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

胃肠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위장병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影响因子: 1.2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7125
  • 国内刊号: 31-17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胃肠病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萧树东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酸反流与胆H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峻;杨昭徐

    目的:探讨酸反流与胆汁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46例GERD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组30例,胃镜阴性组16例)及26例健康对照者在完成食管测压后,应用便携式食管pH监测仪及Bilitec2000胆汁反流监测仪,同时进行24 h食管内酸及胆汁反流的动态连续监测.结果:GERD患者酸反流及胆汁反流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且与食管炎严重程度一致.pH<4总时间百分比与胆红素光吸收值(Abs)>0.14,总时间百分比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34,P<0.01).酸反流和胆汁反流共存的双重反流在GERD患者中为常见,且较单纯反流更易引起严重食管炎.结论:GERD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双重反流对食管粘膜的损伤作用强于单纯酸或胆汁的不完全反流,酸反流与胆汁反流间可能有正性协同作用;联合应用胃镜检查及食管内酸和胆汁反流监测将为GERD的诊治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消化道粘膜血流图像处理对胃角溃疡愈合时间的预测*

    作者:毕春山;刘宾;王天佑;刘海一

    目的:应用消化道粘膜血流图像处理技术定量研究胃角溃疡及其周边粘膜血流,并对溃疡愈合时间进行预测.方法:由计算机自动计算电子内镜图像上每一像素的血红蛋白浓度指数(HI=32lnVr/Vg,Vr:红图像灰度值,Vg:绿图像灰度值);根据溃疡及其周边充血粘膜的HI计算溃疡面积和充血粘膜面积(像素数),溃疡面积与充血粘膜面积比值的对数值称为溃疡愈合指数.予13例胃角溃疡患者以兰索拉唑治疗,对同一患者,利用治疗前、后两次内镜检查测得的溃疡愈合指数和检查时间预测溃疡愈合时间,并在预测的溃疡愈合时间范围内,观察其实际愈合情况.结果:溃疡愈合过程中,充血粘膜面积逐渐增大,并于愈合1期达到峰值,至瘢痕期明显下降.溃疡愈合指数(y)与溃疡发生的时间过程(x,指从溃疡发生至进入瘢痕期的时间)呈直线相关关系(y=-o.15x+0.80,r=0.89,P<0.001),溃疡愈合指数减少一半的平均时间为4.00天±1.92天;在预测的溃疡愈合时间范围内,所有溃疡均愈合.结论:消化道粘膜血流图像处理技术能定量、客观地预测溃疡愈合时间,可用于临床抗溃疡药物的疗效判定.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痘苗病毒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郜恒骏;朱红音;顾伟齐;楼屹;任卫平;萧树东

    目的:构建含人白细胞介素-2(hIL-2)基因的痘苗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MJ601,为进一步实施胃癌的基因治疗作必要准备.方法:利用质粒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和DNA序列分析等多种基因工程技术,将纯化回收的hIL-2基因分别与质粒pBlue8criptⅡSK+/一及pMJ601进行连接、转化并鉴定.结果:克隆有hIL-2基因的pLXSN经EcoRI-BamHl酶切后,hIL-2基因被成功地连接到质粒pBluescriptⅡSK+/一上,再经SalI-BamHI酶切后,hIL-2基因又被克隆到pMJ601真核表达载体上.结论:重组hIL-2基因痘苗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MJ601的构建为胃癌的免疫基因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生长抑素类似物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夏璐;楼恺娴;龚自华;涂水平;翟祖康;袁耀宗;徐家裕

    目的:观察分析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宁)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mRNA表达、DNA合成、总蛋白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雨蛙肽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分别于诱导后6 h、24 h、48 h、72 h和96 h时处死大鼠.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胰腺组织EGFmRNA表达,用3H-胸腺嘧啶核苷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状态,用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善宁治疗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水平较非治疗组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炎诱导后6 h的胰腺组织未见EGFmRNA表达,但诱导后24h至96h均可检测到EGFmRNA表达;善宁治疗后48h,EGFmRNA表达较非治疗组明显增强.胰腺炎诱导后72 h,非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DNA合成明显下降;善宁治疗后96 h,DNA合成较非治疗组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非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善宁治疗后48 h,总蛋白含量较非治疗组明显增加,至96h时达高值.结论: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是诱导胰腺组织EGF表达增强,刺激胰腺细胞增生,增加胰腺组织DNA合成和总蛋白含量,从而加速胰腺细胞的修复和再塑.

