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实用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

实用妇产科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실용부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四川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6946
  • 国内刊号: 51-114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妇产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霞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阴道腺病恶变透明细胞癌1例

    作者:贾西彪;王红静;何跃东

    1病例报告患者,59岁,因绝经后阴道流血6月于2012年9月16日入院,患者2003年绝经,6月前患者出现阴道点滴流血,色鲜红,外院就诊诊断为“宫颈糜烂”,予宫颈激光治疗后阴道流血未好转,遂行阴道镜检查,取组织活检提示阴道癌,我院病理会诊:阴道壁透明细胞腺癌,伴灶性出血、坏死,遂转入我院.3年前因外阴出血于当地某三甲医院行外阴活检,诊断外阴“良性病变”(具体不详),未予处理.1+月前外院诊断高血压,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口服治疗,血压控制可.G3P3.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47/89 mmHg,神清合作,右腹股沟扪及大小约2 cm×2 cm质硬淋巴结,活动.

    关键词:
  • 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靶向治疗耐药卵巢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佟玲霞;李红霞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FA-N.P.)对耐药卵巢癌裸鼠的体内治疗效果,并探讨其适给药方式.方法:建立裸鼠耐紫杉醇卵巢癌腹腔种植瘤模型,50只荷瘤鼠分5组,连续4周腹腔内分别注入空白载体(腹腔空白载体组)、紫杉醇(腹腔紫杉醇组)、纳米紫杉醇(腹腔N.P.组)、FA-N.P.(腹腔FA-N.P.组)及静脉注入FA-N.P.(静脉FA-N.P.组),比较其生存期及荷瘤量;电子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观察该药物对腹腔转移瘤的杀伤效果.结果:腹腔FA-N.P.组与其他4组比较,裸鼠生存期显著升高(P<0.05,P<0.01),瘤体数目(2.9±0.3个)明显降低(P<0.05,P<0.01).腹腔FA-N.P.组瘤体内肿瘤细胞的凋亡率(44.6%±8.5%)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5).与腹腔给药组比较,静脉FA-N.P.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降低(20.1%±6.2%,P<0.05).结论:FA-N.P.药物靶向治疗耐药卵巢癌腹腔转移瘤有效,且腹腔给药效果优于静脉给药.

  • 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卵巢组织中Cx43、Bcl-2表达的研究

    作者:任旭雯;何援利;蔡慧华;王显

    目的:检测免疫性卵巢早衰(POF)小鼠卵巢组织中缝隙链接蛋白43(Cx43)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以探讨其在免疫性PO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免疫性POF小鼠模型并选择同期佐剂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于2周、4周、6周观察各组小鼠双侧卵巢组织学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FSH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Cx43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PCR法检测Cx43和Bcl-2 mRNA水平.结果:POF组4周及6周Cx43蛋白、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P<0.05);POF组4周及6周Cx43蛋白、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POF组2周降低(P<0.05).POF组4周及6周Cx43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佐剂对照组(P<0.05);POF组4周及6周Cx43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较POF组2周降低(P<0.05).结论:在免疫性POF小鼠卵巢组织中Cx43和Bcl-2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调,可能与在免疫性POF的发生发展有关.

  • 早发型子痫前期合并GDM患者血脂及游离脂肪酸含量与新生儿乳酸及心肌酶水平的探讨

    作者:华绍芳;苏莉军;李月琴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EOPE)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新生儿出生后早期动脉血气、乳酸(LAC)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方法:110例EOPE患者根据IADPSG标准被分为EOPE合并GDM组(EOPE+GDM组)49例和糖代谢正常的EOPE组(单纯EOPE组)61例.测定并比较两组孕母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指标[血脂、F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及血液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外周动脉血血气分析、LAC、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EOPE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对新生儿LAC、CK-MB水平的影响,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EOPE患者新生儿CK-MB水平的独立性相关因子.结果:①EOPE+GDM组孕妇具有较高的BMI、HbA1c、血脂(TC、TG、LDL、VLDL)、FFA、Fbg、HCT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OPE+GDM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较低、新生儿外周动脉血pH值降低、碱剩余(BE)增加,LAC水平、心肌酶(CK、CK-MB、LDH)水平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示:EOPE患者新生儿CK-MB水平与LAC呈正相关(P<0.05),LAC、CK-MB均与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动脉血pH值呈负相关(P<0.05),而与孕妇HbA1c、FFA、TC、TG水平呈正相关(P<0.05).逐步多元回归显示:EOPE患者的HbA1c、FFA及胎龄、新生儿LAC水平是新生儿心肌酶CK-MB水平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EOPE合并GDM患者常存在更为显著的糖脂代谢异常,可进一步干扰围生儿物质代谢,引起新生儿体内LAC水平升高和潜在心肌损伤.

