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隐喻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3-12-25 10:04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准确的感悟与理解外来文化是国际化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大学生作为国际化人才的储备力量,领悟外来文化内涵、避免文化语用错误是其走上国际化舞台的基本素养;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文化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语言交际工具的文化载体功能,成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隐喻与文化传统修辞学理论将隐喻视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但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与活动,是人类思维和语言固有的特征。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本身是文化的组成成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文化的内容,而文化的许多内容又是通过隐喻的形式世代相传,因此它又承载了语言的文化内涵,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顾嘉祖(2000)指出隐喻中包含了文化的许多内容,尤其是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隐蔽文化。阁隐喻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是语言中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而且最能反映各个民族思维的相似性与差异。因此,笔者认为通过认知和观察隐喻现象,学生的隐喻意识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感悟力和理解力,是文化教学中实现文化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隐喻意识与文化教学隐喻意识是指语言学习者对隐喻形式及功能增强了的察觉程度和敏感程度。就隐喻形式而言,语言学习者要知道隐喻是语言中极普遍的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工具;能理解隐喻的基本表现形式及分类;就功能而言,学习者应能认识到隐喻是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具有修辞功能,还具有构成词汇、句子、语篇的语言学功能。翻目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是学生碰到西方文化中与隐喻相关的词汇、句子或篇章时,一知半解,时常闹笑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碰到对文章的篇章结构、句子结构成分、词汇认知毫无障碍,但是却仍然无法理解篇章大意的情况。其原因之一便是学习者对目的文化不是很了解,缺乏不同文化下的隐喻意识,他们习惯用母语文化来解释目的语所出现的文化现象,于是便造成了误解与语用失误。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文化教学中,学生隐喻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帮助学生从认知的角度去理解目的语和文化,扩展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学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有效途径。同时隐喻意识的提高将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现文化现象,加深学生对于文化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并内化文化结构,最终实现语言交际和文化交际的目标。
 
  三、隐喻意识的培养Bores就提高隐喻意识提出了五个具体方面:1.认识到隐喻是日常语言极普遍的组成部分;2.认识到隐喻性表达所隐含的喻体;3.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非任意性;4.认识喻体中可能存在的跨文化差别;5.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跨文化多样性。笔者拟以Bores的五个具体方面为基础,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下面几个培养学生隐喻意识的方法。
 
  (一)了解基本的隐喻理论、掌握隐喻隐含喻体隐喻是语言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人类语言产生的方法和途径。使语言丰富的隐喻机制体现在语言中,也必然存在于文化中。要了解目的语文化,必须要对隐喻与隐喻机制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隐喻不再作为修辞方法,而是一种认知的手段;其次,学生需理解隐喻的基本术语,如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源域(source do—main)、目标域(target domain)、映射(mapping)等的概念;再次,学生需对常用的隐喻表达有一定的了解,如“Theories are Buildings”、“Argument is War”、“Love is Journey”、“Good is Up,Bad is Pown”等概念隐喻。
 
  在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需侧重培养学生准确理解隐喻,掌握隐喻隐含喻体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分析隐喻性的句子来理解其中的内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隐喻是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即使是在文化中也会处处隐喻现象),它是人类社会认知世界的有力的工具。
 
  (二)培养学生隐喻思维、了解西方价值观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ier)曾提出着名的“隐喻思维方式”(metaphorical thinking),指出它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并认为人类全部知识和文化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建立在逻辑概念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隐喻思维这种先于逻辑的概念和表达之上。圈连淑能(2002)则认为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化密切相关,它既是文化心理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昀人类具有很多相同的体验,使得文化具有很多相似性,然而,中西方由于历史环境、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对一些具体事物的身体体验等不同,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就思维定势而言,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和形象思维,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对事物做出判断,常用具体事物、直观表象表达抽象概念。西方人习惯用抽象和分析思维,注重实证、理性和思辨,他们逻辑思维严密、清晰。就价值观而言,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
 
  ,追求对称、平衡、和谐。在为人处世时采用“中庸之道”,尽量避免冲突。而西方人强调物我分离、主客二分的二元世界,认为人处于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本身“二元对立”的世界。这样两种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导致了中西方文化世界观和价值观念的迥然不同。学生在了解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之后,将更能从宏观把握两种文化的差异,体会两个民族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文化心理和价值观,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和隐喻思维去感知西方文化。
 
  (三)引入西方文化、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虽然隐喻思维是人类共通的认知思维,但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表达描述相同的本体时可能使用不同的喻体或借助不同的始源域,或使用相同的喻体来表征不同的本体。 例如,在英汉语中都有“人是动物(Man is Anima1)”的隐喻,但是中西方对于同一种动物却有着不同的情感。如“狗”在汉语文化中常常是“令人厌恶”、“坏人坏事”的代名词,如狗腿子,哈巴狗、狗眼看人低、狗咬吕洞宾一不识好人心,狐朋狗友等,这反映在汉文化中人们对于狗是憎恶和鄙视的心理和情感。然而,在英语文化中,“Dog”却代表了忠诚,是人类可靠的朋友,因此他们常将“Dog”视如自己。如:“Love me Love my Dog”(在汉语中却是“爱屋及乌”),“He is a lucky dog”(他很走运),“Givea dog a bad name”(一朝坏名声,十年洗不清),“Every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等。了解这些文化隐喻中的喻体差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因此,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了解西方文化的机会,如进行文化讲座,开展文化选修课、邀请外教到大学英语课堂进行文化教学、观看西方电影、影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等方式为学生全方位的展示西方文化。在教学中如果有文化相关的内容,应引导学生将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进行对比,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1:化意识,加深学生对于目的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世界的文化大融合使学生有了越来越多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学生可以从网络、小说、教材等方方面面了解西方文化,但是在文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能忽视。
 
  首先,“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嘲其次,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感知外国文化,关注教学中出现的隐喻现象,并将隐喻现象与所掌握的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联系起来,通过隐喻的表面现象去感知文化的深层内涵,从而加深对所学文化现象的理解。
 
  再次,教学中还应该启发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 正确的对待目的语文化,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具有过硬专业素养的大学英语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播文化、成为中西方文化桥梁的同时应该加强自我文化修养,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隐喻理论和文化系统,加强对深层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鉴别力。
 
  四、结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它记录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隐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文化的一种体现,要认识文化可以从认知隐喻现象开始。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隐喻思维和隐喻意识对于透过隐喻现象理解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隐喻意识的提高势必加深其对于文化的认识,促进他们的语用能力的提高,从而避免语用失误。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感悟力是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不应作为 文化教学的唯一手段,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将隐喻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更加有效地达到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