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합이빈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1905
  • 国内刊号: 23-11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4-101
  • 曾用名: 哈医大学报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朱大岭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儿童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10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淑杰;陈桂英;王春雨;郭雪松;李冠群;刘爽;王葳

    目的 分析儿童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anti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15年1月~ 2016年9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例临床确诊为抗NMDAR脑炎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及随访.结果 10例患儿中男2例,女8例,年龄1 ~15岁.首发症状均以惊厥就诊,逐渐出现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锥体外系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10例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阳性;8例血液抗NMDAR抗体阳性,2例阴性.10例脑电图均呈现弥漫性慢波改变,1例可见δ刷,1例早期局灶性痫性放电.头颅核磁共振检查2例边缘叶异常信号,8例正常.卵巢畸胎瘤1例.10例患儿均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及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随访3月~1年,8例治愈,2例继发癫痫.结论 惊厥、精神行为异常、睡眠障碍、认知障碍、锥体外系症状是儿童抗NMDAR脑炎的常见临床症状.对于以精神行为异常、惊厥起病,且抗精神病及抗癫痫治疗效果较差的患儿要尤其注意本病,尽早完善脑脊液及血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基于MR成像的膝关节局灶性病变及软骨T2值与膝关节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琳;沈鸿鹄;刘鹏飞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估X线平片表现正常但存在OA风险因素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与膝关节局灶性病变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膝关节疼痛与膝关节软骨T2值的差异性研究.方法 选择X线摄片正常但有OA危险因素的膝关节疼痛患者40例作为疼痛组,无膝关节疼痛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膝关节疼痛组及对照组共80个膝关节进行MRI及T2-mapping检查.根据全器官磁共振成像评分系统(WORMS)对膝关节局灶性病变(骨髓水肿、韧带损伤、软骨病变、半月板病变、关节腔积液等)进行评分,分析膝关节局灶病变与膝关节疼痛的相关性,应用T2-mapping成像测量疼痛组与对照组软骨T2值,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疼痛组与对照组间半月板、骨髓水肿、韧带病变及关节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软骨病变的发生率在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组软骨T2值(35.4±1.6) ms要显著高于对照组(31.4±1.5) ms (P<0.05).结论 膝关节软骨T2值的升高与早期OA患者膝关节疼痛相关;在膝关节局灶性病变中,只有软骨病变与膝关节疼痛相关,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有助于OA的早期检出,从而帮助临床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在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曹雪峰;李艳;刘国艺;郭晓燕;赵亮;刘玉伶

    目的 研究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在骨科下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三组,SF组:舒芬太尼2~3 μg/kg;H组:氢吗啡酮0.12 ~0.14 mg/kg;KH组:氢吗啡酮0.12 mg/kg+氟比洛芬50 mg.记录术后2h、6h、12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呕吐、呼吸抑制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与SF组比较,KH和H组恶心发生例数减少(P<0.05).按压次数KH组低于SF和H组(P<0.05).与SF和H组比较,KH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下肢PCIA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高压氧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红利;李纳琦;赵彬

    目的 探讨高压氧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回顾性研究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n=53)与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试验组中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使用高压氧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值(CHOL、TG)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3%vs76.60%,P<0.05);③试验组患者并发症(血栓、上消化道出血、呕吐、栓塞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7%vs23.40%,P<0.05);④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评价指标(血β2微球蛋白、IgG、24h尿蛋白定量、血总蛋白)无明显差别(P>0.05),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肾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治疗安全有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维甲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君丽;韩冰;徐健;李小莉;张丹丹

    目的 研究维甲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收集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确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外周血标本,在无菌条件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哮喘组PBMC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维甲酸(0.0、0.5、1.0、2.0μmoL/L)的培养基中,正常对照组PBMC置于不含维甲酸的培养基中,培养72 h后留取上清液,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L-17、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PBMC培养基上清中的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IL-10和TGF-β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患者PBMC在维甲酸浓度为0.5、1.0、2.0μmoL/L培养基中培养后,上清中的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水平(P<0.01),维甲酸的浓度越高,上清中的IL-17水平越低,但2.0 μmoL/L组与1.0 μmoL/L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患者PBMC在维甲酸浓度为0.5、1.0、2.0μmoL/L培养基中培养后,上清中的IL-10及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水平(P<0.01),维甲酸的浓度越高,上清中的IL-10及TGF-β水平也越高,但2.0 μmoL/L组与1.0 μmoL/L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甲酸能抑制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功能,增强Treg细胞功能,为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新的方向及依据.