  •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组织中P16、HPVL-1壳蛋白的表达及与HR-HPV载量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涛;毛世华;唐良萏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宫颈癌组织中P16、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检测26例慢性宫颈炎组织、83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 Ⅰ 83例)、10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Ⅱ49例,CINⅢ60例)、11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P16蛋白、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及HR-HPV载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在宫颈癌前病变中随病变级别增高,HR-HPV阳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织学分级中病毒载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IL(44.95%)及早期宫颈癌组织(63.64%)中皆以低病毒载量(1~100 RLU/CO)为主.从慢性宫颈炎、LSIL、HSIL到早期宫颈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54%(3/26),55.42% (46/83),85.32% (93/109),100.00%(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L-1壳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5.38% (4/26),28.92%(24/83),14.68%(16/109),0.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29例宫颈组织中,随HPV栽量增加,P16蛋白表达增强;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慢性宫颈炎组中,P16蛋白阳性表达与HPV载量呈正相关(r =0.491,P<0.05).在LSIL组中,P16蛋白与HPV载量(r=0.459,P<0.01)及L1壳蛋白表达(r =0.297,P<0.01)皆呈正相关.④在HSIL及早期宫颈癌组中,P16蛋白、L-1壳蛋白表达与HPV载量三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6、HPV L-1壳蛋白异常表达是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对判断CINⅠ有参考价值,可能比HR-HPV载量更具有预测价值.

  • 炎症因子对人颗粒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3、Bax、Casepase-3、Bcl-2、Survivin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暄琳;李毅;刘丽;王媛媛;徐凤琴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对人颗粒细胞凋亡调控基因P53、Bax、Casepase-3、Bcl-2、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非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50例,提取卵泡液中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随机分为炎症因子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分别加入5nmol/L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比较各组颗粒细胞的增殖速率及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IL-1、IL-6、TNFα处理组体外培养48小时后颗粒细胞增殖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促凋亡基因P53、Bax、Casepase-3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抗凋亡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因子IL-1、IL-6、TNFα抑制人颗粒细胞增殖,并诱发颗粒细胞凋亡.

  • 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益敏辉;张瑜;金志军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1(Ang 1)、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细胞的毒性,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结果:米非司酮浓度增加,细胞活力随之减小;米非司酮作用时间增长,细胞活力随之减小,24、48、72小时的IC 50分别为18、15、12 μg/ml.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Caspase蛋白表达水平降低.15 μg/ml的米非司酮对细胞48小时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Ang-1和bFGF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VEGF与Ang-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诱导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与Ang-2的高表达以及Ang-1和bFGF的低表达,这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重要机制.

  • 宫颈癌盆腹腔转移淋巴结同步加量与后程加量放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孙春堂;谭燕;谭本旭;张石川;王捷;郎锦义;赵霞

    目的:比较宫颈癌调强放疗时盆腹腔转移淋巴结同步加量放疗(SIB)与后程加量放疗(LCB)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宫颈癌伴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宫颈癌调强放疗时采用转移淋巴结SIB与LCB,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放射性毒副反应方面的差别.结果:共纳入患者111例,SIB组54例,LCB组57例.治疗完成时间46~107天,中位完成时间61.1天.SIB和LCB组外照射和总体放疗完成时间分别为38.4±5.4天vs 49.5±7.3天(P<0.01)和54.5 ±6.5天vs 67.4±5.4天(P<0.01),SIB组均显著短于LCB组.放疗结束时两组淋巴结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4% vs 87.7%,P>0.05);但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在放疗结束时(61.1% vs42.1%,P<0.05)及3个月后(87.0% vs 70.0%,P<0.05) SIB组均较LCB组显著提高.SIB组3年生存率和野内淋巴结复发率均显著优于LCB组(P<0.05).在放射性副反应方面,放射性直肠损伤和放射性膀胱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和Ⅲ度以上平均持续时间在SIB组均较LCB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盆腹腔转移淋巴结SIB放疗方式疗效优于LCB放疗方式.SIB未明显增加胃肠道及泌尿系急性放射性反应,骨髓保护方面SIB方式优于LCB.