  • 乳果糖对临床及亚临床肝性脑病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瑞军;杨昭徐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临床肝性脑病(HE)及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新西兰家兔各8只,于实验前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动脉血氨水平检查;于0及24h时经耳静脉注射肝毒性药物,并从实验开始起分别喂饲乳果糖和葡萄糖(8 h 1次)作为HE/SHE的预防性用药,待出现肝功能衰竭后复查SEP、BAEP和动脉血氨水平.结果:出现肝功能衰竭后,实验组家兔SEP N波潜伏期和BAEPⅢ波、Ⅳ波潜伏期及Ⅰ-Ⅲ、Ⅰ-Ⅳ峰间期较对照组缩短,动脉血氨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乳果糖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预防及减轻HE/SHE的作用.

  • 常用口服胃药对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莫剑忠;王承党

    目的:探讨常用口服胃药对14C-尿素呼气试验(UBT)结果的影响.方法:首诊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且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112例随机分为6组,其中法莫替丁组20例(20mg bid),兰索拉唑组16例(30mg qd),硫糖铝组18例(1 000 mg tid),替普瑞酮组20例(50 mg tid),枸橼酸铋钾组20例(220 mg bid),胃得安组18例(4片tid),所有患者均服药7天.各组患者在服药前、服药7天后和停药7天后分别作14C-UBT.结果:上述各药对UBT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枸橼酸铋钾的影响大,该组患者按常规剂量服药7天后,45.0%(9/20)UBT结果阴转,其他药物使用后的UBT结果阴转率分别为:法莫替丁30.0%(6/20),兰索拉唑31.3%(5/16),硫糖铝16.7%(3/18),替普瑞酮5.0%(1/20),胃得安27.8%(5/18).法莫替丁和兰索拉唑对UBT结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停药7天后,所有患者UBT结果均恢复阳性.尽管第1次和第3次UBT结果的具体数值不同,但以设定的阳性标准判断,两次结果完全一致.结论:UBT是一种重复性甚好的非侵入性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但铋剂、制酸剂、粘膜保护剂和一些中成药会影响UBT结果;因此,作UBT前1周应停用这类药物,好停用所有口服药物.

  • 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及有关影响因素的评估

    作者:孙晓红;柯美云;王智凤

    目的:评估胃食管反流病(GERD)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症状评分、内镜检查、食管压力测定和24 h食管pH监测等方法,调查73例GERD患者对维持治疗的反应并分析其有关影响因素.结果:间断治疗有效组(间断组)患者40例,维持治疗有效组(维持组)30例,治疗无效组(无效组)3例.间断组患者病程较维持组短(P<0.001),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均比维持组高(P<0.05),食管体部蠕动收缩波幅高于维持组,但无显著差异;间断组患者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RE)以0级和Ⅰ级为主,而维持组以Ⅲ级为主(P<0.01);症状评分和24h食管pH监测结果在间断组和维持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有些GERD患者的远期治疗可采取间断维持的方式,RE的严重程度和LESP减低是决定是否需长期维持治疗的重要预测因素.

