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创作与评论》王安忆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建构

时间:2013-09-10 11:37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王安忆是当今文坛上高产、高质的女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视角,把握着文学的潮流,创作出一部部风格独特的作品。她的作品大多是以普通女性为题材,在这些作品中一直流露出对女性个体生存体验的关注,反映出现代女性在新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个性意识特征和生存的困境,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正是王安忆灵魂深处浓厚而又独特的女性意识的反映。她不是通过单纯的呐喊来打破男权统治的樊篱,也不是通过男女两性间互不相容的争斗来表达激愤,而是将女性的自尊和顽强融合在女性的温情之中,通过El常生活的琐碎故事来表达女性博大的胸怀,作者也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的表达中,营造出了具有王安忆特色的女性精神世界。而她的这种女性意识,也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着变化,在不同时期作品中塑造着不同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也经历着由初期朦胧的女性意识逐步发展到探寻和谐两性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将其作品分为三个时期,来解读其在不同阶段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建构。

  1 第一阶段(1984年前),女性意识中透露着男性崇拜情结我国自1949年建国后,就一直提倡男女平等,这一点在法律条文中也有明确规定,女性拥有和男性同样工作的权利和平等的社会地位。但是这种“平等”的理论过于简单化,将男性的适用标准原样地套在女性身上,而没有考虑到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围绕男性中心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权利地位的“平等”,从精神层面和意识形态方面来说,这并不是真正的平等,其中还是蕴含着压制女性的传统男权文化,女性的意识实际上仍然被禁锢于男性权利的框架之中。传统的“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男权文化形成了普遍的社会认知,很多女性对此也表示认可,在对男权的崇拜下丧失完整的女性意识。

  虽然封建传统思想的时代已经远去,那些陈旧的“三纲五常”也不再成为束缚,但是强大的男权文化思想依然是社会意识的主流,男尊女卑,女性相夫教子的传统思想无不对此时期的王安忆产生巨大的影响,以致于在与施叙青的一次对话中,她曾如此说:“我现在特别想回到一种自然状态,男人在外面赚钱而女人在家里操持。”王安忆的这种思想意识直接反映到她早期的作品中,《69届初中生》是雯雯系列中的一篇,小说的女主人公雯雯是一个单纯、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美丽少女,在下乡、返城的浪潮中,落脚在一个小镇过着平凡售货员的Et子,之后有了一个家世优越的男友,悬殊的身份和地位让她感到自卑,爱也变得卑微,她选择逃离,最后在男友的引领下两人走入婚姻的殿堂。王安忆为“雯雯”创造了一个诗样的世界,在这样的意境中,展现出温柔的少女J隋怀,表达出对人间关爱的向往。这部小说中,女性以柔弱、依附的形象出现,会因男性的高大而自卑,并在男性的引导下改变自己的意志,而男性的形象则被塑造成伟岸、强势,处于话语权的主位,从中可以看出男权意识对作者早期的影响— —女性意识中透露着鲜明的男性崇拜情结。

  王安忆这一时期的女性意识处于萌发状态,她的作品主要以表现少女时代的感受和情怀为主要题材,着有《雨,沙沙沙》、“雯雯”系列小说、《广阔天地的一角》等多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女性形象虽然清纯柔美,但是女性总是处于被保护的地位,而男性多被塑造为爱神、英雄、精神导师,男性被赋予神圣光辉的色彩,作为精神的指引者引导者女性的生活,小说还没有摆脱男权思想的束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男性的崇拜,女性自我几乎处于一种缺失状态。2 第二阶段(1985—1989年),女性意识中性别角色功能被重新分配—— 女强男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人们的传统思想也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不再谈性色变,女性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王安忆“雯雯”系列小说之后的作品中男女性别的角色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以“性题材”作品为代表,性别角色功能被重新分配,女性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开始自觉建构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男性神话开始瓦解,而对男女性爱的描写也成为其作品的一大热点,引起人们的颇多争议。这一时期王安忆发表了《三恋》、《神圣的祭坛》等作品,这些小说无一例外地呈现出描写女性性爱体验的情节,她通过对男女性爱的描写,来寻求爱情和友情的天平在性爱之间的份量。她关于性观念的大胆描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男性中心性意识。80年代后,人们的性观念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对这个话题还是讳莫如深,如此直接的性爱描写还是让世人瞠目结舌,尤其是《三恋》的出版,对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王安忆对性爱的描写与同时期的男作家有所不同,她不是将其与某些政治环境扯上关系,而是纯粹的性爱描写,通过其在爱情的位置和力量来检测性对于人性的重要程度,进而提升女性的精神境界。

