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教育论文论大学学科组织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时间:2014-05-30 09:40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大学学科组织愈来愈成为促进或制约大学学术创新的关键机构,并在大学组织管理创新日益成为关键环节。从早期中世纪大学产生开始,大学学科组织就开始发挥作用,那么,大学学科组织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并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脉络,需要深人的梳理。研究历史是为了拥有更好的未来,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展望学科组织发展趋势对大学的明天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科与学科组织大学是一个学术性组织,而它又是以学科为基础,并逐渐建立起的学术性组织。因此,要真正理解大学,深入剖析大学,需从大学的学科及学科组织开始。何谓学科,宽泛地讲,学科是系统化的知识。《教育大辞典》中将学科定义为:
 
  首先是指学术的分类,其次是教学的科目。它从分类的的角度对它进行定义,并从知识传递的角度说明它是教学科目的分类。而刘慧玲认为:“学科是人类在认识和研究活动中针对认识对象,而将自己的知识划分出来的集合,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表明学科是个知识体系。伯顿·克拉克指出:“学科明显是一种连接化学家和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业化组织方式。” 伯顿·克拉克是从组织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科是以不同类别的知识为基础,并将有此相同或相似类知识背景的专业人聚集在一起开展各项工作的组织。也有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去认识,认为学科是一种社会规范,从学科的英文单词Discipline词义来看,有训练、训导、处罚的意思。综上所述,学科概括起来有三层含义:一是知识体系,二是组织共同体,三是制度规范。所以笔者认为,学科是以知识为核心的,并以一定的目标、结构、规范等组织起来的系统。
 
  学科是大学的基础,没有学科,大学就无法肩负起教学、科学与社会服务的职能。学科作用的发挥是借助不同的学科组织来实现的。伯顿·克拉克指出,“系科和相应的单位是学科和专业的化身”。学科正是通过不同学科组织取得了合法身份,为自身知识领域的存在和再生产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组织保障。因此,学科组织是在大学内部肩负着教学、研究及社会等职能的正规组织,是大学日常运行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在大学内部运行管理系统处于基础的地位。
 
  二、大学的学科组织历史演变大学的学科组织是伴随大学自身发展与大学及时回应社会需求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因此,研究大学的学科组织形态变迁要从大学自身发展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变革中去解析,从而梳理学科组织发展源头、特点及轨迹等。
 
  (一)早期大学的学科组织萌芽发展时期现代大学一般要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谈起。中世纪大学如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这些早期的中世纪大学的建立一般都是由于学者兴趣爱好而自发聚集而成的,大学为学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园地,他们可以相对自由地探讨知识,进行自我管理,国家很少对这些大学进行干预。因此,这些早期大学是一个非正式的团体,是由于这些人因共同旨趣及信念等而结成的一种非官方规定的组织。比如,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教师的大学”,而博洛尼亚大学被称为“学生的大学”。当时,大学的知识主要是经院哲学,学科没有被分化出来,其教学组织形式基本是一名教授带领若干助教和一群学生进行教学及研究,在形式上主要采取诵读经典经院哲学,学生根据教授讲解的原文或注解,进行深入思考,并与教授进行交流或辩论。
 
  随着早期大学的发展,各所大学教学各有侧重,但基本涵盖了神学、医学、法学、文学等,被称为“四艺”,然而这时学科并没有完全分化出来,结构松散单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早期大学的学科组织还没有发展成官方认可的正式组织,这些教师团体或是学生团体,呈现的特点是活动相对独立,结构单一而松散,灵活而多样,标准不统一等,这与当时中世纪大学自身所处的诞生时期和社会发展环境是紧密相连的。这些“自发”组织起来的教师团体和学生团体通过权利诉求最大限度地争取学术自由,并逐步得到官方对他们的一些学术活动的承认。因此可以说,正是这些松散的教师行会或学生行会有力地保障了自身还非常稚嫩的大学的发展。
 
