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适龄人口下降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时间:2013-12-27 09:27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适龄人口是制定各级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适龄人口变化保持动态平衡。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传统观念不断改变,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这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下降。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指出,当前我国学龄人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未来l0年学龄人口规模将保持每年860万的平均降幅。大学适龄人口规模的下降趋势在2011年开始出现,并至少持续至2028年,其中2011~2015年间,大学适龄人口规模将保持每年的5.0% 的下降速度? 。日本70年代“少子化”现象曾一度给该国高等教育带来危机,而我国适龄人口下降也一度让基础教育手忙脚乱,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减少适龄人口下降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应对。
 
  1 适龄人口下降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1 适龄人口下降将影响高等教育的生源数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尚处于大众化阶段,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尚未被满足,所以适龄人口的减少暂时对高等教育生源的影响并不会很明显,但是等到将来高等教育逐步进入普及化阶段后,高校扩招潜力用尽,这时候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了。生源的下降直接导致高校之间竞争加剧,未来的生源大战不仅仅在“985”、“211”重点院校之间展开,更是在其他相同层次和不同层次的高校间上演。重点高校为争夺优秀生源而战,而其他院校则是为生存而战。
 
  一部分高校将沦为三流院校,招生计划难以完成,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标准,甚至开放入学,但最终难逃关门的命运。其中主要依靠生源维系生存的民办院校将首当其冲,同时,专科层次的高职类院校也将受到极大冲击,而民办院校和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不容忽视。
 
  1.2 适龄人口下降将影响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一直以来高校持续扩招,规模不断扩大,一旦学龄人口下降,生源减少,大部分高校将会出现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情况,学校的校舍、场地、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教学和管理人员等都将会出现过剩,有可能导致大量资源闲置和浪费。其次,生源危机将进一步触发高校财务危机,因为高校相当一部分的经费来自学费,一旦生源减少,收入将大幅下降。另外,生源下降时,一些高校由于吸引力不够,招生达不到一定数量,形不成规模经济,也将降低办学效益。
 
  1.3 适龄人口下降将影响高等教育的教育结构第一是对教育层次结构影响。对本科层次影响相对较小,而对高职高专影响较大。当年日本受“少子化”冲击最大的是短期大学,而4年制大学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1993年至2000年,日本短期大学新人学人数减少了44.5% ,而4年制大学新人学人数反而增加了8.1% 。合理的教育层次结构反映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机构,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将无法满足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第二是对专业结构影响。首先,对师范类专业造成冲击最大。在20世纪30年代的瑞典,以及在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美国,师范教育都曾因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而受到影响 ,而我国师范类专业同样会因为教师需求量下降而不断缩减。其次,由于高校之间生源竞争加剧,将促使高校更加注重专业调整,那些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的专业将会不断增加,而一些没有吸引力的专业将会更快地被淘汰。第三是对办学主体结构影响。生源危机直接导致民办高校生存危机。民办高校主要靠学费维持运营,对生源有着天生的依赖性,早期被丰富的生源撑大了的“胃口”这时反而变成了负担。部分民办高校将要逐步倒闭,公民办高校之间的数量比将会发生变化。公民办高校数量保持合适的比例,有利于形成高校之间良性竞争的局面,而且为社会节约大量教育资源,因此这种合适的比例不应该受到破坏。
 
  1.4 适龄人口下降将影响高等教育的队伍建设首先在数量上产生影响。生源下降必然导致教职工相对过剩,多余的教职工安置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公办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安置多余的在编人员更加有一定难度。同时,人员过剩必然要控制新教师的进入,这将导致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年轻教师比例下降,老教师比例增加,年龄结构不协调将影响队伍的整体水平。而这一变化又将同时导致教师队伍职称结构的变化,即高级职称比例增加。高级职称比例增加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可能对教学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目前高校就存在教授不愿上课的现象。
 
  1.5 适龄人口下降将影响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第一,为吸收更多生源,高校将会降低入学门槛而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第二,在高校“舍质取量”的招生之下,学生不用努力也能上大学,导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加剧了生源质量的下降。第三,为了生源,有些高校会对在校学生百般呵护,迁就娇宠, 助长了不学之风,影响学习风气,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
 
  2 高等教育应对适龄人口下降的措施

  2.1 双管齐下,政府统筹与市场竞争机制相结合应对适龄人口下降的不利影响,需要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统筹安排。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对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规模结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办学主体结构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
 
  同时,应对适龄人口下降还必须建立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使政府统筹和市场竞争机制相结合。
 
  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要求加快推进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自主招生权,灵活变通招生入学程序。
 
  要构建面向市场的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公平竞争机制等。作为配套措施,还应当探索建立高校自由转学制度和自由申请入学制度,为学生的安置和流动设置通道。同时,教育部门要制订相关制度,防止高校之间的不良竞争。
 
