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教育问题原因对策分析论文

时间:2018-08-07 16:58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陈 点击:

  教育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对教育问题原因对策的分析一直是教育学科的重点,以下是360期刊网整理的教育问题原因对策分析论文,供您参考借鉴。

  基础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彰显着其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思路及新方法,如何一以贯之的执行新课改的要求,从应然层面的理想状态到实然层面的实施落实有着怎样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实然层面的教学症结是值得所有教育者关注的问题,笔者在读研期间有幸多次同教研员们一起走访中小学,深入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之中,借此机会选取调研期间的一些案例加以探讨,以求帮助教师们拨开迷雾走出困境,更好的地迈向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基础教育 新课改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263-02

  1 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存在偏差

  “高效课堂”成为当下的热频词,但许多教师对“高效”一词的理解有失偏颇,将“高效”简单的等同于在单位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多的知识。如此简单化的理解牺牲的不仅是学生大量课后时间,更易引发学生的学习负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这种追求虚假“高效”的弊病致使教师产生认知错误和行动偏差。

  由此可见,掌握理解高效课堂的至关重要。龙宝新,折延东[1]认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权衡三个方面,即课堂技术、课堂技艺以及课堂艺术。课堂技术是物质依托,是课改经验的精华所在,是课改理念的高精度集成,也是高精度的教学智慧的凝结。高效课堂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首先摆正思想,认真领悟高效课堂的精髓所在。

  具体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时刻谨记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深入的了解学情是高效课堂得以进行的立足点;(2)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3)吃透教材,深入理解教科书的内在逻辑体系为基本点;(4)师生之间充满“生命活力”的互动是有力支撑;(5)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创新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切记不可一味追寻打造所谓的课堂“高效”,而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 传统教学方式并无改变

  在一节有关Numbers的英语课中,教师几乎完全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学知识点繁多,师生之间无真实的互动。目前教师介于升学的压力总是想把尽量多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尽可能多的知识以应对升学考试。在《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对初中生应达到的的五级语法的描述强调“理解”以及“在特定语境中使用”,无疑教师没有充分的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当下沈阳地区最新一版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英语课本为例,虽然单设了文化角这一模块,但通过笔者询问后,有教师只是把其看作是另一项语言知识点的变化形式。通常教师只是对文化角内容进行翻译,找出生单词句型让学生掌握,而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几乎被舍弃,学生也往往因为老师的不重视而忽略本模块的文化本质。

  可见,教师应当更加深入研究课标,尤其在文化角部分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外国文化并学会表达弘扬自身传统文化,例如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文化意识,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忽略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目标。

  3 教师的“知识符合伦”有待超越

  教师的教学知识观就是教师对其所传授的知识以及个体认识发生过程的理解,是作为教师个人教育哲学修养中的重要部分。教师的教学知识观经常是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只有当教师自身能够积极反思才能够明晰。但是,长期起来教师所运用的均是一种知识符合伦,它是一种绝对主义的知识论。这也是当前许多恪守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所持的教学知识观,他们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正确而且不变化;学生学习的也就是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已有的知识,也就是掌握客观的真理。所有只有转变教师的知识观,超越“知识符合伦”竖立教师的“建构主义知识观”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改变教学方式。

  4 教师缺乏与学生的全面沟通与深入理解

  新课改所倡导的是一种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旧显得高高在上,不容争执。如在一节中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自顾口若悬河,却没有兼顾全班所有同学的掌握程度。有不少学生只能在底下干瞪眼,或摸不着头脑。面对这样的状况,可归因于教师没有在备课期间很好的权衡学生学习的现有水平,更没有及时的沟通理解,即便教授的题目部分学生没有领会好,或是完全掌握是因为题目本身的难度系数过大,教师也应当跟同学们讲清楚,在教学中做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所收获,也要让学生自己能够定位了解应当掌握的程度。

  5 教师对学生定位存在的症结

  在课堂中,教师根据问题的难度来选取学生回答问题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看似想当然的问答或简单对话中,教师已经给学生进行定位,也促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定位。经常在遇到难题时,教师总是叫到那些拔尖学生,无论这些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对于这些尖子生来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一简单地问答意味着教师的认可和期许。对于一些简单地问题,或者可以算得上是可有可无,只为显得更为课堂互动效果的提问对象也常常是那些水平不高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因为要顾及“教育公平”,而这样也会帮助学生认同或被动接受基础低,水平不高的现状而止步不前,因为长期回答这样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挑战,体会不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当然,这并非要求让低水平学生回答高难度的问题,而是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让低水平学生能够回答中等水平的问题,并在作答过后给出积极回应、鼓励、及期许,让孩子们能够体会到够桃子的挑战的乐趣。

  6 教学评价简单粗放、“标准化”痕迹严重

  在《记承天诗夜游》一课中,教师让学生们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着力在大屏幕上打出标准化的语句,让学生们进行诵读记忆。这种“标准化”方式不利于学生们形成自己的语言与培养语言兴趣,教师应该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们在自己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而不是简单地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圈禁学生的思维。同时,诸如此类现象也表现在其它课程之中。笔者经对部分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像政治这种文科类的学科,也被高度的“标准化”。    
也就是说,教师非常注重标准化答案的背诵牢记,学生们的任务就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背诵牢记一些概念,这些概念通常是很容易被学生理解的,但是对这种标准化的语句进行重述就显得难多了。如“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婚姻关系”,本来这些概念就能够为中学生们理解的,而大段大段的背诵概念显然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呃负担,并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我觉得在教师要做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领会,即明理。而不是在一节课之中让学生们化重点语句,课后进行背诵,这样就违背了课表的初衷。同时,无论是校内组织的阶段化测验也罢,还是我们中高考的评价体系都应该做出适宜的调整,切实的将一些绕口的不好记诵的概念改成更为考验学生们理解运用的考题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教育体制完善和谐统一,也能让教师不再逼迫学生们进行机械记忆,才能让师生课堂真正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7 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不当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种种行为问题,教师总是倾向于外在的强制性方法。包括命令、监视、伪装、惩罚等。经常可以看到的就是班主任或校领导采取监视的控制手段,即从教室后门的窗口处观望学生。在这些强制性方法中,教师最常用的是惩罚。例如口头指责、课后留校、罚做作业,以至体罚、停学等。强制性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巨大,教师在使用时必须谨慎。虽然现在教师们大多能够理智的避免体罚,但是随意的恶语中伤,或是旁敲侧击的贬低学生都会很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建议教师视具体情况采用较为温和性方法,包括回避、暗示、明示。回避即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既不干扰教学,也不影响其他学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就没有必要管束。如在讨论过程中,如果学生不举手就发言,而教师知道这个学生懂得什么是正确程序时,就没有必要小题大做暗示指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作明确的反应,而是采取恰当的方法与行为发生者沟通,如当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等问题行为时,为避免影响课程的进行,教师可继续上课,但可以始终看着有不恰当行为的学生,或站到这个学生身旁,用眼神示意学生,直到他(她)停止问题行为。明示即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使自己的教育倾向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提出和善劝说,以阻止问题行为的蔓延。

  施瓦布提出了与传统主义“防教师”背道而驰的“实践的课程观”,即注重教师的课程作用和课程功能,当下这种实践的课程观为教师的参与拓展了空间。教师在新时代应以冷静、理性的眼光看待课程上的变革,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共同引领课堂教学走向科学化、人性化之路。

  参考文献:

  [1]龙宝新,折延东. 论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4,06:122-129.

  作者简介:徐鑫,198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360期刊网是正规的医学期刊发表机构,如果有更多教育问题原因对策分析论文相关问题可以免费咨询我们360期刊网线上资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