其他肠道疾病,如肠结核、Behcet病等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C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困难.

  • 积极推广小肠疾病检查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袁耀宗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小肠疾病是少见病,无论是小肠肿瘤、小肠炎症性疾病、小肠出血,还是其他小肠疾病,在临床上均不常见.

  • 胃癌起源于骨髓来源细胞

    作者:袁春英;蒋晓玲

    感染、慢性炎症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早已被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可致胃黏膜反复损伤和修复,终导致细胞过度增殖、有丝分裂错误率增加并进展至腺癌.研究显示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DCs)常归巢至慢性损伤和炎症部位,尤其是组织损伤诱发细胞过度凋亡、压倒或抵消了内源性组织干细胞作用的部位.

  • 5-羟色胺与胃肠运动和感知疾病--2005年美国胃肠病周巡礼

    作者:罗金燕;徐俊荣

    2005年美国胃肠病周(DDW)于5月在芝加哥召开,会议对神经胃肠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突出进展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并对进一步解密功能性胃肠病和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思路,其中有关胃肠运动与感知的研究是颇受观注的新领域.现将会议中有关5-羟色胺(5-HT)与胃肠运动和感知疾病的相关报道摘录如下.

胃肠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