  • 658例产后出血病例分析

    作者:罗培欣;黄欢佳;汤杰英;朱宇宁

    目的:探讨不同产后出血量患者的妊娠结局、干预措施及输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产后出血的6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出血量<1500 ml、1500~2500 ml、≥2500 ml进行分组分析.比较不同产后出血量患者的妊娠结局、干预措施及输血情况.结果:< 1500 ml组、1500 ~2500ml组、≥2500 ml组3组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失血性休克、肺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3例因保守措施难以控制而采取了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其出血量中位数达4000 ml.出血量≥2500 ml采取子宫切除的比例显著高于出血量小的组(x2=123.1,P <0.05).子宫切除组瘢痕子宫、凶险性前置胎盘及羊水栓塞的比例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止血组(P<0.01).接受输血治疗者中按治疗单位计算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平均数为1∶1.15.结论:对产后出血量进行临床分级,将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时机.针对产科出血特点,需进一步规范产后出血的输血管理.

  •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早产经阴道分娩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屈在卿;马润玫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早产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经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妊娠(一次剖宫产史)早产(28+1~36+6周)患者50例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时期阴道分娩的非瘢痕子宫妊娠早产患者100例为对照组1,同时期的瘢痕子宫妊娠早产行剖宫产患者35例为对照组2,对3组产妇分娩及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1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入住NICU率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在产后出血量、输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入住NICU率、子宫破裂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产褥感染率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2(P<0.05).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早产患者经阴道分娩子宫破裂率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母儿获得较好妊娠结局.

  • 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者再次种植妊娠率的影响

    作者:朱一萍;韩凌斐;赵栋;孙静;李昆明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再次胚胎种植的临床妊娠率(CP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RIF患者281例的临床资料,再次种植前接受宫腔镜检查为A组(210例),其中宫腔镜下无异常发现为A1组(144例),宫腔镜下有异常发现为A2组(66例),再次种植前未接受宫腔镜检查为B组(71例).宫腔镜手术中对宫腔异常者予以处理,宫腔无异常者仅行内膜搔刮.3组患者均再次行胚胎种植,比较3组再次种植的CPR.结果:A1组CPR为25.7%,A2组CPR为30.3%,B组再次种植CPR为11.3%,A1组、A2组的CPR均高于B组(P<0.05),A1组与A2组的C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中子宫内膜息肉(22例)、宫腔粘连(12例)患者的再次种植CPR(45.5%,41.7%)明显高于B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偏小(29例)患者的再次种植CPR(17.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发现黏膜下子宫肌瘤、鞍状子宫、单角子宫各1例,宫腔镜术后再次胚胎种植均未妊娠.结论:宫腔镜下发现并处理宫腔异常,特别是子宫内膜息肉与宫腔粘连的治疗能提高再次种植的CPR;宫腔镜无异常发现,仅行内膜搔刮亦能提高再次种植的CPR.

  • 黏膜下子宫肌瘤致产后出血1例

    作者:吕英璞;张宏煜;胡江敏;王红艳;刘俊娜

    1病例报告患者,34岁,因宫内孕38周,羊水偏少1天于2016年2月5日入院.孕妇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2015年5月15日.于2015年7月12日阴道B超检查示:早孕,子宫肌瘤(右侧壁肌壁间探及5.6 cm ×4.9 cm低回声,边界清,周边及内部探及五彩血流).孕17周因阴道流血伴阵发性下腹痛,诊断为“先兆流产”,给予保胎治疗8天出院,当时产科B超检查示:①宫内孕单活胎;②孕妇子宫肌瘤(子宫峡后壁突向宫腔探及5.5 cm×6.0 cm ×3.9 cm低回声,边界清).孕18周查唐氏筛查低风险,孕24周行75 g糖耐量试验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但未定期监测血糖.

