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합이빈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1905
  • 国内刊号: 23-115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4-101
  • 曾用名: 哈医大学报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朱大岭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ICU中异丙酚对瓣膜置换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咏梅;孙晨光;高素心;吴乃石

    目的进一步探索异丙酚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找到适用于重症监护中心(ICU)镇静的佳用药方案. 方法给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小剂量持续静脉推注异丙酚 ,同时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达到适当镇静水平,异丙酚剂量为每小时(1.25± 0.71)mg/ kg;HR、SVR、PVR、MPAP、PAWP 、LVSWI×HR、RVSWI×HR于30min较用药前下降(P< 0.05),CI、SI分别由(2.40±0.29)L/(m2*min)、(23.7±2.6)ml/(m2*b)上升至(2 .77±0.36)L/(m2*min)、(29.9±2.5)ml/(m2*b)(P<0.05). 结论①在ICU中小剂量持续静脉推注异丙酚可使心脏术后病人达到适当镇静水平;②对于风湿性瓣膜病人,异丙酚可降低心率、体循环阻力、肺动脉压力, 减少心脏每分耗氧量,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

    作者:梁桃;张丽萍;刘铁夫;成秉林

    目的探讨氨及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3例,按组织学分型分为轻、中、重度胃炎,按有无中性粒细胞的出现分为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胃炎;胃液氨的测定采用氨试剂盒,sIgA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HP检出采用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染色.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49.21%.HP阳性胃炎患者中胃液氨浓度及sIgA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者, 差异极显著(P<0.001).HP阳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液氨与HP阳性非活动性胃炎患者胃液氨无差异(P>0.05). 而HP阳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液sIgA明显高于HP阳性非活动性胃炎患者(P<0.05).轻度胃炎胃液氨明显低于重度者,差异显著(P<0.05).轻度胃炎sIgA明显低于中、重度者,差异极显著(P<0.001). 结论 HP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其致病机制与HP产生的氨的损伤作用以及sIgA保护作用降低有密切关系.

  • 爱喘乐与茶碱、激素对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气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晓民;徐子平;石玉枝

    目的探讨溴化异丙托品(爱喘乐)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肺心病患者在呼吸衰竭时的动脉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方法实验组病人采用爱喘乐治疗,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及茶碱而其他综合治疗相同,并测定血气变化情况. 结果爱喘乐与糖皮质激素加茶碱具有相同疗效,但副作用小. 结论爱喘乐可以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常规使用,并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与茶碱的用量.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组织学分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王立峰;戚基萍;顾云鹤;朱宏;韩丽姝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组织学分型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作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42例肿瘤可分为经典型、纤维肉瘤变型、粘液型和色素型.各亚型中CD34均阳性表达;Vimentin表达较弱,有时不稳定;nm23、Ki-67、p53在各亚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纤维肉瘤变型的恶性度较高,粘液型和色素型的恶性度与其它两型的差异有待于进一步观察.CD34稳定阳性表达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 骨性关节炎模型动物血液、关节液中IL -1水平检测

    作者:潘海乐;王国文;王耶

    目的定量检测骨性关节炎(OA)模型动物血液(血清、上清),关节滑液中IL-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正常对照组,依实验设计定期留取血液及关节滑液,检测其中IL-1含量. 结果实验组动物血液(血清、上清)、关节滑液中IL-1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 IL-1升高水平与OA病变程度平行,二者呈高度正相关.

  • CT在眼内异物定位诊断的意义

    作者:纪凤颖;ZHANG Lu;MA Yingna

    目的评价CT检查对眼内异物的诊断及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CT检查31例(35眼)眼内异物,进行定位诊断。结果经手术得以证实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T对眼内异物的定位诊断准确,对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BcL-2和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莹杰;田立峰;陈嘉薇;吴克非;付红;朱江

    目的研究BcL-2、p53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检测了156例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 BcL-2和p53在正常胃粘膜中均呈阴性表达.BcL-2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高分化腺癌中表达率较高(分别为69.6%和73.9%),与轻度不典型增生及中低分化腺癌间差异显著(P<0.05).p53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且表达率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胃癌淋巴细胞转移组,BcL-2蛋白低表达,p53蛋白高表达(P<0.05).BcL-2与p53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BcL-2与p53分别作用于胃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 MBP特异性T细胞系的建立

    作者:樊拥军;张凤蕴;陈君平

    目的建立MBP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为进一步探讨EAE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MBP肽免疫C57BL/6小鼠,取其淋巴结细胞,加同系鼠脾细胞体外共同培养于含IL-2的培养液中,并以MBP肽反复刺激.收集培养细胞,以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90%以上的细胞为CD4+ T细胞.结论成功地建立了C57BL/6小鼠的MBP反应性T细胞克隆,该细胞克隆为MBP特异性自身反应性CD4+ T细胞.

  • 新城疫病毒治疗人喉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健;王久莉;姜万富

    目的探索喉癌生物治疗新方法.方法建立人喉癌裸鼠模型.瘤内注射新城疫病毒.对治疗后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实验,血清ELISA 实验.结果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鼠重(t′=2.397)、瘤重(t′=2.852)经t′检验P<0.05,瘤体积(t′=6.058) 经t′检验P<0.01,均有显著差异,抑瘤率为84.856% .病毒分离实验只有肿瘤组织中分离到病毒.ELISA实验实验组阳性.光镜和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的坏死与凋亡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新城疫病毒治疗人喉癌裸鼠模型有效,不侵犯正常组织.