  《锦绣谷之恋》诠释了这样的写法,作品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很有素养的女编辑,她对爱情有着极高的要求,恋上的是一个符合自己所有理想的幻影,实际上是一种自恋的情结,它无不传达着作者另类的写作思想:“我有时觉得爱情是一个人的事情,爱恋对方,是因为对方给自己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岗上的世纪》,叙写了一个七十年代知青的生活故事。为了返城,女知青用身体来换取一纸招工指标。如果根据常规的思路,这应该是以控诉运动罪恶的社会悲剧为主要内容的小说,而王安忆却没沿用老路,她从赞扬性爱的角度,转换了女性性关系中被动受害者的角色,主动勾引生产队长,通过两性间危险的性爱关系来演绎,最终超越世俗的功利,在原始欲望的纠缠中逐渐走向成熟,相对于人性的卑俗,性爱体验更加真实,体现女性对生命本体的超越,让女性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在这些文本中,女性在执着而顽强的追求中不断被强化,而男性不是退场就是缺席,王安忆用这种对比意在说明男性生命张力的衰弱和生命价值的匮乏,是对传统男权文化的颠覆,表明男权文化创造的爱情神话已优势不再,体现出作者女强男弱的意识转变。此时期,王安忆创作了《大刘庄》、《三恋》等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弱化了男性的形象。男性多以自私、懦弱、无能的形象出现。文本中通过男性形象的塑造不断撕裂男性的虚伪装束,将男性并不强势的一面示之于众。《大刘庄》中的陈志浩就是一个懦弱自卑的男性,他不敢表达自己对路小红的感情,却将自己所爱的人介绍给别人,最终与爱情失之交臂。男性内心的强大在他那里消失无踪。在《蜀道难》中,男主角作为私奔的始作俑者,却在现实面前失去了相爱的勇气,抛下曾经的爱人于绝境而不顾。王安忆小说中男性形象的转变实际上是女性意识中男性崇拜向男性解构的转变,流露出女强男弱的意识。在对比中,女性被树立成强者的形象,女性虽然对男性并不满意,但是仍然隐忍而又爱恋着自己身边的男子,王安忆这样认为男女问的性别角色:“其实,那男人配不上她那样的挚爱,可是,女人爱男人,并不是为了那男人本身的价值,而往往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爱情的理想”。

  王安忆根据自己对女性意识的认识对小说中的男女性别角色进行了重新塑造,改变了传统文本中女性柔弱、纤细的形象,在她此时期的作品中,女性成为了主宰命运的强者。

  3 第三阶段(1990年以后),女性意识开始探寻和谐两性之路90年代,女性作家的视野和思维更加广阔,这一时期女性写作大都将重心放在个人化命运和记忆的书写,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一些新生作家更是大胆豪放,对女.1生的隐私、个人生活体验、心路历程等进行坦露,直接冲击着男性文化原则,重塑女性形象。和这些新锐作家比起来,王安忆的作品没有那么离经叛俗,在商业化、都市化不断发展的现状下,性别歧视的存在令她对女性生存的现实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她敏锐地扑捉着时代的信息、把握着时代的变迁,进人性别超越阶段,展开了对女性生存世界更深层次的思考,也使她的女性意识转向了精神层面的探索,开始探寻和谐的两性之路。