    关键词:
  • IVF-ET术后宫内宫外同时妊娠至13+4周1例

    作者:杜彦芳;闫璐;黄向华;李晓冬;刘义彬;王惠兰;郝桂敏;徐春琳

    1病例报告患者,28岁,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13+4周,孕检超声发现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天于2015年4月16日入院.2015年1月28日,患者因婚后4年未避孕未孕于我院行IVF-ET,共移植2枚受精卵.移植后43天于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查妇科超声示:①早孕;②盆腔积液.移植后61天于我院复查妇科超声示:子宫体增大,内见1个孕囊,大小约30 mm×10 mm,内可见胚芽及心管搏动,右卵巢57 mm×28 mm、左卵巢66 mm×37 mm,宫旁未探及异常包块,因子宫增大遮挡,余显示不清,不完全排除异位妊娠.患者无明显下腹部疼痛,无发热,无头晕,无阴道流血等不适.

    关键词:
  • 外阴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5年随诊报道1例

    作者:李冉红;刘辉

    1病例报告患者,39岁,因发现外阴包块8+月,明显长大伴瘙痒2月于2010年3月15日第1次入院.8+月前发现左侧外阴一大小约5 cm×3 cm包块,未感不适,未予重视.2月前自感包块长大,伴瘙痒,平时月经规则,偶感腹痛、腰胀和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多至每日2~3次,无发热、腹泻、尿频、尿痛等不适.患者于2010年2月21日在院外行外阴包块活检术示:“外阴包块”系软组织肿瘤.于2010年3月4日在我院行病理切片会诊示:(外阴包块)梭形细胞软组织肉瘤,倾向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低度恶性).一般情况好,否认非婚性接触史,无输血及使用血制品史,无吸毒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平素月经规律,G6P1A5.体格检查:心、肺、腹查体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妇科检查:外阴发育及阴毛分布正常,阴道黏膜正常,于左侧大阴唇扪及约5 cm×4 cm×3 cm包块,质硬,边界欠清,根蒂较深,其余妇科检查均未见异常.

    关键词:
  •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合并滋养细胞肿瘤肺转移1例

    作者:丁盛娣;张文渊;朱军梅;黄筱竑

    1病例报告患者,54岁,因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10+年,宫腔内团块1天,于2015年3月12日来院就诊.患者10年前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大小1.0 cm× 1.0 cm×1.0 cm,近年来定期复查B超,结果提示子宫肌瘤呈逐渐增大趋势,无其余症状.停经40天时外院阴道超声检查(3月11日)提示,宫腔内混合回声团,子宫多发肌瘤,较大6.6cm×6.4cm×4.8 cm,遂入我院以进一步确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慢性病及手术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母亲及姐妹否认类似疾病史.初潮年龄14岁,平素月经规则,周期25~27天,经期5~7天,末次月经2015年1月30日,行经如常.G2P1.门诊诊断:①子宫肌瘤;②宫腔内团块待查?

    关键词:
  • 32卷3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作者:李忠秀;雷颖;李素芬;卢俊杰;应德美;李真

    1诊断①妊娠36+2周;②中央性前置胎盘;③剖宫产术后;④羊水栓塞(AFE);⑤呼吸性碱中毒.2诊断依据2.1患者44岁,因妊娠36+2周,无痛性阴道流血1天入院.入院后超声检查:胎先露,横位,S/D 2.4.双顶径85 mm,股骨长62 mm.胎盘下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实质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透声暗区,大范围39 mm×27 mm,伴细小密集点状回声,呈沙样流动.提示:单胎晚孕,中央性前置胎盘.入院后,急行剖宫产术,术中出血约800 ml,因子宫收缩欠佳给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并安置宫腔COOK水囊压迫止血.术后给予抗感染、促宫缩等治疗.剖宫产术后胎盘附着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具备了出现羊水栓塞的基本条件;孕妇高龄,术中、术后应用宫缩药物可诱发羊水栓塞的发生.

