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状况分析

时间:2013-11-20 10:34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失衡。究其原因,既有产业因素,又有制度因素。产业因素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解决问题的对策应放在制度上。如加快建设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增加和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完善金融改革配套措施。

  一、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现状

  1.总体信贷力度不足从1983—2006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从1983年的33.90%下降到2007年的l1.79% ,但我国农业贷款规模占全国信贷规模的比重却更低,一直徘徊在3.06%和6.84%之间,这同农业作为国家基础性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

  2.金融机构农村的存贷差额巨大金融机构农村存贷差额从1996年的19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378亿元,增加了5.95倍,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存贷差额占存款余额从1996年的21.2%上升到2005年的36.9%。农村资金多年净流出 。

  3.信贷资金用途失衡农村金融出于对资金流动性、增值性和安全性的考虑,提供的产品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农村地区收人较富裕和中等收人的农户,产品用途以大额生产性贷款为主,消费性贷款和小额信贷业务很少开办。因此,农村金融机构供给的金融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贫困农户和一部分中等收入农户的小规模生产种植需求、农户应急性消费需求(如孩子上大学、医疗、盖房等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下)、扶持农户基本生活的小额扶贫性质贷款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引。

  二、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状况

  1.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农村金融的信贷资金主要来自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产经营,尽可能满足符合贷款条件的不同层次的“三农”信贷资金需求。具体来讲,就是支持农户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主要发放的贷款种类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业工商业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和少量的生活消费贷款。

  2.中国农业银行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后,中国农业银行被定性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为了提高经营效益、减少交易成本、降低风险,大量撤并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分支,上收贷款权限,主要业务集中在城市。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4月,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业务是粮、棉、油等大宗农副产品的收购、调销、储备贷款的管理 ;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开发;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4.友情借贷友情借贷,也即亲戚朋友及邻居之间的自由借贷。是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的普遍形态,中低收入的农户经常参与。这种借贷形式发生频率高,基本上没有书面借据,其借贷利率基本为零,但存在一定的面子成本。不容置疑,友情借贷有效地满足了借款者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大额应急性消费支出)。

  5.民间合会民间合会,又叫互助会,是标会、座会、摇会的统称。合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基于人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的集储蓄、借贷于一体的带有互动、合作性质的自发性群众融资组织。合会,一般由若干人组成,出于某种目的(如造房、教育、婚嫁及其他大额消费支出、生产经营活动),相互之间进行有息借贷,通过商议约定每次聚会的时间间隔和聚集的金额,按一定次序或方式交由成员中的一人使用。一般来说,会头先使用第一次会款,此后,或按照竞标的方式,或按照摇筛子的方式,或根据与会成员的不同需求来决定会款的使用次序,并且每个成员都有一次获得会金的机会。

  6.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指对为低收人人群和微型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小额的贷款、存款、汇款、小额保险及其他方面的金融服务,小额信贷进行了金融工具、金融手段和金融组织上的创新,就成本和收益来说,小额信贷机构以较高的利息提高机构的收益,注重机构财务的可持续性,并利用小组联保、动态激励、经常还款等手段来控制无抵押贷款的信息风险和交易成本。

  7.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又称贸易信贷、互联贷款,指农户可以从负责农产品加工的公司获得预先支付的款项,或者赊购农业生产资料等,等到农业品成熟后再以农产品或现金的方式还回公司,解决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的问题,订单农业可以看作是一种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将这种捆绑信贷引人整个农业产业链,减少金融制度对农户的约束。

  三、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解决对策

  1.加快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必须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相互补充,扬长避短,根据各大金融机构各自的特点分别提供适合农村多样化金融需求的产品,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探索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打破金融垄断,强调适度竞争,不断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明确产权关系,优化治理结构,发挥农信社在农村地区覆盖面广、对农户信息掌握相对比较充分的优势。二是要明确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定位,充分发挥其政策性职能的作用,扩展金融业务范围,从单纯的“粮棉油银行”向多业务转变。

  2.增加和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农户金融需求多元化已成为农村金融需求的显着特征,因此,农村金融供给要不断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特点,在提供存贷款为主的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探索适合农村金融的新型信贷产品,解决农村金融供需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失衡,不断增加和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

  3.建立相关农户保障制度一是农业保险对于金融运营风险性高的农村地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农户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农户贷到款的可能性。在农村地区系统风险较大导致保险机构理赔率较高的现状下,政府要大力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通过补贴和政策优惠,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业保险业,加快保险产品创新,在保障农业保险机构保本经营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承包范围。二是利用多种形式的金融担保机制分散农村金融风险,如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等。三是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将城市居民所有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基本保障机制应用到广大农村地区,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速度,解决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的生活问题。

  4.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要加快农户征信体系建设,完善的农户信用体系能够有效控制信息成本、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经营的积极性,同时为农户贷款提供便利。二是要对农村地区普及金融知识,加强相关诚信意识的宣传,对农村金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益。

  5.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流转体系;二是对公有土地产权进行制度创新,如建立“农民土地持有产权”,是指“农民在一定)年限内对集体所有土地依法承受、持有利用、收益分配、有序流转的结构性关系权利”,它是在保有集体土地产权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的一种灵活的实现形式 。三是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体系。

  本文节选自《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经济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