  2.2 合理规划,保持适度的办学规模第一,面对已经到来的适龄人口下降,目前高校要避免办学规模的盲目扩大。前些年由于学龄人口高峰的到来,不少高校借机扩大规模,兴办分校,新建校区,但是人口高峰一过,这些将有可能成为负担。目前适龄人口下降趋势要求无论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都要以长远眼光,考虑未来人口变动因素。
 
  第二,在今后生源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应该逐步减少高校数量,以保证一定的办学规模,从而实现规模效应,提高办学效益。政府根据区域和类型按实际情况对高校进行重组合并,同时对缺乏发展潜力、没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校和专业采取关停并转。开展这项工作需要吸取基础教育“撤点并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有关部门要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提早准备;另一方面要将撤并后闲置的学校资源仍用于教育。
 
  2.3 改革人事制度,缓解教职工过剩的压力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制度改革,建立人事上能进能出,岗位上能上能下制度。要严格控制教职工的引进,尤其是公办院校编制人员的引进。对于目前编制暂时不足的情况可采取人事代理、临聘和兼职等办法,比如高职教育可根据本身特点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对于过剩的在编人员要进行妥 善处理和安排,高校人员大多是优质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
 
  2.4 拓展高等教育功能,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一是加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可以开展行业、企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等。二是进行“高大协作”。国外有类似经验,即大学课堂向高中生开放,大学教授到高中讲课,大学利用寒暑假为高中生开设假期学校,以及大学利用因特网对高中生进行远程教学等。三是发挥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功能。逐步撤并成人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主要由普通高校来完成。四是扩大研究生教育,这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生源的问题,也是对由于生源下降导致的高校教育质量下降的弥补。
 
  五是通过资源社会共享的办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让闲置资源成为企业培训的场所、居民娱乐的活动场地以及群众健身的体育场馆等。
 
  2.5 调整高校发展思路,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由于出生率的下降,高等院校扩招潜力将逐渐用尽,2010年是近12年来扩招幅度最小的一年,也是高校招生规模增幅连续第11年下降。如此一来,一些高校靠规模发展越来越没有出路,继续下去显然将走入死胡同,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调整发展思路,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
 
  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注重学校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水平等方面建设。特色发展要求高校加强特色建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高校,以及同一层次、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不同高校应该各具特色,这样既避免了消耗性的竞争,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当然更重要的是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将获得生机。
 
  2.6 采取多种措施,拓展生源市场第一,降低学校门槛。一方面降低考试门槛,提高入学率,让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高中生获得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降低收费门槛,让家庭贫困或嫌教育回报率低而想放弃的学生进入大学。
 
  第二,学习美国经验,招收“非传统”学生。美国在高等教育学龄人口下降时,大量招收“非传统”学生,即招收年龄在22岁以上的学生以及参加非正规教育计划的学生。1970年,美国25岁以及25岁以上的学生在高校的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为27.79% ,1980年达到了37.49% ,这一办法让美国高等教育在适龄人口下降时得以平稳过渡。第三,加强宣传教育,克服功利教育思想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降低目前呈增加趋势的高考弃考人数。第四,提高国内高校竞争力,留住出国留学的学生;第五,扩大海外招收生源,出台减免学杂费等鼓励办法招揽收外国留学生;第六,对高校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习时间安排等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为学生就读高校提供方便。
 
  2.7 保护“弱势群体”,关注高职教育、民办教育和师范教育高职教育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承担着重要任务,为我国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基本上是专科层次。尽管教育专家们称高等职业教育跟普通高等教育是属于不同类型的两种教育,而非不同层次的教育,但实际中高职教育却是低人一等,高考生如果能上本科一般是不会选择高职的。所以当适龄人口下降,普通本科院校招生都供大于求时,高职院校就很可能门庭冷落。保护高职教育首先要提高高职教育的层次和地位,逐步举办高职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使之成为真正与普高并行的一种教育类型。其次是改革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模式,努力探索中高职衔接的路径,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同时,高职本身要瞄准市场,办出特色,而社会则要提高高职在校生和毕业生待遇,这样通过社会和学校双方共同努力来增加高职吸引力。
 
  众所周知,高等民办教育为国家分担了教育经费,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教育选择,而且由于民办教育的加入而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化,又为高等教育带来了良性竞争,增加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活力。但是一旦生源下降,收费高且依赖学费的民办高校将难以生存。美国和日本在上世纪学龄人口下降以后,首先倒闭的都是民办高校。要保护民办高校,关键是真正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提高民办高校待遇,使之能与公办教育公平竞争。
 
  师范教育也是因学龄人口下降而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的对象之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下降先后到来,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需求量将不断下降,因此,对培养教师的师范类院校将产生极大的冲击。面对这一影响,师范教育应提前应  对,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动的预测情况,及时调整师范教育发展的数量、规模和结构。师范教育要逐步从本科、专科、中专的三级向本科、专科两级过渡,并逐步走向本科一级。另外,师范院校要取代教师进修学院,将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工作一体化。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