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社会学研究》城镇化趋势下新农村制度创新研究

时间:2013-09-29 09:23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开始复苏和发展,从1979年的18.96提升到2000年的36.2%,在2001年,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十五”计划纲要中首次将城镇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城镇化进程取得显着成果。十八大报告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关章节中不断地提到城镇化,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新一代领导已经坚定决心,唯有不断地推动城镇化,才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1 华西村城镇化发展现状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华西村无疑走在前列。华西村通过制度创新,在确定经济发展走工业化的道路后,同时也走向了一条特色城市化之路,开创了农村城市化的先例。

  1.1 调整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转向非农为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否定了人们搞“非公”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的思想。“人民公社”废除之后,华西大队改称为华西村,当时的村委书记吴仁宝审时度势,充分体会和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之后,将村里的土地承包给几十个种田能手,把剩余的劳动力全部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做大和做强了第二和第三产业。

  华西村坚持科学发展,依靠科技人才和资本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做大了产业规模,做强了经济实力,做响了华西品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典范。全村形成了海洋工程、金融、旅游服务业等主导产业。

  1.2 合理规划村域空间结构,由分散转向相对集中资源只有得到有效整合才会发挥最大效用。华西将未来的布局概括为三句话:山北粮仓—— 主要发展农业;中间天堂——村民集中居住;山南钱庄—— 主要发展工业。“山北粮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口粮”生产基地,而是高科技农业园区,生产主要是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作物,村民们的口粮现如今基本上都从外购得来;“中间天堂”指的是整齐而列的居民楼和小别墅,村内集中建设了一批旅游景点,如华西村金塔、仿万里长城和天安门等。“山南钱庄”

  汇聚了华西村的两大支柱产业,钢铁冶金和纺织。从年盈利3O万的小五金厂到如今可用资金达132亿的现代工业,不可不谓是一个奇迹。

  l.3 以并代散,转换周边农村人口为非农人口自2001年6月至今,先后有23个经济较为薄弱的村自愿并人华西村,华西村人口由原来的1500人增长为现如今的3.5万人,加上外来务工人员的话,总人数达到5万人。安置数万人的工作成为一个难题摆在华西村面前,任由他们继续低效率地耕种自己的农田显然不符合华西的未来发展规划,华西决心将人力资源主要投入到发展服务业和现代工业上。一方面华西大力建设旅游景点及其配套设施,比如酒店等设施;另一方面扩大村镇企业的产业规模,吸纳大量新并入的农业人口,实现了从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

  华西村村民在村集体经济得到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已经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

  2 华西实现城镇化的原因分析

  2.1 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就已经展开。党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的进程,这关系到数亿人口的福祉。

  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八大都将城镇化作为重点会议和报告内容来进行讨论。华西村自改革开放后,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创造性地领会党中央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走出了一条新型的具有华西特色的农村城镇化之路。

  2.2 深化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2.2.1 廉政制度建设

  2.2.1.1 选举纪委,加强监督反腐是这几年中国社会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反腐不仅仅涉及公平正义,更是和发展的方向息息相关,只有一个廉洁奉公的领导集体才能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共华西村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新选出了一批该村的“党委常委”,相当于上级部门配备的“纪委”组织,将发挥他们的纪检、监督作用。这是村委里首次有了纪委,纪委可以按照有关章程和法律法规对村党委以及其他党员干部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对腐败分子进行惩处并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为华西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领导基础。

  2.2.1.2 五个公开,透明办公十八大召开之际,“官员财产公开”成为舆论焦点,俞正声和汪洋都作出了正面回应,表示今后要坚实推行监督制度的改革。在这一点上,华西村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为了在自我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督的力度,必须使华西村村民作为监督者的角色参与进来。华西村实行五个公开:“干部财务审计公开、干部家庭财产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等”。任何与利益相关的事物皆曝露在阳光之下,让腐败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2.2.2 管理制度建设

  2.2.2.1 企业管理坚持“村企分离”华西村一方面坚持走非常集中的新型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却实行村企分离,将经营权和管理权进行分离,避免了监管不力的情况发生,分离之后,村委专职于管理,而企业专职于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管理成本。

  2.2.2.2 人才管理坚持“人尽其才”

  华西村很早就认识到任何发展都是以人才为基础的,想要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战略。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采用“教育抽水机理论”,也就是将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从农村抽吸到城市,将本来可能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人力资本变成了仅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但华西村做法却恰恰相反,把人才从城市抽吸到村里发展。

  2.2.3 公平的分配制度建设村民的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即领取工资和奖金,多劳多得;二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即人人享受各项基本福利待遇;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本分红’,即集体控股,个人参股,享受分红”。华西村村民的资本性收入中,可以自由支配的也只是2O%的现金分红部分,村民无法自由使用滚存部分的股金在外地购买房产或进行其他消费,而如果村民一旦要永久离开华西村到外地发展,那就必须将这些股份以及村里分配给他的各种福利,包括别墅、汽车等等全部退回。这种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厂在股金在、人走股份收的分配和约束机制有效地加速了集体资本的积累,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促进了华西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村民更快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3 城镇化进程中的华西带来的启发

  3.1 人才是一切发展进程的不竭动力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任何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来实施的,有什么层次的人才就能获得什么层次的发展。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华西逐渐成为聚集人才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华西集团有各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村民掌握了英、德、俄等1O多种语言,还有一批青年人,到美、韩等国深造。村里34名正副书记有一半以上是大专以上文化,还有3名留学生。新村规民约还分别对一般用人、高学历人才和能人、富人的引进作了具体规定:对于‘夫妻双方有本科学历的’,‘一户可带父母两人(享受保养金200元/月),也可以带一名高中生,低于高中以下文凭不可以。华西一方面引进人才,另一方面也在大力培养人才。

  华西村十分重视教育事业,从上世纪7O年代开始,子女上学一律免费,从小学到高中学费全部由集体承担,出国留学还可获得1O万元的资助。

  3.2 坚持为民着想,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华西在创新和发展中的鲜明特色。实践“以人为本”,首先要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然后才是管理人。华西在管理,分配以及城乡一体化的众多举措,无一不体现着以人为本。华西村通过并村成立大华西,在实施“一分五统”的1O年中,小华西累计为大华西支出1O.47亿元。华西党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思路,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深入学习的。

  3.3 坚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华西村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因为不断地坚持创新,但是创新并不是盲目的,是以我们党的先进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发现和遵循经济规律,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如何处理矛盾,邓小平理论告诉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发展,只有以人为本的发展才是有前途的。

  本文节选自《社会学研究》的医学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