  曾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呈现了作者这样的思考。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王琦瑶琐碎的一生,王琦瑶曾是灯红酒绿大上海中的一名聪明美艳的女子,当选“上海小姐”后又被国民党要员相中,被娶为外室,经历了未婚生子、情感波折,度过了沸腾的文化大革命,半个世纪的沧桑记录了一个与政治毫无瓜葛的女性真实的生命图景,向人们展现出完全不同于男性生活的人生轨迹。王琦瑶这一角色已经摆脱了对男性的依附,独立性是其身上的一大亮点,她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她并不遵循常人的婚嫁之路,勇于接受未婚时一个小生命的降临,而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敢于牵手一个小自己将近三十岁的小情人。独立,对男权文化的挑战是王安忆赋予这个人物的个性的色彩,也使这个女性形象焕发出奇光异彩。这种生命的展示胜过任何权威的话语,王琦瑶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演绎出生命存在的真谛,所有的繁华都是过眼烟云,只有衣食住行和每天存在于生命中的琐事细节,才是人生永恒的真谛。

  王安忆在这篇文章中构筑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状况,拆解了传统意识中女人是男人附属品的历史,她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在女性独立意识的背后,饱含着对两性社会理性的构建:不是以男女两性中的任何一方为中心去主宰、支配对方,而是在互相尊重、互为平等的基础上和谐相处,这是一种理性的女性意识,也表明王安忆开始探求和谐两性之路。

  王安忆一直主张女性应该在物质和精神上保持独立,不应作为男性的附庸。虽然她极力拓展女性生存的空间,在她的作品中不断塑造着打破世俗的女性形象,对男权社会形成冲击,以全新的方式推进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但是她并不是女权主义者和女性中心主义者,她从不否认男性对女性的影响和作用。她认为女权主义就是要将原本依照男性特征设计的社会制度、规范和话语根据女性的需要扭转过来,而自己能够正确地看待现实的社会,对男女两性的认识也抱着客观顺应的态度,而这种对男权社会的客观顺应绝不意味着维护和支持。在关注女性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状态以及两性关系的过程中,王安忆更多的是采取一种妥协和宽容的态度,站在女性的立场,王安忆希望可以改变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现象,通过自己的笔触传达出两性和谐发展的观点,而不是将两者放在一个对立面上,互相倾轧,一方压倒一方。

  这一时期王安忆的思想已经超越了男女之间的中心主义争斗意识,王安忆开始站在整个人类命运的高度,对现代文明下的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生存现实是处于社会劣势地位的女性必须面对的问题,人类精神家园的迷失将更加导致精神上的孤独,反抗男权,建立女权并不能真正解决两性间存在的问题,真诚相待、和谐共处才是永远的王道,也是王安忆此时期想要构建的女性意识。

  4 王安忆作品中朔造的女性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与美学价值王安忆从《雨,沙沙沙》引起文坛关注起,就一直勤耕不辍,保持着良好的创作态势,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在她的笔下,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雯雯和王琦瑶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两位。

  在王安忆的早期作品中,塑造了雯雯的形象。

  雯雯是一个正值青春的美少女,对爱情的追求和憧憬是雯雯形象的主要内容。雯雯对爱情的梦想和追求非常单纯,自己所爱的男人就是自己的全部,即使是遭到家人的反对,也继续坚持,爱得义无反顾。对爱情的梦想,对人间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坚信世界更美的纯真信念,使得雯雯形象散发出理想主义的光辉。虽然王安忆早期的作品思想并不成熟,但是通过雯雯这一青春柔美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纯真的,未被社会污浊空气污染的美。

  《长恨歌》是王安忆9O年代后的作品,小说中塑造了王琦瑶这一典型的悲剧形象。王琦瑶的形象是通过一些琐碎的事件展开的,她的一生都纠缠在与几个男人的爱恨之中,与命运进行着抗争。在生活中,她既表现出一个女性的生命韧性,又表现出一种难得的自然与闲适。王琦瑶有着美丽的外表,却没有高贵的出身和背景,属于小家碧玉型的女子,没有了大家闺秀那种矜持,却多了份自然的优雅。在对待爱情和生活的态度上,王琦瑶是非传统的。她追求和向往爱情,也享受本能欲望的满足,但却并没有依附于男性,而是游离在男性之外,显示出一种独立的女性意识。在生活中,她是一个优雅而又有情致的女人,她安静地构建着自己的生活,虽有重复却从不厌弃,享受着自己特有的生存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她希望借助于对日常生活的关照搭建自己的人生平台。而正是这种从容和淡漠,流于自然和闲适、充满民问气息的生活态度,使王琦瑶的形象显示出一种自然而又雅致的艺术美。

  本文节选自《创作与评论》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