  •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于会生;李涛;王秀玲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3例肠化、26例异型增生和26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高(61.5%),在异型增生和肠化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4.6%和12.1%,组间有显著差异.各期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p53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中已有阳性表达,在肠化、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其表达率依次增高;p53蛋白积累主要发生在癌前病变晚期及胃癌早期,其表达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 血浆及胃粘膜中β-内啡肽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的变化及作用

    作者:邹晓平;雷银雪;刘枫;李兆中;许国铭

    目的:探讨冷束缚应激大鼠血浆及胃粘膜中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冷束缚应激模型,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应激0min(对照组)、15min、2h及8h时大鼠血浆及胃粘膜中β-内啡肽的含量,同时测定胃液pH和胃粘膜溃疡指数(UI).另设两组预处理组,分别于应激前15 min经颈静脉注射纳洛酮(1.6 m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0.8mg/kg),测定其应激2h时的胃液pH及胃粘膜UI.结果:整个应激过程中,大鼠血浆及胃粘膜中β-内啡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应激各组大鼠的胃粘膜U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15min组大鼠的胃液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临终前(应激8 h组)大鼠的胃液pH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纳洛酮组大鼠的胃液pH及胃粘膜UI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激过程中大鼠血浆及胃粘膜中β-内啡肽含量稳定,阻断β-内啡肽受体不影响胃液pH及胃粘膜UI;β-内啡肽对应激所致的胃粘膜损伤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 内镜套扎术和硬化疗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比较研究

    作者:邱夏地;顾国妹;施建平;汤丽芳;赵引芳;李华

    目的:比较内镜套扎术(EVL)和硬化疗法(EI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EVL组40例,EIS组44例.EVL组患者应用Stiegmann-Goff结扎设备,每次结扎间隔2周;EIS组患者在同样时间间隔内静脉内注射乙氧硬化醇.结果:EVL组患者曲张静脉消除率为75.0%(30/40),EIS组为63.6%(28/44)(P>0.05);EVL组患者曲张静脉消除期限为11.5周±6.0周,EIS组为18.0周±14.0周(P=0.036);EVL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为30%(12/40),EIS组为50%(22/44)(P=0.03);EVL组5例和EIS组13例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P<0.005);EVL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为52.5%(21/40),EIS组为27.3%(12/44)(P<0.05);EVL组2例患者发生门静脉高压性胃病;EVL组7例和EIS组9例患者死亡,EVL组5例和EIS组10例患者治疗失败.结论:EVL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除较EIS组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出血复发率较低但静脉曲张复发率较高,治疗后易发生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失败率无显著差异,但倾向于EVL的治疗失败率较低;当选择预防静脉出血复发的内镜治疗时,EVL应为首选.

  • 炎症性肠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萍;陈胜良;莫剑忠;罗鸿好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9例Crohn病(CD)患者,于疾病的不同时期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UC患者缓解期时的CD3+、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活动期时,其CD8+和NK细胞数明显下降(CD8+:活动期:23.1%±1.0%,对照组:31.3%±1.2%,P<0.05;NK:活动期:9.8%±1.0%,对照组:15.1%±1.1%,P<0.01),CD4+/CDs+比值上升(活动期:1.8±0.1,对照组:1.4±0.02,P<0.05);活动期CD患者的CD8+细胞和CD4+/CD8+比值(43.0%±4 4%和0.6±0.1)变化却与UC组活动期呈相反趋势(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在IB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UC和CD的细胞免疫机制不同;外周血CD4+、CD8+、NK细胞和CD4+/CD8+比值可作为检测UC病情变化和疗效考核的敏感指标.

