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关于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三个要点详解

时间:2018-02-02 15:23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 点击:

  关于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三个要点详解

  要提高写作水平,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精心制作的重复修改,可读性和流利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评价作为教学的重点,明确提高学生论文的重要性,修改组成兴趣,引导创新的方法修改作文,通过控制目录的发展帮助,基于整体从表面来看,这一点,对句子抽取部分整合,加强训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是新课标对小学生写作的明确要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作文往往是语文教师认为最难啃的“骨头”。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删”字由“册”和“刀”组成,字面的意思是用刀子削去错字重写。《说文》中说:删,■也。《三苍》中记载:删,除也。《声类》中表示:删,定也。《汉书·刑法志》中写道:删,刊也。现在衍生为“去掉多余或不恰当的字句,一般是删除、删改、删节的意思”。“删除”是去掉,“删改”是删削并改动,“删节”是删去文章中与表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如此看来,“删”就是精雕细琢,修改作文可谓是成就美文的最佳途径。

  一、明确修改文章的重要性

  作文,做人也;做人难,作文亦难。笔者从教多年,最怕的就是教作文,学生亦有同感,谈“文”色变已是常事。新课程标准中,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来看,“写”的成分也在逐渐加强。由此看来,作文教学这个“骨头”不但一定要啃,而且还要好好消化吸收。作文教学分为“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许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把“作前指导”当成作文教学的重点,却忽视了“作后讲评”。学生除了把教师讲过的内容照搬照套以外,没有创新,更不会整合思维,巧立新意。比如写母爱,都写“自己生病时妈妈背我去看病”,写父爱就写“爸爸雨天为我送伞”,写做好事就写“自己扶老人过马路”……

  每次学生写完作文上交草稿后,笔者都会仔细批改学生的作文,对于文中用错的标点、出现的错别字用红笔精细修改,可谓“呕心沥血”。但当学生拿到作文后关注更多的是分数或是教师的评价,至于作文该怎样修改从来不去思考也不去理会。教师的“呕心沥血”换不来学生的“点滴进步”,有“苦劳”没有“功劳”。这不仅是笔者个人教作文的苦恼,也是众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困惑。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写完作文后会删改已迫在眉睫。

  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兴趣,学生才有写好作文的动力。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讲述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逸闻趣事,比如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的来历,也可以通过身边的实际例子,用善于修改作文的学生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在读懂名言警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修改作文的乐趣,认识到“改文章的确是自己的事”。

  三、创新作文修改的指导方法

  (一)制定目录,先扶后帮

  修改作文之前,教师必须仔细阅读学生的作文,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归纳总结,归类分述,定好修改目录。比如,以“温暖”为主题的作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好这样的对照目录:题目有无题眼,开头是否扣题,结尾是否点题,作文有无亮词、亮句、亮段……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这样写比较好,而那样写则不妥,如此可以降低学生修改作文的难度。教师列好目录后,最好能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修改,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修改作文就会有目标、有方向、有步骤。在学生修改之前,教师还可以出示一篇例文,师生共同修改,做到示范和引导相结合。笔者在指导学生修改《我不再 》的半命题作文时,出示了一份修改目录:题目是否补充完整,开头点题在哪儿,结尾是否扣住“不再”两个字来写,你欣赏他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学生拿到这个目录后,不再眉头紧锁或不知从何下手。他们时而读一读,时而写一写,有时还议论一番。

  (二)立足整体,由面到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认为这还不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和病句吗?于是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的做法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文章中心是否明确、有无新意,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文章结构是否紧凑,思路是否清晰,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最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如在修改单元作文《小学生活二三事》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次作文要表达的主旨与中心。这“事”是什么?是否围绕“小学生活”来写?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把这“二三事”用一条主线巧妙地串起来,变成一条漂亮的“项链”?其次才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句子和需要修改的句子。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由面带点,从大处着手,大刀阔斧地削除分枝留下主干,作文才不会“跑偏”,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

  (三)整合句子,以点带面

  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衔接,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用的一个整体。市场有营销整合,作文也有词句整合,让词语活起来,让句子美起来,具体表现为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作文中优美的句子。把好的句子挑出来,与学生一起欣赏评析,这样既鼓舞、激励了学生,又为学生立标杆、树榜样。通过欣赏他人优秀作文,学生懂得了什么叫词句优美;通过评析,学生知道如何整合自己的文字。比如《渐行渐远的童年》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云,在慢慢地蠕动;风,在轻轻地呼唤;雨,在慢慢地飘落;心,在慢慢地忧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排比和拟人手法的运用,学会整合自己的词句。

  如何保证以点带面,句子简洁,还得从“通”字说起。所谓“通”,就是文字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做到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正所谓“通”则畅,“不通”则堵。在指导学生修改句子时,笔者会把“通”放在首要位置,先出示一些写得不够通顺的句子或者自相矛盾的句子,如“今天天气晴空万里,万里无云,我们仰望蓝天,看着悠悠飘荡的白云,心里欣喜若狂。”表面上看,这个句子可谓美句,用到了许多词语,但仔细审阅就会发现这明显是自相矛盾,既然是“万里无云”又何来“悠悠飘荡的白云”呢?作文应有删减,把句子搞通理顺。

  (四)提炼句段,加强训练

  文章要成文,首先要成句。要想让学生在作文中明确中心,构思布局,选取材料,运用修辞,必须从一句一段的训练开始。当然,训练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比如:以“书”为主题,写几个比喻句,表明对“书”的认识;对肖像描写的方法进行有意识的整合,进行专题训练;给一篇作文,让学生补充或改换开头;给两个相关片段,让学生加过渡句;训练学生仿写,仿立意、仿题材、仿结构、仿表现手法……

  通过以上问题或方式的语言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写一些单词和句子的能力,而且为他们丰富的词汇、语言写优美的文章奠定了基础。只有反复琢磨和推敲,才能达到永恒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