  • 开放性骨折后T淋巴细胞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宏超;徐文弟;徐公平

    目的研究大鼠开放性骨折后T淋巴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建立大鼠开放性骨折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法记录检测T细胞亚群,用放免试剂盒测定cAMP,用普通生化法测定GSH(谷胱甘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3及CD4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CD8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P<0.01).cAMP、GSH、SOD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开放性骨折后由于T淋巴细胞的改变,机体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

  • 群体反应性抗体与HLA分型技术在肾移植上的联合应用

    作者:孙文英;李兴库;TIAN Yong

    目的总结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HLA分型在肾移植联合应用上的意义.方法 PRA应用ELISA方法,HLA-Ⅰ、ⅡAg应用单克隆抗体分型技术,对20例肾移植病人手术前的PRA和HLA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受者PRA 20%以下者12例,其余8例为20%~50%.供受者HLA - A、B、DR完全符合交叉反应组(CREG)为13例.其中A、B、DR分别有一相同抗原的为6例.术后11例发生急性排斥,经冲击治疗9例逆转,2例肾脏摘除(1例PRA为20%,1例PRA为40%).18 例肾功能恢复.结论 PRA与HLA配型联合应用,可提高肾移植效果.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阎文颖;李大庆;王贵浦;姜慧杰;刘昌红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98例病人中肝癌48例,肝转移瘤19例,肝血管瘤31例.结论螺旋CT扫描速度快,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完成全肝扫描 ,弥补了一般动态扫描的缺点,对肝内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有重要价值.

  • 山楂中总黄酮几种提取分离方法的考察及含量测定

    作者:张妍;李厚伟;张永春;袁淑华;杨宝峰

    目的考察几种提取方法对山楂果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获得山楂浸膏,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有效成分.结果以甲醇为溶剂,用索氏提取器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效率高(2.00%);以60%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效率较高(1.96%).结论以60%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效率较高,且方法简便易行,适于大规模生产.

    关键词: 山楂 黄酮 吸附树脂
  • hB7-1重组腺病毒感染的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田长富;李殿俊;刘旭;李大林;解丽华

    目的在完成hB7-1 cDNA克隆并成功构建包含h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exl-B7-1的基础上,对经rAdexl-B7-1感染的B16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以FACS、电镜等方法观察病毒感染前后B16细胞的变化.结果①重组腺病毒经HEK293细胞扩增、CsCl纯化后滴度可达1010PFU/ml,且20MOI的病毒可使95%以上的B16细胞被感染.②细胞动力学研究显示,rAdexl-B7-1对B16的生长及集落形成能力无影响.③FACS结果表明,rAdexl-B7-1对B16细胞的增殖周期无影响.④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经rAdexl-B7-1感染的B16细胞在表面形态及超微结构上出现变化.结论重组腺病毒rAdexl-B7-1对B16细胞的生长动力学无影响,对形态学有轻微影响.

  • 应用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预防脾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艳娟;陈天宇

    目的建立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溶液持续器官灌注模型,应用抗大鼠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WZD)降低大鼠移植脾的免疫原性.方法以WZD溶液持续灌注移植脾,筛选佳方案,并观察灌注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灌注后移植脾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WZD灌注组MLC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应用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WZD灌注+Cs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1℃灌注组移植脾细胞功能活跃,线粒体损伤小.结论移植脾在21℃下,每小时给予灌注50ml单抗溶液获得了佳效果,WZD溶液灌注移植脾,可去除树突状细胞,确能降低其免疫原性,有可能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剂量.

  • 哈尔滨市妊娠妇女风疹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分析

    作者:姜昕;王锐;谷鸿喜

    目的调查2000年哈尔滨市妊娠妇女风疹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60例妊娠8~24周孕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风疹特异性IgM抗体,对该人群的风疹病毒感染率进行调查.结果 21例正常妊娠组血清样本的阳性率为4.76%,39例异常妊娠组血清样本阳性率为17.95%,两组数值经统计学处理,χ2=7.33,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风疹病毒感染是造成异常妊娠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早期进行风疹病毒感染的检测,对降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

    作者:许少华;郭筠秋

    目的简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提高支持细胞的获取量.方法取鼠龄16~22天的Wistar大鼠,去除睾丸被膜,剪碎后用0.25%胰蛋白酶和0.1%胶原酶次第消化.然后将其制成细胞悬液并分装入25cm2的培养瓶中,放置在39℃ 5% CO2的培养箱孵育48h,以利于去除精原细胞.取出后冲洗两次,换液并移入37℃ 5% CO2培养箱进行培养.在此期间每天用倒置显微镜进行观察,并于培养第6天做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在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培养中,支持细胞占培养细胞总数的90%以上,大大提高了支持细胞的获取量.结论应用本实验方法获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获得成功并简化了国内现行的方法,提高了支持细胞的获取量.

    关键词: 大鼠 支持细胞 培养
  • 人皮肤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方传龙;谢遵江;贺业春

    目的探讨人皮肤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形态特征.方法用光镜、电镜观察了12例人皮肤癌不同病程癌组织中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分布和形态特点.结果皮肤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乳头层及网织层浅层.内皮细胞多数形态高大,细胞器丰富,胞质多见绒毛状突起,胞膜近基膜侧出现节段性高电子密度带.少数内皮细胞低矮扁平;病变晚期,线粒体肿胀,W-P小体增多,胞膜上节段性高电子密度带减少.部分血管壁不完整,基膜不连续.结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细胞的活化,有利于淋巴细胞的穿越,随病程进展,内皮细胞发生损伤,淋巴细胞穿越减少.