  • 哈尔滨某医院住院患者无菌部位侵袭性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

    作者:王皓旻;郭大文

    目的 探研无菌部位侵袭性真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2 compact YST卡进行菌种鉴定,ATB FUNGUS 3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计12 521例无菌部位标本共分离到真菌293株(2.3%),前四位分别是白念珠菌(30.7%),近平滑念珠菌(19.1%),热带念珠菌(18.4%),光滑念珠菌(8.5%).主要来自ICU(51.2%).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均为100%,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88%),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80%).白念珠菌检出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 应重视菌种的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正中入路和右侧入路的喉罩置入难易比较

    作者:林琳;马鸿雁;刘宜平;王艳

    目的 比较正中入路和右侧入路的喉罩置入难易程度.方法 择期手术行喉罩置入患者60例,随机分为正中入路组(A组)和右入路组(B组),每组30例.A组以正中入路置入喉罩,B组以右侧入路置入喉罩,记录置入时间、置入评分、置入前后的SBP、DBP、MAP、HR值.结果 两组置入喉罩前后的SBP、DBP、MAP和HR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的置入时间(20.43 ±7.54)s短于A组(35.80±30.73)s,置入评分优于A组(P<0.05),首次置入成功率B组(93%)高于A组(70%)(P<0.05).结论 置入喉罩右侧入路的方法更加简便.

  • AKR1B10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关系

    作者:段丽丽;罗伟濠;贺荣章;李佳;胡政;胡建;罗迪贤

    目的 检测AKR1B10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探讨AKR1B10蛋白是否与阿霉素类化疗药物耐药性相关,评价AKR1B 10是否可以作为乳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制定的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阿霉素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的7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AKR1B10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AKR1B10与乳腺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MTT法检测阿霉素类药物处理对MCF-7/Vector和MCF-7/AKR1B1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 ①在71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组织样本中,AKR1B10的阳性表达率达到90.1%.化疗前AKR1B10的表达水平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与年龄、远处转移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②盐酸吡柔比星对稳定表达AKR1B10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AKR1 B10与对照组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AKR1B10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与乳腺癌患者接受阿霉素类药物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之间无相关性.

  • 松康1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冰梅;杜立坤;谢梁震;张书娟

    目的 评价松康1号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100例志愿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松康1号和碳酸钙D3片(钙尔奇D),对照组服用碳酸钙D3片(钙尔奇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疗效评分、骨疼痛评分、骨转换标志物(P1 NP和β-CTX).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疼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骨转换标志物(P1 NP和β-CTX)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松康1号治疗骨质疏松有明显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改善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 钼靶X线对乳腺含脂肪密度肿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春玲;杜红娟;张士德

    目的 探讨钼靶X线对乳腺含脂肪密度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点,为患者及外科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影像诊断,以避免临床过度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间43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脂肪瘤、错构瘤、脂化型积乳囊肿及脂肪坏死的住院患者,术前全部进行了钼靶X线检查,常规投照头尾位(CC位)及中侧斜位(MLO位),必要时加照侧位(ML位)或切线位.由2名工作5年以上的主治医师阅片并达成一致诊断意见.统计学采用x2检验、Fisher统计学方法直接计算累计概率,将其钼靶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作对照.结果 43例患者中,术前钼靶X线阳性发现39例,阴性发现4例,总体阳性诊断率为91%.阳性诊断的病例中脂肪瘤21例,错构瘤5例,脂化型积乳囊肿2例,脂肪坏死11例.根据病灶的位置,分为腺体内型肿块及腺体外型(包括皮下脂肪层及乳后间隙脂肪层)肿块.腺体内型肿块钼靶X线阳性发现23例(53.5%),阴性发现4例(9.3%);腺体外型肿块钼靶X线阳性发现16例(37.2%),阴性发现0例.结论 钼靶X线对乳腺含脂肪密度肿块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于腺体内型及腺体外型含脂肪密度肿块诊率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 T-SPOT.TB试验、腺苷脱氨酶、γ-干扰素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关伟;张东伟;崔文贤;钱璞;王曙辰

    目的 评价腺苷脱氨酶活性(ADA)、γ-干扰素、全血T-SPOT.TB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收集4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39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采用T-SPOT.TB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效应T细胞,胸腔积液检测ADA、γ-干扰素,比较三者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外周血T-SPOT.TB试验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84.6%;胸腔积液ADA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79.4%;γ-干扰素敏感性为88.8%、特异性为82.5%.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γ-干扰素、T-SPOT.TB试验均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率,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快速及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固定化酵母菌和米曲霉生物转化黄芩的实验研究

