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化学教学案例怎么写

时间:2018-09-06 14:55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编辑李 点击:

  化学教学案例怎么写

  有些新手教师不太知道化学教学案例怎么写或者怎么写比较好,小编帮大家搜了一篇化学教学案例,仅供大家参考。详细信息如下: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引进教育领域将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这样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在六年级科学课中已经探究和学习了燃烧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并且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相对较好。如果重复以前的教学,我觉得没有多大意义,学生也不感兴趣。所以我调整了一下教学思路,从“知识讲授课”变成“知识体验感悟课”。

  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什么?本节课以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中开展教学,以古代、近代、现代和未来四个阶段为时间线索,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找人类对于燃烧的认识历程,通过班级QQ群进行交流,课堂各小组代表与老师共同回顾人类对燃烧认识历程,感悟科学知识发展的一般过程。整个过程,以化学史教学为主线,让学生对燃烧的过程有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

  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实现高效理想课堂的有效手段,以魔棒点灯,纸杯烧水,“熄灭蜡烛”,火灾逃生演练等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演示实验可能不是每位同学都能看清楚,我通过实物展台进行现场转播,让班级每位学生能清楚看到实验演示的每个细节,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通过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

  二、教材分析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对于可燃物的燃烧情况和燃烧条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化学课上我们也已经学习了有关镁、硫、铁等物质燃烧的性质;另外,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学生对于燃烧及灭火的知识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以说同学们已具备对“燃烧”的前概念。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再从“火”的条件引出“灭”的原理就很容易掌握了。通过对“燃烧和灭火”的学习,可形成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更能感悟珍视生命的重要性,形成消防安全意识。

  三、 教学分析

  1. 教学重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教学突破:让学生回顾科学课中所讲有关燃烧的知识,通过提问如何使酒精灯燃烧?学生会立即回答用“点燃”。“点燃”原因是什么?通过魔棒点灯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在满足可燃物与只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不可以燃烧,还必须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点燃。通过用不同方法熄灭蜡烛,让学生在熄灭的同时,说出原理,并归纳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及突破

  教学难点:燃烧的含义的认识

  教学突破: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教师课堂上与学生共同交流、感悟、分析、探讨;通过观看金属镁与二氧化碳、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逐步完善对燃烧的认识,并对“燃烧”提出展望,感悟历史上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

  四、教学设计

  1. 课前预习,合作学习。

  【预习内容】通过网络搜索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回顾科学课关于对于燃烧的知识。

  【活动设计】每个小组把搜索网络上关于人类对于燃烧的认识历程,在班级QQ群中进行交流,找出最能完整表述目前人类对燃烧认识的电子稿,在班级博客中进行转载。

  【 活动目标】初步对燃烧的发现历程有一定的认识

  【信息技术运用分析】通过班级QQ群 、BBS论坛、e-mail 邮箱,班级主页等等,甚至可以用上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探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学到的知识上传到网上,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

  2. 新课引入,激发兴趣。

  【教学内容】观看“钻木取火”以及“猿人用火”的30秒短视频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观看视频,重温人类 “火”的文明与运用,掌握社会变迁与“火”文化的关系。

  【活动目标】通过视频引入本课研究主题

  【信息技术运用分析】 通过生动的录像、声色俱全的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形象资料、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燃烧研究的兴趣。

  3.感悟燃烧,形成认识。

  【教学内容】哲学“五行说”——火微粒的提出——燃素说——氧化燃烧学说

  【活动设计】分析化学史上燃烧理论内涵的发展过程。

  【活动目标】体会感悟人类对燃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学会分析每个燃烧理论的科学合理性。

  【信息技术运用分析】 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因为人类对燃烧认识历程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利用计算机PPT辅助教学从容不迫地把所有内容展示,并且图文并茂的呈现,极大的丰富了表达方式。

  4.回忆旧知,形成概念。

  【教学内容】回顾有关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并再次判断“氧化学说”的内容是否正确?