  • 胃电图和胃排空检测的临床价值评价

    作者:罗金燕;朱有玲;王学勤;齐惠滨

    目的:探讨胃电图(EGG)和胃排空检测的临床价值及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异常的相关性.方法:170例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功能性消化不良(FD)组140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组30例]和20例正常人分别接受EGG和胃排空(同位素法、Rom's法和超声法)检测.结果:70%(21/30)的NIDD患者于餐前、66.7%(20/30)于餐后出现胃电节律紊乱,尤以胃动过速为著(餐前:36.7%,餐后:33.3%);NIDD患者的餐后主频(DF)(2.60 cpm±0.30cpm)、餐后/餐前DF(1.01±0.11)、餐后主功率(DP)(121.45 V2.cpm+67.00 V2.cpm)及餐后/餐前DP(0.81+-0.07)均较正常对照者显著降低(P<0.05或P<0.01).FD患者的餐后DP(210.60V2.cpm±68.40V2.cpm)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P<0.01).FD和NIDD患者用3种方法测得的胃半排空时间均较正常对照者延迟(P<0.05或P<0.01).121例空腹胃电节律正常者中,胃排空延迟者占39.7%(48/121);69例空腹胃电节律异常者中,胃电节律过缓者45.9%(17/37)胃排空延迟,胃电节律过速者78.1%(25/32)胃排空延迟.结论:EGG及胃排空检测对评价胃肌电活动和胃动力异常有一定临床意义,后两者间的确切关系尚不能被证明,但胃电节律过速与胃排空过缓关系密切.

  • 胰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枫;李兆申;许国铭

    目前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50及癌胚抗原(CEA)等的检测对早期诊断胰腺癌价值不大.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至胰管吸取胰液来检测肿瘤标志物,可明显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特别是对小胰腺癌.本文就近年胰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 卓-艾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作者:沈莉菁;张达荣

    传统观念认为治疗卓-艾综合征(ZES)应行全胃切除术,以消除过量胃泌素作用的靶器官.近年随着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超声内镜检查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ZES术前定位诊断的阳性率越来越高,其治疗已倾向于以局限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为目标,这对ZES的定性、定位诊断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ZES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胃粘膜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立新;林三仁

    有关胃粘膜保护机制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用传统抑酸剂治疗胃溃疡,溃疡复发率很高,即使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溃疡复发问题仍未能得到解决;幽门螺杆菌(H.pylori)虽与溃疡病关系密切,但大多数感染H.pylori者并不发生溃疡,证明胃粘膜自身防御机制在对抗胃粘膜损伤及溃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胃粘膜保护机制研究的某些新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疣状胃炎140例分析

    作者:阳凡

    疣状胃炎(VG)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胃炎,其特点为胃粘膜上出现单个或多个隆起性病变,病变表面中央凹陷.现将我院经内镜检查确诊的140例VG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1985年5月~1999年4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者共15 280例,其中男10 706例,女4 574例;检出VG 140例,其中男113例,女27例,年龄18~76岁,平均46.6岁±11.2岁.

  • 兄妹同患Caro1i病

    作者:邹文书;李文辉

    病例1:女性,26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畏寒发热6月余,拟诊"慢性胆囊炎”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在无诱因情况下出现右上腹隐痛,伴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8℃,无恶心、呕吐、黄疸,大小便正常;在院外经消炎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每次发作持续3~5天,间隔1个月左右再次发作,症状类似,病后体重下降约8kg.患者否认肝炎、伤寒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8℃,血压120/80 mm Hg(16/10.7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肋下3 cm,质软,轻触压痛,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轻度升高,甲、乙、丙型肝炎指标阴性.心电图、胸片及胃镜检查结果正常.

  • 加强和维持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治疗

    作者:柯美云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防御因子减弱,导致攻击因子作用占主导地位的上胃肠道动力性疾病.目前对GERD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以减少或抵抗攻击因子的损伤作用,促进上胃肠道动力,从而减少反流.新药的开发已给大多数GERD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机会,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得以戏剧性地缓解,但少数患者的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可能是选用的药物力度或种类欠佳,未能针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或未能有效地恢复其病理生理;有些患者用药时有效,但停药后症状又复发.实际上,这关系到维持用药的治疗对策.