    作者:管悦;孙佰贺;边淑玲;金宏波

    目的 筛选黄芩生物转化的单一菌株和复合菌株,并优选出固定化复合菌体系及生物转化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发酵条件.方法 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出用于固定化的复合菌株体系;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黄芩转化的优条件.结果 经固定化的酵母菌和米曲霉生物转化黄芩,其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平均转化率分别高达91.62%和90.02%,黄芩素和汉黄芩的平均提取率分别提高了3.46倍和3.04倍.优条件:pH为5.0,温度为33℃,时间为48 h,接菌量为12g/瓶,菌液浓度为1.5×107/mL,液料比为30∶1 mL/g.结论 固定化复合菌株生物转化黄芩的优选转化条件稳定可行,可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放射抗拒的肺腺癌A549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邢帆;邢丽娜

    目的 检测经过不同剂量的射线照射后人肺腺癌A549细胞存活后代的生长特性以及端粒酶的活性,探讨端粒酶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将同源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分为5组,分别给予0Gy、2 Gy、4Gy、8Gy、12Gy的X射线照射,建立不同剂量的放射耐受模型,用TRAP-ELISA试剂盒检测A549组、A549-2组、A549-4组、A549-8组、A549-12组的端粒酶活性,用RT-PCR检测其端粒酶逆转录酶的相对表达含量,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放射敏感性.结果 经过不同剂量照射后的A549组,A549-2组,A549-4组,A549-8组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130±0.023,1.303±0.048,1.620±0.026,1.953±0.063,4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549-12组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为0.970±0.042,与以上4组的端粒酶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组、A549-2组、A549-4组、A549-8组的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分别为0.41 ±0.02,0.56±0.04,0.69±0.03,0.82±0.05,表达含量明显升高,且4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549-12组的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明显降低,为0.23±0.02,与以上4组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组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随着放射剂量的增高而逐渐降低.A549组、A549-2组、A549-4组、A549-8组的端粒酶活性与其放射敏感性呈负相关(P<0.01),以上4组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与放射敏感性呈负相关(P <0.01).结论 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经过不同剂量的射线照射后形成的放射抗拒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其端粒酶活性、hTERT mRNA的相对表达含量与放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基底区重组蛋白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作者:崔奇;董妥;王迎晨;李宇;齐彬彬;Vladimir I.Zlobin;Yuri P.Dzhioev;Oleg N.Reva;曲章义

    目的 克隆、表达人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基底区片段,为后续研究六邻体蛋白的抗原性及蛋白结构,进而研发腺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及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 以3型人腺病毒核酸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六邻体基底区片段,将该片段定向克隆至pQE32质粒,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片段,利用镍亲和层析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 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通过测序验证了克隆结果的正确性;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结论 成功表达并获得了纯化的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基底区重组蛋白片段.

  • 紫锥菊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合成

    作者:杜妍;甘春丽;曾庆轩;王立波;韩维娜;杨春娟;吴延丽

    目的 化学合成制备紫锥菊中酚酸类化合物,优化已有的合成路线,为大量制备提供基础.方法 以香草醛、丙二酸、L-酒石酸二乙酯、D-奎宁酸和苯乙醇等为原料,采用直接催化法(DDC/Py、DCC/DMAP、EDCI/DMAP等成酯缩合系统)或酰氯法,通过对活性羟基或羧基的保护、脱保护,制备酚酸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测定,结合1H-NMR、13C-NMR及MS等波谱手段确证化合物结构.结果 通过化学合成11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咖啡酸、阿魏酸、咖啡酸苯乙酯、咖啡酸甲酯、咖啡酸乙酯、3,4-二乙酰咖啡酸、二乙酰菊苣酸酯、L-菊苣酸、3-O-咖啡酰奎宁酸和1,5-二咖啡酰奎宁酸.结论 该合成路线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可作为天然酚酸类化合物富集的方法.