    关键词:
  • 32卷7期疑难病案

    作者:孙微微;邢爱耘

    患者24岁,因孕29周早产,胎盘滞留伴阴道少量流血2天于2013年6月24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12年10月3日,孕期外院建卡定期产检,无特殊.5天前因孕28+4周,阴道少许流血7天于外院住院,诊断“先兆早产”,予保胎治疗(具体不详).2天前保胎失败发生早产,经阴道以臀位娩出一死女胎,具体不详,胎儿娩出约30分钟后胎盘仍未娩出,因胎盘滞留行手取胎盘术及胎盘钳夹清宫术,手术困难,仅钳夹出少许胎盘组织,B超检查提示胎盘与宫壁致密粘连,停止手术操作,予静脉滴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甲氨蝶呤(MTX) 50 mg肌内注射.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治疗.既往史无特殊.月经婚育史:平素月经规律,G4P1,3年前因计划外妊娠人工流产2次,2年前自然流产1次.入院查体:T 36.7℃,P 87/min,R 20/min,BP 119/66 mmHg.

    关键词:
  •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分子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张珊;官海涟;丁锦红

    HPV的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然而大部分的HPV感染仅导致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且其中90%的病例会自发转归,仅10%的病例终会进展为高度上皮内瘤变,甚至更少地发展为宫颈癌.这一癌症进展的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的改变,并伴随着特异性基因、蛋白的表达异常.探讨宫颈癌进展中具有高灵敏度及特异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用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上已经验证过的或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相关分子标志物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尿蛋白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庄旭

    子痫前期是严重威胁母胎生命的妊娠期特发性疾病,而尿蛋白在子痫前期的预测及诊断价值尚未明确统一,不仅如此,近几年来一部分国家的组织或机构对原有指南进行了更新,突出的改变即为调整了尿蛋白的诊断地位.结合国内外不同国家的机构或组织发布的子痫前期指南及近几年来新研究进展,针对尿蛋白在诊断过程中存在的争议点及尿蛋白对于子痫前期的意义作综述,发现尿蛋白在子痫前期诊断中存在一定的价值.不仅如此,重视并积极处理尿蛋白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利于降低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相应的医疗资源及经济资源.

  •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的诊治

    作者:冯彩霞

    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是一种少见且特殊类型的宫颈腺癌,其诊断需要做排除性的诊断,易误诊、漏诊.一般认为宫颈腺癌的预后较差,易发生早期转移,对放疗不敏感,而VGA患者发病年龄更年轻,以外生型生长为主,一般无血管淋巴卵巢的转移,预后较好.多数学者提出临床可以进行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因VGA发病率低,样本量较少,目前暂无确切、标准的治疗方案.对有生育要求的妊娠合并VGA患者,多采取孕期保守治疗,待胎儿成熟再剖宫产加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并需根据具体临床分期、孕期等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通过总结已有文献报道分析总结VGA的诊治情况,为寻找临床佳的诊治路径打下基础.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比较

    作者:管媚媚;陈勍;刘畅浩;黄妙玲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宫内节育器(IUD)、球囊支架及Interceed防粘连膜(简称Interceed)预防再粘连的疗效.方法:173例(轻中度72例,重度101例)宫腔镜下诊断为宫腔粘连(IUA)并成功行TCRA的患者,按术后预防再粘连使用的不同方法分为IUD组(65例)、球囊支架组(47例)、Interceed组(61例).术后随访患者月经改善情况,结合宫腔镜复查结果,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轻中度IUA患者,IUD组、球囊支架组、Interceed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7.78%、85.71%、83.3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UA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7.37%、73.08%、72.97%,球囊支架和Interceed分别与IU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球囊支架组患者中宫腔形态完全恢复正常的比例高于Interceed组(48.94% vs 34.43%,P<0.05);术后3个月取出的球囊支架进行细菌培养,发现球囊支架组的细菌阳性率较IUD组明显升高(34.04%vs 12.31%,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IUA患者,3种材料预防再粘连效果均较好;而对于重度IUA患者,球囊支架与Interceed预防再粘连的效果优于IUD;但球囊支架和Interceed预防再粘连各有不足,还需要寻求更合适的生物材料.

  • 孕中期凶险性前置胎盘状态流产大出血1例

    作者:王乔;綦小蓉

    1病例报告患者,G6P1,36岁,凶孕17+3周,发热3天,阴道流血1天于2015年2月20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周期28 ~30天,经期5~6天,末次月经2014年10月21日.停经30+天出现阴道流血2次,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后自行停止.孕16+周外院产前检查1次,自诉未发现明显异常.入院前3天不明诱因出现间歇性寒战、发热,无咳嗽、呕吐、腹泻、阴道流血、流液等不适,未予重视.入院前1天不明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约50 ml,于当地医院行产科B超检查示:宫内死胎,凶险性前置胎盘状态.入院前5小时,再次出现阴道流血,量约200 ml,急诊转入我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入院前14年在外院因头盆不称行择期剖宫产1次,人工流产4次.入院查体:T 37.1℃,P 94/min,R 20/min,BP 96/58 mmHg,体质量59 kg.

