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语文研究》小学习作教学有效策略实践谈阅读研究

时间:2013-10-22 10:45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专家吉姆崔利斯曾说:“我们教孩子‘如何’阅读,却忘了教他们‘想要’阅读。”我深感震撼,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效,如果没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生搬硬套地模仿、强记,是对天性的扼杀。

  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说:“写作文.重要的是从基本重复的日子里看见感情,看见快乐.看见生命和故事的很多基本意义。”句句净言,令我受益良多。我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阅读渴望,让发现和积累成为自动自觉的需要。结合班级情况.我以三管齐下的方式尝试习作教学的新策略。

  一、晨间读童诗— — 引导发现的眼睛《语文课程标准》习作目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观察生活”。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由此积累写作素材。可学生常常抱怨丽点一线的生活无材料可写。习作难,“难为无米之炊”。

  问题的核心在于,虽然生活中我们整天在看,但大部分所见之物都是过眼云烟。于是,我精选每日一首小诗,以例为导,发现生活中可看之处,引导发现的眼睛。每一首小诗都以常人常物为对象,以别样观察角度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中的可爱之处,感受到频繁可见事物也常有欣喜。

  每日一首小诗,点点滴滴熏染,持续不断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仿佛眼睛被擦亮了,学生的表达中常有瞬间画面的捕捉,不断带来平中见奇的欣喜。比较学生前后的表达:大树可以是“站岗的士兵”,更可以是“直指长空的手指”;蚂蚁是慢慢爬”,更确切是“踌躇前行”:猪笼草的叶子“又细又长”不如“像撒谎小木偶的鼻子,有趣又可爱。”

  课间,学生在校园跑道玩耍,两旁司空见惯的植物带,在学生眼中也精彩纷呈:“柿子树叶子比纸片还要薄,微微打着卷儿。”“枇杷叶子上有一层细绒毛,像盖着一床小毯子。”“番石榴叶子上有红中带紫的一块块斑点,像用红墨水斜刷过去似的。”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简单的语言和逗趣的想象,来自于观察带给学生发现的快乐和表达的自信。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是习作教学的起步。

  每日一首小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让所见成为一种鲜活的记忆,在不知不觉中累积习作的素材。

  二、定期朗读短幅篇目— — 保持阅读渴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阅读的积累,提起笔就发现自己的贫瘠,想要落实读写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新课标》

  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须达到400万字以上。对阅读量的明确规定和调整,足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但本班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是能够主动阅读的学生很少;二是阅读的内容良莠不齐。作为教师,有责任把适合的好书用学生容易接纳的方式推荐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简单— — 为学生朗读。

  为学生朗读书目,实际上是把聆听作为阅读的另一种方式。聆听是与生俱来的阅读本能。襁褓中母亲的亲昵,呀呀学语时唱和的歌谣都是聆听的亲切记忆。所以,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趣味是饵,我总是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书读给他们昕.这就像是在为阅读的乐趣做广告。如不搞怪不舒服的《臭起司爆笑故事大集合》,徐徐和缓的《月下看猫头鹰》,拉瓜似的《希利尔讲艺术史》,如散文般优美的科普《四季时钟》,轻松呈现严肃主题的《好事成双》

  ? ? 从这个途径让学生接触多领域的图书.累积多面性的阅读经验,以寻找适合个体的阅读口味在课外继续拓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 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学校的课程几乎都是通过阅读来实施的,因此阅读可以说是学习的核心。不可辩驳,在学习上稳居前列的往往是读得多的学生。

  如同跳绳、拍球,你练习得越多,技艺越娴熟。阅读也是如此,读得越多,理解和分析文字的速度越快,就愈加轻松。而读得少的学生常常有文字的障碍和背景知识的匮乏。所以,我认为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渴望.比宣扬阅读意义和拟定长篇阅读书目更为切合实际。而我所做的,就是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朗读时间,成为学生的一种期待。阅读期待很自然转化成阅读渴望。于是,班级里讨论书和捧着书的学生多起来。学生间换书读,从偶尔渐变为常见的现象。一个学生写周末他和父亲邀母亲登山遭到拒绝.他们尽兴而归时看到家里已经整理一新,母亲正在洗衣服。我问他为什么花一半的篇幅写母亲赖床拒绝登山?他说这是伏笔.回家看到做家务的妈妈,他明白了妈妈不登山的原因。妈妈对我们的爱就是这样固执、默默不语的。欣喜的是他不仅从生活细节读出了爱.更懂得如何表达这种爱。我们常说“授人以渔”.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启发远胜于说教。

  我同时利用班级交流平台推荐书目。每一本推荐的书,都从作者、内容、阅读层次、解析多方面介绍,让家长可以更契合学生的阅读状况做出选择.以此汇聚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形成合力。短短一个学期的坚持,家长反馈60%的学生对阅读发生兴趣。能在课余时间自觉选择阅读作为休闲活动。

  朗读、推荐等做法都是为了让学生与阅读建立密切、深入的联系,成为自然的生活状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保持阅读渴望,学生就能在兴趣的推动下,自觉愉悦地在习作道路上信步而行。

  三、创设阅读情境— —体验阅读过程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并不单单为了让他们“乐呵呵地读点说点”.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有思想的阅读者”。教师必须帮助孩子从阅读对象中收获意义。最好的师生共读材料就是语文书。课堂上我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阅读情境,让学生领悟文字背后的现象,然后“脱口而出”,把积累的阅读经验运用出来,不断投入语言周转。我教《风娃娃》“纤夫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如果只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抬重物的时候嗨呦嗨呦地喊,也许唤醒的是某次合作的乐趣.而不是文中人物的艰辛。

  读着这句话,我想起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找来图片,问学生看到什么?学生观察到被太阳晒得发黑的皮肤;看到他们显得那么老;看到他们深深的皱纹,肩膀上道道的勒痕。我看到学生神情严肃了。再和着我一起喊号子:“嗨呦,嗨呦,嗨呦。”声声低沉、有力。

  启发学生阅读,陪伴他们走在阅读的旅程上,点拨他们把有限的阅读经验无限运用.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质量。朱熹有言:凡读书,需要“字字分明”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这样阅读的方式,图片和声音创造的情景把文字的丰富性呈现给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在脑海中对文字进行有形有情的立体构建,在阅读中体味、思考、探求,沉淀鲜活的感性积累。

  铺设快乐作文的长路,我领着学生读了两本书,一本语文书、一本课外书。期许他们能在自然的状态中,爱上观察、爱上阅读、爱上习作。

  本文节选自《语文研究》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