  【活动设计】回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点间的联系。

  【活动目标】初步归纳通常情况下燃烧的定义。

  【信息技术运用分析】通过磷、碳、蜡烛三个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从反应方程式,反应现象,反应剧烈程度、所属反应类型等角度一一展示,学生对这些知识都很熟悉,这些内容只是起过渡作用,所以通过PPT表格形式呈现,表达清晰度高,对比效果明显,便于学生对燃烧概念的归纳。

  5. 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教学内容】燃烧的条件的回顾与实验探究

  【活动设计】通过两种点燃酒精灯的方法,一个是用火点燃,一个是“魔棒”点燃,回顾并归纳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并通过红磷和白磷对比的改进实验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通过水下白磷的燃烧,解决认知冲突,感受化学的神奇。最后通过纸杯烧水实验,实验再次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激发兴趣。

  【活动目标】知道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信息技术运用分析】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的整合,可以从容不迫地把演示实验内容进行实景视频展示,并通过静态图片标出水中白磷位置、试管中白磷和红磷位置,提醒学生观察点;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比与复原、关键部位放大、课本装置和改进装置对比分析等,清晰的比较鉴别、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6. 提出问题,产生冲突。

  【教学内容】燃烧是否一定需要氧气

  【活动设计】通过金属镁与二氧化碳的实验演示,以及观看钠与氯气的实验视频,并归纳分析这两个实验。

  【活动目标】建构广义的“燃烧”概念

  【信息技术运用分析】通过展台把演示实验内容进行实景视频展示,能清晰观察到实验的每个细节。由于钠与氯气实验不是本节课的重要实验,又由于氯气有毒,钠是还原性极强金属,所以本实验采取播放视频的形式,一方面节约了药品,主次分明,效果明显。

  7.修正概念,展望未来。

  【教学内容】判断“氧化学说”的内容是否有不妥的地方?并对未来对燃烧的认识提出展望。

  【活动设计】进一步感悟人类认识燃烧的发展过程, 重新审视燃烧的认识历程,并对燃烧提出未来展望。

  【活动目标】对未来的“燃烧”提出展望,认识科学发展的一般过程。

  【信息技术运用分析】通过计算机PPT再次展示“氧化学说”的内容,快捷、清晰、准确;这是板书无法达到的效果。

  8. 迁移应用,学会灭火。

  【教学内容】学会灭火

  【活动设计】通过呈现一些火灾的场景和短视频,让学生体会如果用火不当,就会引起灾难,要学会控制火。通过教师给出指定的器材,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着的蜡烛。随后,交流,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活动目标】掌握灭火的原理

  【信息技术运用分析】火灾场景的展示,图文并茂的呈现,让学生体会用火不当给我人类带来的灾难,这些图片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熄灭蜡烛实验,通过展台把演示实验内容进行实景视频展示,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此情境中来。

  9. 互动游戏,趣味文学。

  【教学内容】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有关燃烧的成语与典故,如,釜底抽薪,火上浇油等。从5个中任选2个进行回答。

  【活动设计】通过在一个界面上呈现五个按钮,并设置5个链接,让学生进行在1到5的问题中随机选择,选哪个问题,点击并呈现哪个问题的内容。

  【活动目标】用燃烧与灭火的理论解释成语。

  【信息技术运用分析】通过模仿电视上抽签答题的形式,在计算机上设置运作一个这样的交互界面,5个题目让学生选择2个回答,跟过去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0. 情境拓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安全消防教育,如何正确逃生。

  【活动设计】通过学习消防安全标志,讨论交流正确逃生方法,以火警警报声想起,警示学生立即离开教室,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活动目标】学会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形成消防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救能力。

  【信息技术运用分析】火警警报声的响起,让学生有了一次把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以认识燃烧的历程为主线,以融入“两纲教育”为暗线开展整节课的授课工作,充分依托原有的化学知识起到了梳理前面知识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燃烧的认识,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化学史上的科学理论,使学生们处于一个如科学家般思考问题的情境。尤其是到最后请学生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反思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疑问时,他们的思绪如泉涌,纷纷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小科学家”,通过学生不断对燃烧的深入思考和认识,“两纲教育”充分体现。

  本节课通过实验、精彩多变的幻灯片、高清、生动的录像、方便快捷的实物投影仪、声色俱全的多媒体、班级QQ群等手段,用一幅幅富有生气的图片,用一个火警警报声的音乐,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容不迫地把这些都清晰呈现了。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遗憾的是,学生在讨论交流逃生方法之后,我没有将学生的一些方法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归纳,以后教学中,应根据火势大小,着火物质,着火环境等进行详细分析,这样可能会使学生对逃生的方法更明确一些。再者,在PPT数量上信息过于丰富,部分内容展示的时间又太短,学生还没形成概念就消逝了,所以在后期制作中,进一步化繁为简,减少呈现的PPT内容的数量,增加学生思考讨论时间,学生的掌握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篇化学教学教案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您需要发表论文,可在线咨询360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