    关键词:
  • 精神异常伴意识障碍、反复抽搐43天,发现附件占位1天

    作者:尹霞;刘冬;石钢

    1病历摘要患者,28岁,精神异常伴意识障碍、反复抽搐43天,发现附件占位1天,于2015年1 1月18日请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及华西第二医院妇科医生会诊.2015年10月7日因精神异常2天,自行割伤左侧颈部6+小时急诊入华西医院耳鼻喉科.入院前2天,出现幻听、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异常表现.入院查体:T 36.8℃,P 82/min,R 21/min,BP 120/90 mmHg,神志清楚.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3.24×1012/L,血红蛋白98 g/L,白细胞计数10.72×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865,总蛋白60.4 g/L,白蛋白36.9 g/L.

    关键词:
  • 无妊娠要求的高泌乳素血症治疗策略及监测

    作者:田倩玉;杨欣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是一种下丘脑及垂体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月经稀发、不孕和肿瘤压迫症状等.在未经选择的正常人群中,约0.4%有HPRL;在单纯性闭经患者中,约9%存在HPRL.在溢乳患者中,约25%存在HPRL.而在闭经伴有溢乳的患者中,HPRL达70%.15%的无排卵妇女同时有HPRL,43%无排卵伴有溢乳者存在HPRL.3%~10%无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HPRL[1].

    关键词:
  • 高泌乳素血症对女性的不良影响

    作者:罗雪珍;林金芳

    泌乳素又称催乳激素(prolactin,PRL),是由脑垂体前叶的泌乳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同时对性腺发育、水电解质平衡、免疫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PRL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的状态,通常认为2次以上检测血清PRL值大于1.14 nmol/L方能诊断.HPRL为临床上常见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性疾病,一般人群患病率为0.4%,生殖功能失调患者可高达9% ~ 17%,且女性高于男性[1].

    关键词:
  • 高泌乳素血症妊娠相关治疗策略

    作者:黄禾;田秦杰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在25~34岁妇女中发病率为每年23.9/10万,是育龄期女性生殖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接受不孕症检查的女性患者中HPRL的发病率达15%~20%,泌乳素(又称催乳激素,prolactin,PRL)、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的过度分泌,影响卵泡发育,降低卵泡对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的敏感性,同时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脉冲频率降低,2/3患者有黄体功能不全表现.妊娠期女性在雌激素的刺激下,泌乳素瘤肿瘤细胞增生加快、肿瘤体积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血PRL水平异常升高甚至出现视神经受压导致视野缺损.育龄期HPRL女性患者的不孕诊治与妊娠管理为临床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 高泌乳素血症与男性不育

    作者:岳焕勋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可能导致男性生育力下降和不育,在男性不育诊疗中易被忽略.据报道其发病率36/10万,仅为女性的1/10左右.在男性不育患者中HPRL的发生率约为4%,其中仅有部分表现精液质量异常.尽管不是所有HPRL都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认识HPRL,仍有助于生殖医学和男科学的医务人员发现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的病因.

    关键词:
  • 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学

    作者:孔令伶俐;许良智

    泌乳素又称催乳激素(prolactin,PRL),是由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蛋白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乳房发育成熟、泌乳、黄体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调节免疫功能和促进骨代谢等.PRL分泌受下丘脑催乳激素释放抑制因子(PIF)和催乳激素释放因子(PRF)的双重调节,吸吮乳头的动作能引起神经冲动经脊髓传入下丘脑,使PRF神经元兴奋,引起PRL分泌.在生理情况下,PIF的调节作用占优势.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血管活性肠肽(VIP)、血管紧张素Ⅱ、5-羟色胺、组织胺等可引起PRL释放增加;多巴胺(DA)、促性腺激素联合肽(GAP)、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γ-氨基丁酸(GA-BA)以及控制PRL分泌的垂体-下丘脑短反馈调节对PRL的释放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实用妇产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