  • 侵袭性骨肿瘤细胞凋亡及p53、p21、BcL-2的表达研究

    作者:张震宇;杨群;王立峰;刘家滨;张信英

    目的研究侵袭性骨肿瘤细胞凋亡及p53、p21、BcL-2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种共123例侵袭性骨肿瘤中细胞凋亡及p53、p21、BcL-2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其阳性反应率.结果发现在几种骨肿瘤中p53、p21表达较普遍.BcL-2的表达仅见于部分恶性肿瘤病例,良性肿瘤不表达.恶性骨肿瘤p53、p21、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恶性骨肿瘤细胞凋亡阳性率均低于良性肿瘤,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p53、p21的异常活动在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BcL-2的表达可作为良、恶性骨肿瘤鉴别的一个参考指征.

  • 自发性纵隔气肿并右侧肺底积气1例

    作者:杨朝辉;庞云清;韩景莉;赵宗兴

    患者,女,19岁.患病前1天因剧咳,颈胸部痛,胸闷气短有窒息感而入院. 查体:颈胸部皮肤有握雪感,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罗音,胸片可见双侧颈部及左肩胛间区、左上前纵隔数条长短不一的条状透亮影,右侧横隔下可见肺底积气影,临床诊断为自发性纵隔及皮下气肿并右肺底积气.经吸O2及控制感染等处置,1周后痊愈出院.讨论自发性纵隔气肿是一种较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原因可分为:①自发性;②外伤性;③食管或气管破裂;④胸部手术后等.自发性纵隔气肿,大多数继发于间质肺气肿如支气管哮喘、细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大疱、肺囊肿等.当剧烈咳嗽,举重、便秘、分娩、大声呼喊可使肺泡内压力突然明显增高,致使肺泡破裂,空气进入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肺间质,形成间质性肺气肿,肺间质内的气体可经肺门进入纵隔产生纵隔气肿.再经肺门进入纵隔蔓延至皮下发生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时的临床表现与纵隔障内空气量和压力有关 ,常见如下表现:突然发生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气短,当气体压迫纵隔障大血管、神经时亦可出现紫绀、多汗、疼痛及吞咽困难等,如合并有皮下气肿时则有握雪感.体征可有①ld am mas征:在心前区可听到与心搏一致的杂音,左侧卧位较清楚;②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③纵隔气肿合并左侧气胸者不少见,但合并肺底积气报告者少见.治疗:纵隔气肿发生后,对原发疾病要进行治疗.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止咳祛痰,控制感染,气体能很快吸收.但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紫绀等渐进性加重,应进行手术治疗.钝性剥离达上纵隔胸膜,使气体逸出,合并气胸时应做排气或闭式引流.?

  • 休克病人心电图30例分析

    作者:

    休克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无论是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等,都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酷似急性心肌梗塞(AMI)样心电图改变.现将我院各型休克病人30例心电图变化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发病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2岁 . 其中男24例,女6例.感染性休克12例,失血性休克6例,心源性休克9例,过敏性休克3例. 心电图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速)12例,ST-T改变者10例,窦速伴室性期前收缩( 室早)4例,窦速伴QRS波群低电压以及酷似AMI样心电图改变者2例,2例为正常心电图. 讨论据资料报道,各型休克病人早期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窦速,严重者可出现室早、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以及ST-T改变等.本文报道30例休克病人中,虽未出现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但有12例出现窦速,10例ST-T改变,4例出现室早,这与文献报道相符.所不同的是在感染性休克合并呼吸窘迫(ARDS)综合征时2例出现酷似AMI样心电图改变.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它们共同特性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尤其是不可逆性休克终可导致细胞死亡.同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的结果也可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使远端心肌因急性缺血而引起电静止活动.故心电图上有梗塞样图形改变.另外该2例病人均发生在严重感染性休克合并有ARDS时,推测可能与呼吸衰竭导致严重乏O2、酸中毒、酸碱平衡失调,终导致全身脏器衰竭而加重冠脉缺血及细胞死亡,如此恶性循环结果是导致梗塞样图形改变的重要原因.值得提出的是此种坏死样心肌并未进入不可逆阶段,一旦休克被纠正,梗塞样图形在短期内均可消失.本文报道2例病人虽都死亡,但均在2~3天内梗塞图形消失,且梗塞样图形改变仅呈一过性.

  • 小儿白血病伴发中枢神经系统障碍2例

    作者:

    我科自1996年2月~2000年12月收治白血病患儿130例,其中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2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1,男,9岁.以双目失明,发热3天为主诉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周身皮肤未见黄染及出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侧瞳孔等大同圆,=5mm,对光反射消失,心肺腹无阳性所见.神经系统查体:颈强"++”,皮肤划痕征"+”,余未见异常.末梢血白细胞12×109 /L,淋巴32.9%,血红蛋白129g/L,血小板156×109/L,脑脊液常规:Pandy"+”,细胞数440×106/L,中性60%,L40%,脑脊液生化糖2.05mmol/L,氯111.3mmol/L,脑电图轻度异常,头部CT平扫未见异常.胸部正位片见肺纹理增强,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抗结核治疗1周后,疗效欠佳.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1.2×109/L,幼稚细胞23%,幼红细胞2% ,杆状核细胞11%,遂行骨穿,骨髓像分析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 病例2,女,14岁.临床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按VDP方案化疗,并行鞘注MTX后出现面瘫,6天后再次鞘注MTX后出现谵语,左上肢运动不灵,2天后,双下肢麻痹,不能行走 ,阵发性呼吸困难,同时,双眼向右凝视,左鼻唇沟变浅,考虑系MTX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给予甲酰四氢叶酸钙静点后,症状逐渐好转. 讨论一般认为,白血病约60%伴有神经损害,但小儿白血病的神经损害发生频率会明显低一些,详细资料还未见报道.在神经损害中,中枢性损伤较末梢神经损害发生率高,作为其发生原因主要是中枢神经白血病(CNS-L).CNS-L是指脑膜或脑实质内的白血病细胞浸润,有时两者可以同时存在,确定诊断为脑脊液中见白血病细胞,但有时不能只根据一次检查,即达早期诊断的目的. 发生CNS-L时,可进行鞘注含MTX的药物,头颅放疗.大量的MTX等治疗,不仅会影响疾病本身,而且很有可能会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损害.CNS-L存在时,MTX从脑脊液移行到血中的过程发生障碍,所以高浓度的MTX长期停留在脑脊液中,这样就会引起脑病的发生. 容易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抗癌药物要数MTX,但其引起脑病的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神经损害的发生在常量的静脉给药及口服均很少见,仅在鞘注、头颅放疗及大量静注后发生率增加,这就提示我们今后在白血病的治疗中,要尽量减轻合并症的发生,细致周到地设计化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慧娟;匡洪宇