  • 短程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在东南亚患者中的疗效——5日一日三次疗法和7日一日两次疗法

    作者:

    目的:测定和比较含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5日tid疗法和7日bid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胃窦和胃体部活检经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为H.pylori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分别接受克拉霉素500 mg tid、阿莫西林500 mg tid和兰索拉唑每日30 mg治疗5天(LAC5组)或克抗雷素500 mg bid、阿莫西林500 mg bid和兰索拉唑每日30 mg治疗7天(LAC7组).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用组织字检应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评估H.Pylori是否成功根除,胃窦和胃体部活检H.Pylori阴性定义为H.Pylori根除.结果:108例患者纳入研究.LAC5组有4例患者失访;LAC7组2例患者失访,2例患者对药物不能依从.按意图治疗分析,LAC5组的根除率为85.2%[46/54,95%可信区间(CI):72.9%,93.4%],LAC7组的根除率为87.0%(47/54,95%CI:75.1%,94.6%);按方案分析,LAC5组的根除率为92.0%(46/50,95%CI:80.8%,97.8%),LAC7组的根除率为94.0%(47/50,95%CI:83.5%,98.7%).两种疗法对患者均很适宜,除LAC7组2例外,其余患者均服完规定的药物.两种疗法的副作用均较轻微,没有患者因对药物不耐受而中断治疗.常见的副作用是味觉改变(LAC5组:64.7%,LAC7组:78.8%).少数患者有腹泻、恶心和厌食.结论:LAC5 tid疗法和LAC7 bid疗法均为具有良好耐受性的治疗方案,根除H.Pylori的疗效高.

  • 隐性和不明原因胃肠道出血的评估及处理

    作者:张林;刘文忠

    隐性出血指粪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和/或缺铁性贫血(IDA)的初表现,而无肉眼可见的便血证据[1].不明原因出血定义为初步内镜检查(结肠镜或上消化道内镜)结果阴性且不知起源的持续或反复出血(即反复或持续IDA、FOBT阳性或可见出血).因此不明原因出血有两种临床类型:①不明原因隐性出血:表现为反复的IDA和/或FOBT阳性;@不明原因显性出血:反复排出可见血[1].

  •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硬化疗法

    作者:周文琴;滕俊;钱爱华

    我院自1980年2月~1987年4月对22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内镜直视下注射硬化剂止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220例患者中,男184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5.1:1,年龄14~87岁,平均48.7岁.所有患者均有呕血和/或黑便,收缩压<90 mm Hg(12 kPa)或血压降至低于基础值25%以上,或血红蛋白(Hb)<90 g/L[1];均为短期内反复出血而无止血倾向,于24~72 h内行急诊胃镜止血术者,其中24 h内行止血术者占80%.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42例分析

    作者:叶晓芬;邹晓平;孙振兴;李兆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胰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142例ERCP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一总结分析.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9年8~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住院并行ERCP检查的胆胰疾病患者共272例,142例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发病率为52.2%,其中男84例,女58例,年龄16~82岁,平均54.39岁±16.37岁.术前10~15 min常规肌肉注射解痉灵、安定及哌替啶,内镜选用Olympus JF-200、JF-230及JF1T30型十二指肠镜,造影剂选用30%泛影葡胺.ERCP术后常规禁食24 h,分别于术后3 h及24 h时检测患者血淀粉酶水平,并予输液、抗炎及制酸治疗.

  • 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

    作者:中华消化内镜学会

    全国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1999年8月25日在烟台通过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消化内镜检查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广义的GERD包括食管粘膜有破损或无破损,因此,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镜阴性GERD.内镜检查发现食管粘膜有破损者为RE.

  • 电子大肠镜检查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杨茂梧;胡运彪;敬长春;郭书平;黄向平

    随着大肠镜的改进和插镜技术的提高,许多大肠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由于插镜是检查成功的关键,听以探讨插镜失败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47例电子大肠镜插镜失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近5年行电子大肠镜检查的病例,共计1 406例,其中插镜失败47例(3.3%).电子大肠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检查成功指标:①镜端达回盲部,并对大肠进行全面观察和处理;②镜端虽未达回盲部,但发现了病变,达到临床提示检查的目的.未达到以上指标者为检查失败.

胃肠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