  (二)近代大学的学科组织专业化发展时期从l4世纪始,西方经历了重大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等为科学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随着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宗教地位逐渐下降,大学自身地位逐步上升,大学作为专门传播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场所被正式确定下来。这时中世纪确定下来的神学、医学、法学、文学等四部进一步调整和分化,神学地位下降,并逐步为文学所代替,而医学、法学则进一步分化,同时也出现物理、化学等近代科学的学科,因此,具有现代意义上学科才正式形成。而此时为便于交流探讨,大学开始建立专门学院(college),设置相对固定的系部(faculty或department),聘请专门的教师讲授(emir),并建立研究所(institute),这样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组织也逐渐形成。
 
  特别自l9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的进一步分化和细化,西方国家在完善各自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德国的“大学一学部一讲座”模式、英国的“大学一学部—讲座”模式和美国的“大学一学院一学系”模式。近代大学的典范是洪堡所创立的柏林大学,它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根据大学知识的门类,在学部之下设立了讲座(chair)和研究所(insti—tute),这样讲座制成为一个知识制度化的单位,并构成大学组织系统的总称。由于研究所一般是由一个或几个讲座教授主持,因此,人们通常又把这种教学与研究的基本单元称为“讲座”。在德国的影响下,英国大学创设了学系(简称department),从而形成了“大学一学部一学系”学科组织模式。l9世纪初,这种学系适应了外部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大学的主要模式。而美国大学在总结讲座模式诸多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学一学院一学系”学科组织结构,并对其他国家的大学产生了影响。
 
  (三)现代大学的学科组织综合化发展时期在现代社会,一些问题的复杂化日益明显,单一学科知识很难解决,因此,需要跨学科研究。同时,知识生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学科为基础的知识生产模式向应用问题模式变化,而问题需要综合化的知识,因此,促使分化知识向综合化知识的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生产模式必须向综合化知识生产转变。大学的学科组织结构也将朝着综合化发展方向变化,进而大学发展也由原来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向学科的矩阵组织结构(matrix structure)转变。矩阵式组织结构由美国日裔学者威廉·大内于1981年在他的管理学名著《z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其优点是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展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各方面有专长的人都是有备而来,人员之间能够做到有效沟通。它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科层式、直线职能结构中各机构间互相脱节的现象,能够做到合理调配资源。目前,在大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跨学科项目、跨学科课题组、跨系实验室、跨系(学科)研究中心等,进而印证了学科组织综合化的发展特征。
 
  现代大学已经逐步从昔日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联系日益密切,现代大学的学科组织综合化发展正是大学对社会外围环境及时回应,它体现了大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双向互动关系,而学科组织综合化正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并逐步走向综合性与一体化”在大学组织中的特征的最生动表达。
 
  三、大学学科组织的现代发展趋势当代今天,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因此,今日之大学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对时代发展需求做出有力回应。作为大学的基础的学科组织也要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大势,在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变革,并体现出时代的发展趋势。
 
  (一)产生动力:由内生取向转为外生取向的发展学科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组织内部的驱力,可称为内生取向;二是学科组织外部的驱力,也称为外生取向。目前,学科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正由内生取向转为外生取向。回顾中世纪大学的学科组织产生的背景,正是由一批学者具有共同的学术兴趣,并以共同兴趣为出发点,自发地组成一个个学术共同体。他们的研究活动都基于其兴趣,并根据研究实际,而自由选择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手段等。因此,学科组织的发展在大学早期是以内生为主要取向的,相对较少地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影响与制约。
 
  随着大学越来越从昔日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社会需求已经成为今日大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科组织作为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学科组织也必然要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学科组织产生与发展正由以内生取向转为外生取向的发展。因为大学作为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组织,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而学科组织则要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实现服务。因此,这就需要学科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要依据社会需求发展变化,努力创新学科组织,以最大化地实现知识生产效率与知识应用效益。
 