    患者,女,57岁.因腰腿痛10余年,周身痛伴恶心呕吐二月入院.查体: 贫血外观, 右侧甲状腺可触及一小结节,压痛阴性,右肋凹陷,脊柱侧弯.辅助检查:骨密度2235.5m/ s.全身骨片均显示骨质疏松,纤维囊性骨炎.肋骨、肱骨可见骨折线,胸椎楔形变.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右侧叶实性占位.ECT呈"凉结节”.胃镜示:食管溃疡,萎缩性胃炎,伴返流.肾脏B超示右肾结石.生化指标:血钙2.2~3.2mmol/L,血磷0.54~0.80mmol/L,碱性磷酸酶950U/L,尿钙7mmol/24h,尿磷7.6mmol/24h,甲状旁腺激素618.0pg/ml(参考值13 ~54pg/ml).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该患确诊后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在甲状腺右下叶后方剥离出1.5cm×1.0cm黄色肿物.病理报告为甲状旁腺腺瘤.术后第2天甲状旁腺激素降至22.6pg/ml,血钙2.1mmol /L,血磷0.37mmol/L,碱性磷酸酶670U/L,第4天出现肢体口周麻木,给予补钙.讨论以往认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主要是骨骼和泌尿系病变.近20 年来随着血钙筛选的应用,约50%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无症状,只表现血清钙、磷生化改变和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该病在欧美多见,我国较少见,其自然发病率尚无确切数字.该病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缺乏典型体征或局部症状,易误诊为其它疾病.从国内的病例来看,患病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2.5年,个别延迟至8年之久.

  • "胡桃夹”现象引起血尿1例报告

    作者:岳金华;宋晓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进修医生患儿,女,12岁.2000年2月14日因持续血尿9月余入院 .该患儿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活动后加重,俯卧位血尿减轻,不伴有发热、腰痛、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与治疗不详,效果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尿常规:红细胞"++”.肾脏彩超所见:左肾静脉夹角段直径约0.19cm ,肾门段直径约0.79cm,其比值0.19/0.79=0.24<30%.超声提示:左肾静脉受压现象成立;双肾未见异常现象.故以"胡桃夹”现象收入院.该患儿无肾炎病史,无家族性血尿病史.查体: KT36.7℃,P80次/分,R28次/分,Bp12.33/5.60kPa.血常规:WBC 6.5×109/L,S 0.65 ,C 0.42,RBC 4.2×1012/L,Hb 100g/L.尿常规:WBC"-”,Pr"-”,RBC"++ ”.肾功、血钙、磷、碱性磷酸酶、24h尿钙、磷均正常. 讨论 "胡桃夹”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是指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间的左肾静脉受压现象.通常此夹角约45°~60°.青春期时,身长增速,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等情况下,夹角变窄,左肾静脉受压,引起左肾出血 .此类血尿的临床特点是:①好发于青春期;②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尿中红细胞属非肾小球性;③可反复发作,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④无明显伴随症状;⑤肾脏B超检查可确诊.本病例提示临床医生注意在诊断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当除外高尿钙、肿瘤、感染、结石后即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借助彩超、血管造影及CT检查明确诊断.该病在治疗方面一般无需治疗.通常随小儿年龄的增长症状有所缓解,个别严重者可择期手术行血管再植.

  • 左侧重复肾输尿管伴积水积脓1例

    作者:李哲勋;王贵平;陶晓林

    患者,女,25岁.尿路刺激症状2个月,伴有发热、午后寒战,体温高达39.0℃~40.5℃.查体:左肾区扣击痛阳性.B超诊断左肾囊性占位.CT可见似左肾囊肿样改变.血常规:WBC5.8×109/L,Hb100g/L.尿常规:WBC"+”,血、尿培养均为普通变形杆菌.IVP:左肾盂受压变形,向外下方移位.左肾囊肿穿刺造影示在IVP中显影的左上方有积水肾及全程迂曲扩张的输尿管.穿出物为黄绿色稀薄脓汁,经培养为普通变形杆菌 ,确诊为左侧重复肾,上组肾输尿管积水、积脓,败血症.行左肾、输尿管切除术,术中见上组肾有积水约15cm×10cm×9cm,皮质约0.2~0.3cm厚.两肾紧紧连接在一起.上组肾的输尿管迂曲扩张下行,到盆腔处盘曲成团状,切除左上方重复肾及全程输尿管.术后病人体温下降,痊愈出院.讨论重复肾是泌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重复肾形态有几种:①完全独立的两组肾、输尿管;②完全独立的肾、输尿管向下汇流成一根; ③两个肾融合,有独立的两组肾盂输尿管.重复肾的输尿管异位开口时,儿童时早已有临床症状,如尿失禁等.其它一般在重复肾伴有继发病变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如梗阻、感染、结石、肿瘤等.而且往往在上组肾上出现病变.重复肾有时与肾囊肿相混淆.本病例具有这一特点,它本身是融合性重复肾肾积水,在形态上与肾皮质表面的囊肿极相似,而且排泄性造影时"囊性占位”样改变.但回顾性读片时发现CT片上囊肿较大,但对正常肾实质的压迫改变不大,而且与正常肾脏有分离的印象.IVP上将正常肾脏挤压到外下方,肾盂肾盏的压迫改变不明显.

