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高职院校促进校企合作体制的研究

时间:2018-02-06 14:49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 点击:

  高职院校促进校企合作体制的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是其工作的重点。但当务之急是如何创新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实现其实际情况和后续发展的合理衔接,从而提高人才的素质和社会服务水平。本文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校企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一下就是对高职院校促进校企合作体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一、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源于国外的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到企业实训相结合,即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使得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着育人的任务。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高职院校为谋求自身的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把企业工作岗位的任务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增强学生工作适应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做到了解社会需要,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理念注重学生培养的质量,注重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最终合作目的。

  高职院校需要的是企业的设备和资金,来培养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企业需要的则是高职院校的科技与人才,校企合作的本质是两者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相向参与、互惠互利。高职院校的教育需要和社会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培养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校企合作教育还处在探索过程中,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以便更好地分工协作。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制定了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政府相关部门等还配有具体的实施办法,使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能够在相关法律保障的基础上顺利开展及发展。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基本上不存在,也没有配套的政策措施,处于一种学校和企业自发和应付的状态。尽管有《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但其中都没有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责任,校企合作怎么管理、也没有明确谁来管理,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的指引和约束。虽然近几年,政府做了一些部门的协调工作,然而并没有真正发挥政府的功能,校企合作所涉及的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等多个方面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整个管理体制仍然待完善。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和企业积极性较高,政府基本上不参与校企合作,这样的校企合作是不可能深入长久的。政府应该出台明确法律法规,保证学校、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对校企合作进行宏观管理,要求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让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制定办学规范,对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使双方责任和义务非常明确,保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开展。

  (二)校企合作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费用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必然要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工作岗位以及学生校外实践的培训基地,有时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成为企业的骨干,就会要求企业调任他们的骨干力量来为学生讲解知识、传授技能,这样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为了降低企业自身的损失,企业会与学校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相关人员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劳动时间同样会减少,给企业带来二次损失。以上过程中企业产生的损失在经济学上称为事前交易费用的支出,这是构成企业成本的主要成本之一,因此校企合作的又一大难题就是事前交易费用支出过高。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式单一,深度有待加强

  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合作的质量和效果。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目前主要有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室或实训基地、校办工厂、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顶岗实习等。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在学校课程设置上的合作和高校老师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大企业技术人员对高校学生的指导、加深高校教师了解企业实际运营需要的技术等等。校企合作的方式不够广泛。如果企业的才人需求达到饱和,那么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机会的概率就会降低,校企之间没能达到共生共存的关系。要想获得企业的支持、合作与信任,学校只有通过技术研发解决企业需求、改进教学内容、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缺乏政府的政策引导

  人才的培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企业和政府是人才培养的三大利益主体。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改善人才的质量,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有助于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这种模式体现了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价值取向,也涵盖了三方的利益诉求。因此只有三大主体协作配合,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的效用才会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帮助高职院校丰富办学主体、强化办学活力、形成竞争优势;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扩宽其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才能推动企业吸收人才和科技服务,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履行社会责任;才能适应政府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方针政策,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目标。

  (五)高职院校自身能力不强

  多数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教师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缺乏,很多都是毕业后没有经过历练就直接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他们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从学生方面来说,高职院校招生仅在专科层次上,生源素质很慢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很难引起企业的合作意向,没有实际价值的合作对于企业来说是没有动力的。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

  (一)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笔者对三十多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60%的企业认为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相应的政策领导。政府应该从战略的高度规划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统筹校企合作办学,把校企合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保障校企合作的双方都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去,我国必须要制定完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对高职院校促进校企合作体制的研究,虽然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严重阻碍和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但是只要高职院校注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管理和提高,注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后期会涌现出大量人才的可能性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