  (二)发展特点:由封闭向开放发展学科作为知识的单位,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因此,不同学科之间具有明显边界。而学科组织则具有一定规则、制度、文化等,这种人类主观构建起来的学科组织使学科形成了封闭性。因为学科组织的建立,确定了互不干涉各自的学科领域,互不享用各自的学科资源,也为学术交流制造了组织上的障碍。同时,由于学科组织的建立,使各个学科组织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科组织文化,产生基于学科组织自身的信念和学科组织利益划分,从而使学科处于一种自我封闭、自我保守的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目前,学科组织正由封闭向开放发展,并由单学科组织向跨学科组织发展,以实现学科与跨学科的统一。今天的科学发展趋势,正处在由小科学向大科学转变的进程中,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融合成为学科发展与科学进步的潮流,因此,作为学科组织也必然是动态的、开放的。因为人类社会面临一些大型问题,诸如资源、环境、健康、生命科学等,不是单纯的某一个学科领域的问题,而是综合性、交叉性问题,不是单一的或哪几门学科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学科或专业、多种知识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才能解决。这需要构建跨学科的组织,通过不同学科人员协同作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整合起来,才有可能解决今天的复杂性问题。因此,学科组织以开放的姿态面向科学,将各自的资源、信息等向外开放,并且学科组织的制度与规则要允许不同学科的组织成员之间互聘、互访等,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和胸怀促进不同学科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学科组织的开放性文化。
 
  (三)实现载体:由实体向虚体发展当前,学科组织正由实体的学科组织向虚拟的学科组织发展。所谓实体的学科组织就是学科组织具有固定的人员,按照一定学术目标和规则建立起来,并形成了特定学科组织文化。实体的学科组织在大学中是比较常见的,如大学的院系组织、图书馆、实验室、研究所及研究中心等,这些实体的学科组织在过去及现在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大学的教学及研究的职能。
 
  所谓虚体的学科组织,主要是指大学的院系及研究所围绕特定目标,以一定任务项目、课题等为基础,通过契约关系连接起来的虚拟组织。特别是在今天信息网络化社会,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等其他通信工具,虚拟的学科组织得到迅速发展。虚拟的学科组织打破了原来固有的学科组织局限,突破了地域、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有效地实现了人才、设备等资源的共享。虚拟的学科组织为学科分化与跨学科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条件,从而为科学研究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虚拟研究组织成为国外一些研究型大学发展跨学科研究的一种新的形式。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03年设立的计算机系统生物学创新工程(cs—BI)就是这样一个虚拟研究组织。麻省理工学院设立CSBI的目标是加强与计算机系统生物学相关的学术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工学、管理学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借助高新技术平台开展大型跨学科项目研究。又如,在地球科学方面,世界虚拟观测网络(International Virtual Observ.atory Alliance)是基于美国环境保护协会而建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享地球科学学科的工具和数据的国际学术联盟。
 
  (四)组织结构:由垂直向横向发展传统典型的学科组织采用“校一院一系”型的垂直管理模式,这种学科模式有利于集中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这种模式在大学逐步走向社会中心的今天,大学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大学规模日益庞大,面对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垂直的学科组织结构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因此,需要学科组织的结构由垂直结构向横向结构发展。
 
  学科组织的横向结构也称矩阵组织结构(matrix struc.ture),这种结构既有可加强组织单位的横向联系,给予组织充分活动弹性,也不失组织的纵向联系,把学科组织垂直管理与横向联系有机结合起来。矩阵式学科组织结构是学科导向与项目导向的有机结合:纵向为学科导向,由学科领导实施管理,符合学科发展规律;横向为项目导向,按项目实行管理,由项目领导实施管理,以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社会、科技、教育问题)为目的,按照服务对象、项目等横向联合的适合跨学科生长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研究中心、研究院、工程中心等) 。
 
  总之,学科组织有其自身产生缘由及发展的历史,而从其演变历史过程我们也可看到学科组织内在逻辑,也就是要遵循大学自身规律及与社会发展变化需求相适应的规律。
 
  同时,从其发展轨迹中展望大学的学科组织发展趋势,并准确地把握其发展特点,并与时俱进地推进大学学科组织创新,从而为大学学科发展及大学自身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