  • 结节性硬化并心脏肿瘤1例

    作者:孟祥春;黄素芳

    患儿男,6岁,因发热、头痛十余日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好转2天,又因发热、头痛、呕吐、抽搐3天来我院.查体:昏睡,咽充血,心、肺、腹正常,脑膜刺激征" +”,膝腱反射减弱,巴氏征"+”.腰穿脑脊液外观微混,压力240mmH2O,Pandy"++” ,细胞数1 800×106/L,淋巴细胞94%,糖、氯正常.经抗炎、降颅压等对症治疗,1周后好转出院,1个月后随访无不良主诉.患儿男,8岁,因发热、头痛、呕吐2周,当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病情有好转,体温正常3 天后又出现发热,体温在39℃左右,嗜睡、烦躁交替出现,呕吐、头痛剧烈,畏光、反复抽搐.查体:嗜睡、咽部充血,心率96次/分,心音有力,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脾不大,脑膜刺激征"+”,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外观清,压力280mmH2O,Pandy"+ ”,细胞数960×106/L,淋巴细胞90%,1周后复查脑脊液细胞数190×106/L,淋巴细胞 90%,Pandy"+”,糖、氯正常值,压力150mmH2O,入院后经抗炎,降颅压,退热,高压氧,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好转,随诊3个月患儿无不良反应.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

    作者:孙宇辉;胡桂英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即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外,国内统计,内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达到10%左右。内异症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常引起腹痛、痛经和不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内异症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已逐渐成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分布的特殊性,多年来不少学者对此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学说,包括经输卵管移行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良性转移学说、基因学说以及细胞免疫学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失调的关系一直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 胸壁巨大纤维肉瘤的X线与CT诊断

    作者:卢德武;赵世强;高乔

    胸壁巨大纤维肉瘤较罕见,为提高影像检查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遇到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5岁.右胸壁肿物2年,近5个月明显增大.X线所见:胸壁巨大圆形肿物,大小约25cm×25cm,部分占据胸腔内,肿块内可见片状地图样或放射样钙化影,纵隔受压移向健侧.胸部CT扫描:右胸壁巨大椭圆形实质性软组织肿瘤,密度不均匀,CT值40.3~61.2HU,其内见斑状及放射高密度钙化灶.肿瘤中心位于胸壁,部分肋骨骨质破坏.胸腔内肿瘤已侵及肺,胸腔内有少量液体,右胸前后径增大.手术所见:肿瘤由胸壁向胸内、外浸润生长,胸腔内肿瘤已侵及右肺,胸壁肿瘤侧后缘已达脊柱旁.术后诊断:右胸壁恶性肿瘤.切除肿瘤大小约25cm×20cm×15cm.病理诊断纤维肉瘤.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海玲;王宇;王新春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or factor,bFGF)具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动脉损伤修复等一系列功能,适用于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病的治疗.其潜在的治疗价值已得到心血管界的重视该方面的研究为药物血管搭桥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其发现,作用机制,细胞学及物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年的实验及潜在的优缺点一概述.

  • 肌筋膜扳机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

    骨骼肌在人体的分布约占体重的40%,它所产生的力和承受的机械应力是巨大的.临床上有多种原因能引起肌肉及其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的疼痛.

  •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研究的新动态

    作者:关德明

    粥样硬化(AS)与一些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如原发性高血压(E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急性心肌梗塞(AMI)、脑卒中和周围动脉阻滞综合征等。AS在青年时期即可发生,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无症状,其形成机制是当前医学研究热点之一[1,2]。正常血管壁的中层为平滑肌细胞(SMC),但当它们迁移或增殖进内膜,及内皮细胞(EC)损伤和功能异常,则是AS、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CAD、器官移植、EH和糖尿病等的共同特征。本文试将这方面研究新动态作一概述。

  • 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

    作者:李晓云;王京华;王来慈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起病大多较急,主要临床表现发热、畏寒、多汗、乏力、衰竭,肝脾常肿大,临床上有些患者表现为不典型,常易误诊.现将1例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组织细胞病报告如下.患者,女,33岁.以发热、皮肤粘膜黄染2个月住传染科病房,初步诊断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该患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伴全身皮肤及粘膜黄染,乏力,食欲减退.查体:T38℃,神清,重症病容,巩膜及全身皮肤、口腔粘膜黄染,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胸骨压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390U/L, 谷草转氨酶403U/L,白蛋白29g/L,球蛋白31g/L,白蛋白/球蛋白<1,总胆红素测定283μm ol/L,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增高,但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血常规:血红蛋白45g/ L,白细胞6.6×109/L,血小板64×109/L,网织红细胞0.10,凝血象:APTT44S,P T19.3S,TT24S,皆明显超过正常对照,纤维蛋白原定量为0.77g/L,3P试验为阴性,肝炎系列皆阴性,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给予抗炎、保肝、支持、对症等治疗,症状不见好转,考虑为继发性肝损伤,进行骨髓检查,增生度Ⅲ级,巨核细胞4枚,粒细胞系48% ,红细胞系35%,异常组织细胞15%,确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讨论恶性组织细胞病是血液系统疾病相对少见的恶性疾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恶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消瘦、多汗、盗汗、肝脾肿大,但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表现不典型,临床上误诊率比较高.该病例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肝功能损害严重,表现为转氨酶明显增高,白蛋白减少,白/球比例倒置,凝血功能障碍,胆红素增高,但该患胆红素增高不仅是肝脏功能损害所致,而且还有溶血性黄疸,表现为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红系增生,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该患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 肝功损害,骨穿之后见到较多的异常组织细胞,使诊断明确.所以,对临床有黄疸、肝功损害的病人,同时伴有发热及血液系统的一些病变时,如能除外肝病所致,应尽早骨穿,必要时多部位穿刺.