  • 1,25(OH)2D3在少突胶质细胞慢性缺氧中的作用

    作者:丁思文;吴云;梁庆成

    目的 观察1,25(OH)2D3在少突胶质细胞慢性缺氧模型中的作用,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提取新生SD鼠皮质混合胶质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震荡分离后通过增殖及诱导分化得到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应用荧光免疫标记进行鉴定.随后在其中加入非致死量的氯化钴制造少突胶质细胞慢性缺氧模型.随后将其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实验组B、给药对照组C.B、C两组分别给予1,25(OH) 2D3以及孕激素.并分别设定3个时间点.分别观察三组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态,应用MTT确定细胞存活率,应用Westen blot确定Akt相关抗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 给予1,25(OH)2D3的实验组B的细胞形态以及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A以及孕激素对照组C.并且与对照组A、C相比,实验组B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 1,25(OH)2D3能够在少突胶质细胞慢性缺氧模型中起到保护作用,并且上调抗凋亡蛋白的表达.

  • 骨搬移技术-压应力对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

    作者:廉永云;逯代锋;周勇;姜明久;孙闯

    目的 评估恒定压应力对雄性大鼠成骨细胞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恒定压应力下对雄性大鼠成骨细胞加载相同应变频率、不同加载时间以及不同应变频率、不同的加载时间后,经PCR检测OPG/RANKL表达差异.结果 加载应力相同,加载时间和频率不同时,A组RANK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PG较其它各组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时间相同,加载频率与加载压应力不同时,A、B、C三组比值比较对照组OPG、RANKL皆差别很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加载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恒定为4 h)成骨细胞OPG与RANKL的比值随着压应变频率和预压应力的增加而升高.

  • HPLC法测定中药茜草中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和大叶茜草素的含量

    作者:于瑞;高明洁;崔彬彬;赵宇烁;金梦玉;孟香玉;杨春娟

    目的 利用HPLC法同时测定中药茜草中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和大叶茜草素三种成分的含量,为茜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茜草药材用甲醇-25%盐酸(4∶1,V/V)溶液热回流提取.色谱柱为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以甲醇:0.0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茜草中3种有效成分在该色谱条件下有良好的分离度,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均在98.5%~ 100.2%之间,RSD<2.0%.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高效,可用于茜草药材中药用成分的含量测定.

  • 西红花苷在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中抗炎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欣宇;宋本华;于洪;浦岩柏;聂文宝;朱雨岚

    目的 探讨西红花苷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行卒中术后7天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结合孤养21天制作PSD模型.6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卒中组、PSD组、PSD+西红花苷组和PSD+ IL-1拮抗剂组.饲养30天后,分两方面进行检测:行为学方面行敞箱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检测;炎症指标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因子IL-1的表达.结果 行为学方面,与卒中组大鼠比较,PSD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敞箱实验中穿越格子数及站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PSD组大鼠比较,PSD+西红花苷组和PSD+ IL-1拮抗剂组大鼠均能显著增加糖水消耗量和敞箱实验中穿越格子数及站立次数(P<0.05),但该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因子方面,与卒中组大鼠比较,PSD组大鼠脑组织中IL-1的表达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D组大鼠比较,PSD+西红花苷组和PSD+ IL-1拮抗剂组大鼠脑组织中IL-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但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红花苷可改善PSD大鼠的抑郁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炎作用实现的.

  • 智能型药品集纳盒在眼科病房辅助用药的可行性探究

    作者:林丽丽;牟扬

    目的 描述和评价智能型药品集纳盒在眼科病房中进行辅助用药的治疗效果,以及眼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使用体验,为该智能型药品集纳盒在眼科病房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法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眼病患者在患病期间的生活转变以及使用智能型药品集纳盒辅助用药的使用感受资料,并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及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组进行使用效果评价,眼病患者用药行为的特殊性决定了眼科医护人员应从临床护理实际出发,在护理过程中着重关注眼病患者的用药感受.结论 通过完善眼科护理模式,推广使用智能型药品集纳盒来提高眼病患者的依从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眼病患者带来福音.

  • Miramistinum and metronidazole in the local treat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purulent wounds

    作者:Alexandr I.Bezhin;Boris S.Sukovatykh;Tatyana A.Pankrusheva;Arsen Y.Grigoryan;Lyudmila V.Zhilyaeva;Elena V.Kobzareva;Ekaterina S.Mishina;Mariya A.Zatolok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wound-healting ability of immobilized forms of miramistinum and metronidazole,based on a sodium salt of carboxymethylcellulose.Methods The research was made o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a purulent wound and levomecol was used for comparison.Results During the experime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made drugs was evaluated and the planimetric assessment of the process of epithelialization of the wound's surface,bacterial load,morphometric examination of histological drugs for wounds and were made.Conclusion The benefits of combination miramistinum and metronidazole,immobilized on a sodium salt of carboxymethylcellulose,compared with the drug levomecol.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