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开腹术后镇痛及康复效果的观察

时间:2018-01-03 11:05:57 来源:未知 浏览:818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开腹术后镇痛及康复效果的观察

  王莹 徐青荣 袁岩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开腹术后镇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结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应用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法麻醉,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麻醉诱导,不予神经阻滞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运动的VAS评分及术后康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6,12,24h静息和运动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PCIA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开腹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并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是有效的多模式镇痛方法。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结直肠癌; 术后镇痛; 康复

  中图分类号:R735. 3+7:R735. 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44X(2017)-10-1049-02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均发生了转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该病的5年生存率仅有50%左右,是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多用于下腹部手术的镇痛。本研究拟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开腹术后镇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结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ASA分级均为I~Ⅲ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腹壁穿刺部位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对本研究药物过敏以及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38~86岁;体质量47~78kg,平均(63.5±11.9)kg。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39~88岁;体质量48~79 kg,平均(64.9±11.5)kg。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连接监护仪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采用咪唑安定0.08mg/kg、舒芬太尼0.5~g/kg、依托咪酯0.2mg/kg、罗库溴铵0.8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调节潮气量为8~10mI。/kg,呼吸频率10~12次/min,以4~8mg/kg.h丙泊酚、1~2v.g/kg.min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泵注维持麻醉。两组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液配方:100V-g舒芬太尼与6 mg托烷司琼,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PCIA泵的参数设为首剂量5mL,背景剂量2mL/h,自控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

  1.2.2 腹横肌平面阻滞 观察组运用德国SIE-MENS CA431便携式超声仪与高频探头(频率8~14MHz)获取腹横肌平面图像,扫描范围为第12肋和髂嵴之间的腋前线水平区域,识别腹壁的肌肉和组织后,将局麻针在高频探头的纵轴中位线处进针,确保局麻针与中位线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借助超声引导进行局麻针穿刺,使其到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筋膜处,回抽无回血后,观察组在此处注入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注入剂量为30 mL,按照上述同样方法进行对侧的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6,12,24 h静息和运动的VAS评分,VAS评分以O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记录两组患者24 h内舒芬太尼PCIA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f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4,6,12,24h静息和运动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孑±s),分]

    组别       静息VAS    
    观察组     对照组   f值     P
  术后2h   1.53士0.50   2.96士0.64   3.573   <0.001
  术后4h   1.06士0.40   2.71士0.56   3.762   <0. 001
  术后6h   1.64±0.49   2.76±0.61   2.863   <0.001
 术后12h   1.71±0.61   2.76±0.61   2.256   <0.001
  术后24h   1.81土0.51   3.11土0.56   2.128   <0.001
  组别       运动VAS    
    观察组     对照组   £值     P
  术后2h   1.96±0.57   4.86±0.81   3.625   <0.001
  术后4h   1.66±0.47   5.47±0.84   4.010   <0. 001
  术后6h   2.11士0.56   3.51士0.76   3.262   <0.001
 术后12h   2.58士0.74   5.08±0.82   3.982   <0.001
 术后24h   2.68±0.63   5.34±0.72   3.892   <0.001

  2.2两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比较观察组舒芬太尼PCIA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术后舒芬太尼PCIA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x士s),n- 32]

  组别 舒芬太尼PCIA用量/tig 镇痛泵按压次数/次

  观察组 50.2士2.4 6.6士2.1

  对照组 65.6土5.3 15.7±6.3

  £ 3.024 3.241

  P<0.001 <0.001

  2.3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x±s)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f值     P
术后下床时间/h  20.6±5.0  33.5±8.5   4.024   <0.001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d   1.7士0.4  2.1±0.5  2.126  0.038
术后首次排便时间/d   2.4±0.7  3.0±0.9  2.229  0.028
住院时间/d   5.7±1.3  6.8±1.6  2.582  0.011

  3.讨论

  当前开腹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常用的方法,但术后由于腹部切口及内脏神经牵拉损伤而造成的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延长住院时间,减慢康复进程,大大增加患者家庭的医疗负担。因此,寻求合理有效的镇痛方法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酰胺类局麻药,它通过阻断钠离子内流阻滞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神经纤维冲动的传导,其毒性低,不良反应少,作用时效长,是安全且长效的局麻药物‘”阳。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应用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不予神经阻滞处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6,12,24h静息和运动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舒芬太尼PCIA用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超声引导下应用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术后镇痛药用量也相应减少,与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结直肠癌开腹术后的疼痛主要与腹部切口及内脏神经牵拉损伤紧密相关,腹部皮肤、肌肉及筋膜的感觉受T。-L,神经前支支配,它们自腹壁外侧延伸至腹壁前侧,当中经过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平面,本研究采取的腹横肌平面阻滞就是将局麻药物直接注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平面,阻断分布在腹壁前侧的神经支配,进而减轻了腹部切口处皮肤、肌肉及筋膜的痛感;另一方面,腹横肌平面阻滞虽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由于解剖学特点,穿刺、进针、注药等过程常因缺少识别指征,在盲目操作下破坏血管甚至重要脏器,引发相应并发症,而本研究的麻醉过程中结合了超声技术,超声引导下大大增加了神经阻滞操作的直观性,筋膜平面为高回声,皮下脂肪为低回声,肌肉介于高低回声之间,因此超声显像可直观表达穿刺针到达的位置,有效降低了穿刺风险,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故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开腹术后的镇痛效果显著,并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是有效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武红梅,陈创.CEA.CA199.CA125的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5):643-645,649.

  [2] Kawamura Y J,Tokumitsu A,Mizokami K,et al. Firstalert for recurrence during follow-up after potentiallycurative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 CA199should be included in surveillance programs[J]. ClinColorectal Cancer,2010,9 (1):48-51.

  [3] Gharaei H,Imani F,Almasi F,et al.The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TAPB on Pain Management after 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EJ]. Korean J Pain,2013,26(4):374-378.

  [4]徐阳,曹京旭.FOLFIRI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2449.

  [5]祝建斌,申文,王必铭,影像设备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肠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20):3308-3314.

  [6]张玉荣,赵二林,赵艳荣,等.不同比重罗哌卡因在剖官产术腰麻中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5,39(2):128-130.

  [7] Maeda A,Shibata S C,Kamibayashi T,et al. Continu-ous subcostal oblique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block provides more effective analgesia than single-shotblock after gynaecological laparotomy:A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I[Jl. Eur J Anaesthesiol, 2015, 32(7):514-515.

  [8]余伊,徐磊,鲍红光,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中镇痛效果的应用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7):552-554.

相关推荐
  • 内质网应激与溃疡性结肠炎

    医学论文发表医学论文……

  •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苏王志斌王跃仝令畅王荣美李玲张立超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 生物有关。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近年来研究发现……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雅琳、占强 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具有典型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因其具有恶变潜能,近年来学者们 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变的基础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不多,此文就结直肠锯齿 状病变的流行……

  •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高燕、姜相君 摘要: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 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 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

  •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黄艳霞张靖王歌朱金水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因其长度大于20()个核苷酸,缺乏编码蛋白能力而得名。在表观遗传 学控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IncRNA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已经证明, I……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