  • 自律性房速伴室内差传蝉联现象酷似室速1例

    作者:辛凤芝;杨爱芝;尤跃林

    患者,男,4岁.于1年半前无任何诱因突然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因近来反复出现上述症状而入院.查体:T36.4℃,R19次/分,Bp14.7/9.33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率200次/分,节律不等,心音低钝,心界不大.心电图示:P-P间期0.28s,房率214次/分,R-R间期0.28~0.56s,QRS时限多<0.12s.V5导联可见连续增宽畸形的QRS,时限>0.12s,呈左束支阻滞;R-R间期不等,酷似房速伴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但仔细分析aVF导联R4波没有提前,只是S波变形,R5R6波呈QS形,其前均有P′波,P′-R有关,aVF导联R4R5R6波与Ⅲ导联R3R4R5波相同.Ⅲ导联R8-R31波,V1导联R6-R32波是连续出现增宽畸形的QRS波群,其前均有P′波,P′-R有关,发作开始QRS波群没有提前,终止无代偿间歇.心电图诊断:自律性房速伴室内差传蝉联现象呈左束支阻滞.讨论差异传导蝉联现象可存在于左、右束支之间、心房与心室内、快慢径路及预激旁道与房室通道之间.临床上多见在心率增快时产生的室内差传又称时相性室内差传,多呈右束支阻滞,本例呈左束支阻滞报道很少.时相性室内差传发生机制为①与左右束支不应期有关,过早的室上性激动抵达心室时,左右束支不应期处于不一致状态,导致某一侧束支传导延迟.②两侧束支传导速度不一致,传导差值>0.04s,出现一侧完全性束支阻滞.③心脏传导组织不应期的长短与心动周期长度有关.长的心动周期之后不应期随之延长,提早发生的室上性激动容易发生室内差传,即Ashman现象.此现象多发生在房颤、房早、房速病人的长间歇之后.本例室内差传蝉联现象多出现在长的心动周期之后,多在房室传导比例由2∶1突然变成1∶1时产生增宽畸形的QRS波群,形态不一,故考虑与Ashman现象有关.本例房速伴室内差传蝉联现象呈左束支阻滞极少见,曾被误诊为室速,两者鉴别点为前者有相关P′波,多在长间歇之后出现,其后无代偿间歇.后者完全性房室分离,与其前长短间歇无关,发作终止有代偿间歇.蝉联现象是一种心室内差异传导连续出现的形式.本例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多在心率增快时蝉联现象反复出现,多为生理性.临床给予25%Glucose 20ml,合心爽3mg静脉注射,反复给2次,增宽畸形的QRS波群消失,继而房速消失恢复窦性心律,这些特点均有助于房速伴室内差传蝉联现象的诊断.

  • 带蒂包皮瓣尿道成形手术治疗前尿道长段狭窄

    作者:

    男性前尿道长段炎性狭窄临床上较难处理,以往多行尿道扩张,尿道内切开或切开呈人工尿道下裂,二期成形等,疗效均不满意。1998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带蒂包皮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3例前尿道长段狭窄收到较好的疗效。

  •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X线的诊断价值

    作者:

    目的探讨X线对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诊断价值,提高对X线检查方法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患者,对其 X线平片和造影检查的价值进行比较. 结果 X线平片对引流入左上腔静脉者有相当大的价值,心内型者无特异性.对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以及其他诸型的诊断,以造影检查佳. 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和血管造影术能提高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正确诊断率.

  • 西比灵辅佐治疗小儿癫痫212例报告

    作者:胡孟英;王玮;于立君;任长娟

    目的评价钙拮抗剂西比灵作为抗癫痫药物(AEDs)的辅佐治疗药物的疗效. 方法根据发作类型常规服药,随机辅佐西比灵治疗(治疗组140 例)和安慰剂治疗(对照组72例). 结果西比灵治疗组EP发作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西比灵是一种长效钙拮抗剂,作为AEDs的一种辅佐治疗药物 ,西比灵有抗EP作用,不影响AEDs的药物血浓度(TDM)水平,且服用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

  • 颌骨骨折小夹板内固定术

    作者:姒壮;唐晓军;王红

    目的探讨一种颌骨骨折的理想临床固定方法.方法选择1996年4月~1999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359例,应用不同的固定方法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127例中小夹板固定的有效成功率占97.6%.232例中非小夹板固定成功率占95.68%.结论颌骨骨折小夹板固定方法较其他方法简便、易行,易于推广使用,是较理想的固定方法.

  • 食管癌CT检查限度的研究

    作者:赵殿江;韩雪;王兵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食管癌的检查限度,提高对CT检查价值的认识 .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食管癌的CT表现. 结果 34例食管癌中,2例CT假阴性;上段癌2例,中段、中下段癌 23例,下段癌7例;≤5cm者5例,5~7cm者13例,7~10cm 11例,>10cm者3例.34例食管癌中,切除25例,探查术9例,术中清除淋巴结78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0枚. 结论 CT对食管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应注意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对病变作出较全面准确的诊断.

  • 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王淑云;张瑞芹;李文志;高素心;田瑞云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 058例中,男587例,女471例.年龄47~94岁,ASA Ⅱ级558例,Ⅲ级362例, IV级138例.合并高血压病病人607例,合并糖尿病病人379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127例,合并心衰16例.全麻360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178例,硬膜外阻滞520 例.胸部手术27例,上腹部手术480例,脑科手术13例,下腹部以下手术538例.1.2 方法

  • BiPAP通气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于世寰;潘登;徐子平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通气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符合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加用BiPAP通气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值改善及PaCO2下降的差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PaO2上升差值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BiPAP通气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有明确疗效.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注意的局部因素

    作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应注意的局部因素. 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病人744例,其中胆囊结石480例,胆囊息肉256例,胆囊腺肌症5例,胆囊癌3例. 结果 744例患者中中转开腹或再开腹10例,腹腔镜手术成功率为9 8.66%,手术死亡率为0%. 结论①应注意解剖学上的胆囊管畸形(开口异常)和副肝管; ②注意病理学异常,如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时易损伤胆管;③胆囊动脉及其分支出血多,应注意有两支胆囊动脉的病例;④炎症、粘连重的病例,常引起血管走行异常和胆囊管周围粘连,术中必须十分慎重;⑤术前术中胆管造影和B超检查,对发现胆管异常、副肝管有重要意义.

  • 老年危重病人麻醉的探讨(附3例报告)

    作者: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高,老年人患病率也在不断地增加,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相对减退,其他重要脏器并发疾病较多,这给麻醉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3例ASA III 级以上的老年危重病人的麻醉方法加以分析和讨论。

  • 异丙酚镇静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作用

    作者:李德辉;林长赋;李恩有;刘金峰;李海波

    在区域麻醉中,为了镇静、解除焦虑,使病人遗忘,常需辅助镇静和镇痛药 .异丙酚是新的一类镇静催眠药,由于它起效快、恢复快和安全剂量范围广,经常被用于各个方面,如门诊麻醉、静脉麻醉及麻醉诱导、区域麻醉的辅助镇静用药(MAC),ICU等.临床资料 12例病人在手术期间,静脉连续输注异丙酚进行镇静.男10例 ,女2例,年龄26 ~52岁,体重45~83kg.ASA分级为Ⅰ、Ⅱ级,腹部以下手术,选择硬膜外麻醉,高硬膜外麻醉平面T3水平.确定麻醉效果后,手术开始,平均手术时间144min.当氟芬合剂半量不能获得满意镇静时,静脉输注异丙酚镇静,镇静程度达3分(0-清醒;1-安静;2-入睡 ,语言唤醒;3-入睡,刺激唤醒;4-睡眠,刺激有反应;5-睡眠,刺激无反应).点滴法 :与5%的葡萄糖配成0.2%溶液点滴,初始量为术前3min快速诱导45~60滴/分,然后8~40 滴/分维持,每小时1~3mg/kg.根据病人年龄和体格情况,调整滴数.术中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结果所有患者达到满意的镇静程度.平均异丙酚辅注速率为每小时1 .86mg/kg,每分钟31μg/kg;10例辅助其他药物为氟芬合剂,1例为氟芬合剂+度冷丁,2例为氟芬合剂+氯胺酮. 意识:嗜睡,刺激能醒.停药后2~5min内,清醒可回答问题.血压、心率无改变,呼吸潮气量和频率无变化.1例出现舌后坠,调整头部位置后缓解.血氧饱和度10例在98%以上(面罩吸氧),2例未吸氧,SpO2>95%.讨论一般状态好的病人,循环呼吸无改变,调整连续注药速率, 维持镇静所需血药浓度,即嗜睡,且呼吸能醒的状态.体弱病人异丙酚用量降低80%,并避免单次注射.我们使用速率为每小时1~3mg/kg,或每分钟20~50μg/kg,比文献报道的少,文献一般为每分钟25~75μg/kg,可能是因为多数病例复合氟芬合剂,使异丙酚用量少,停药后,能唤醒和回答问题.如单独用异丙酚镇静,使用异丙酚量大,超过每小时4mg/kg,应注意循环呼吸的变化,防止异丙酚对呼吸循环的抑制.安定类药是MAC中常用的药物,但即使嘧唑安定半衰期短的药物,恢复也将延长,吗啡类镇痛药,镇静作用不够,常需与镇静药合用且有呼吸抑制副作用.调整异丙酚速率,很容易控制希望得到的镇静程度.本组10例辅助氟芬合剂,半量到全量,单用不能缓解焦虑,镇静不全,连续静注异丙酚后,患者入睡,且不影响清醒.有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硬膜外麻醉,辅助氟芬合剂与50mg氯胺酮后,病人仍很焦虑,应用异丙酚后,获得满意镇静效果.手术调节输注速率不容易及时改变病人镇静程度,使用自动输药泵可以获得满意的镇静.本组未发现明显呼吸和循环抑制,血压、心率用药前后无改变,未出现显著血压降低和窦性心律过缓,除1例舌后坠外,无其他呼吸抑制现象,血氧饱和度全部在95%以上.但异丙酚可以抑制通气对低氧的反应,使用异丙酚时,仍要吸氧或做血氧饱和度监测.

  • 感受态细胞的快捷制备和转化

    作者:谢振华;刘长振;晁代军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体系中,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是基本的实验操作.目前,氯化钙法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由于相对简便和重复性好,得到广泛地应用,但该方法还不够快捷.一步法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虽然快捷,但所用的PEG3350和DMSO远非CaCl2那样廉价易得.基于对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原理的理解,我们对传统的氯化钙法进行了大胆地改进,使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更加快捷,为实验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本文对此进行介绍,以利于同行参考和使用.1 材料与方法1.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用接种环沾取甘油保存的DH5α菌种(白求恩医科大学王丽颖教授惠赠)在LB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取琼脂平板上一个单菌落,接种到5ml LB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至OD600=0.3~0.4时,将培养管冷却至0~4℃.取若干灭菌的1.5ml离心管,各加入200μl菌液.再各加入过滤除菌的4mol/L CaCl2 5μl,加上盖,轻弹管底使混匀.即制得感受态菌.1.2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在感受态细胞中加入5μl质粒溶液(DNA≤10ng),轻弹离心管底部,使质粒与细菌混匀.0~4℃冰浴中静置30min.在42℃水浴中,安静放置90~120s.冰浴1~2min.37℃,振荡培养45min.将离心管中全部菌液,铺到含相应抗生素的LB琼脂平板上.在37℃温箱中,倒置培养过夜.菌落计数、扩增、鉴定.2 结果与讨论2.1 本方法通过加入1/40体积的4mol/L CaCl2,一步制得感受态细胞.省去常规方法中,两次离心、控干,再用100mmol/L CaCl2重新悬浮的过程,因此,节省了宝贵的时间.2.2 从将200μl菌液和5μl 4mol/L CaCl2加入1.5ml离心管起始,至铺到含相应抗生素的LB琼脂平板为止,中间仅开盖1次,以加入5μl质粒(DNA≤10ng),其它过程,均处于封闭状态,减少了杂菌污染的可能性.2.3 在本实验室条件下,用该法制得感受态菌转化率,优于常规的制备方法.可能是由于省去离心和重新悬浮过程,细菌细胞均匀地分散开,有利于每个感受态细胞与质粒DNA的接触和转化.

  • pcDNA3.1(+)GDNF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

    目的构建pcDNA3.1(+)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真核表达质粒并了解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方法将GDNF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产物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并以Fu Gene 6介导法转染真核细胞,了解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RT-PCR产物为640bp特异片段,pcDNA3.1(+)GDNF重组体经酶切后分别出现640bp和300bp片段,测序分析与文献报道结果完全一致,表明重组pcDNA3.1(+)GDNF表达质粒克隆成功.可见pcDNA3.1(+)GDNF质粒在真核动物细胞中得到表达,GDNF蛋白能够刺激含多巴胺的细胞生长,表明重组质粒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出具有活性的GDNF蛋白.结论以Fu Gene 6介导pcDNA3.1(+)GDNF质粒转染真核细胞为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奠定了一定基础.

  • 重组人生长激素基因细胞移植

    作者:刘威;杨富明;童光志

    目的通过重组人生长激素基因细胞移植为生长激素缺乏病(GHD) 基因治疗的生物学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LXSNhGH人生长激素(hGH)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后 ,脂质体转染包装细胞系PA317,提取包装细胞上清的病毒后,将病毒感染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将细胞移植于小鼠腹腔内,观察hGH的表达情况.结果 hGH体内持续表达达2个月以上,但由于高滴度抗hGH抗体的影响,表达水平呈波动性.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基因原代成纤维细胞移植体内的持续表达, 为细胞移植系统引入GHD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血清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的影响

    作者:

    目的探讨血清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血清将PS稀释溶解配制成2.0、4.0、6.0、8.0、10、12、24mg/ml的实验液体.同时作为对照将PS溶解于醋酸林格液中配成相同的浓度.用表面张力计测定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未成熟胎兔37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A组,经气道内注入溶解于醋酸林格液的PS 24mg/ml;B组,注入溶于血清的PS 24mg/ml;C组,注入溶于醋酸林格液的PS 4.0mg/ml;D组,未注入任何物质,进行人工通气.通气后5、10、15、20min测定动物的潮气量.结果溶解于醋酸林格液的PS浓度在2.0mg/ml时,小表面张力(γmin)小于3.0mN/m.溶剂为血清时,γmin增至30mN/m(P<0.01).PS的浓度增加到6.0mg/ml时,γmin降至9.0mN/m.人工通气20min时,A组动物的潮气量大于15ml/kg,而B组小于8.0ml/kg(P<0.05),C组未超过5.0ml/kg,D组未超过2.0ml/kg.结论血清明显抑制PS的功能,抑制程度与PS剂量有关.

  • 膀胱破裂的非手术疗法

    作者:

    目的探讨膀胱破裂非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37例单纯性膀胱破裂采取单纯留置Foley尿管和抗炎解痉治疗,其中闭合性膀胱破裂27例;开放性膀胱破裂10例.所有患者留置Foley尿管10~24 天.结果 37例均获治愈,随访2个月~18年,无并发症,排尿正常.结论对于单纯性膀胱破裂,非手术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可以缩短疗程,达到早期治愈的目的.

  • 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

    APP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斑中的主要成份,有实验证实缺血可以导致大脑皮质APP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国内外尚无报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APP表达的变化情况.PS1、PS2基因是近两年刚刚发现的基因,它们的突变是引起大部分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因.缺血能否影响PS基因在脑皮质中的表达有待进一步澄清.本实验目的在于探索缺血再灌注后PS和APP基因的表达情况.本实验选用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8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为对照组,B到H组大鼠脑缺血为1h,分别再灌注0h、1h、3h、8h、3d、7d后处死,取双侧脑皮质,用RT-PCR方法检测PS1、PS2及APP770、APP751、APP695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P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皮质PS1、PS2表达无变化,含KPI结构区的APP770和APP751 mRNA水平在再灌注后第1天到第3天逐渐下降然后回升,直到第7天达基础水平.再灌注8h后神经变性开始出现,同时GFAP免疫阳性的星形细胞开始增多.由此可见,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不能改变PS基因的表达,相反却能诱发APP mRNA的表达升高.选择性诱发KPI-APP表达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反应性星形细胞增多引起的,同时调节APP剪切的一些因素也参与此过程.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