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现代新儒学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探析

时间:2014-04-23 09:03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一、现代新儒学的含义及运用在高校德育中的核心思想现代新儒学始创于2O世纪20年代,它是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融传统观念、现代意识、西方近代文化精神于一体,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艾化和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条件下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或学术群落。它是相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学和宋明理学而言的。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梁漱溟、冯友兰、钱穆等为代表,主张在现代社会复兴孔家儒学,并以儒家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来对抗为科学主义绝对化了的科学理性;第二阶段以港台为中心,倡导“本内圣心性之学开出科学、民主新外王”的学理;第三阶段是以试图使新儒学兼纳中西学术于一体,从而升华出某种阐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之历史境界的思想理路。
 
  在科技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一些人为追求私欲,抛弃道德准线的束缚,在拜金主义、物欲横流思想滋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人类对道德的深层思考。而道德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需要,高校是道德发展的前沿地,大学生的良好道德的形成,对其出:身社会行为处事影响深远,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教育体来看,《大学》中就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现代新儒学以儒家心性之学为其所要接引的“源头活水”,强调以“内圣”驭“外王”,表现出明显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它在当代高校德育运用中核心为“仁”学,高校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大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具备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高校德育1-作是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孔子道德观的思想宝库是我们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源头。l2]解决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和道德危机等问题,就必须倡导和发扬儒家的文化传统,接续儒学道统,重新阐发儒家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意义,寻求解决道德精神迷失的良方,以达到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真正目的。
 
  二、高校德育运用现代新儒学思想的必要性
 
  (一)高校现行德育目的失衡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德育居于首位,所谓“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而在当代的教育中,德育也是作为教育目的的首要任务,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嗷嗷识字的幼稚园孩子,到具备独立能力的大学生,社会过多地强调德育的服务功能,德育目的体现出工具化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得德育目的重心失衡。
 
  马克思曾说过,“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其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由此可见,高校德育的价值指向应是人本身,在其本身的基础上,才能谈其社会功能,即人本身的强化,是实现德育社会功能的基础。现代新儒学所关注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存在于人生之外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尊崇传统道德,强调先人后己,个人对社会尽责,从主体自身或自我内心的道德心灵深处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从社会群体中寻找个人的精神归属。因此,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现代新儒学思想,是保证德育目的不偏差的重要前提。
 
  (二)高校现行德育在内容上的单一德育的内容比较系统,所传授的知识是理论化、教材化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依据和必要条件,是德育作为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独立存在的前提。而且学校的层次越高,这种系统性、理论性的程度就应该越强。因此,高校德育的程度本该越强,然而这方面目前高校德育还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其次,高校德育只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道德价值转换为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强调片面的认同,忽视创新,学生只是如机器般的接收、认同,这样,高校的德育压制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的欠成熟和对标新立异观点的偏好,容易造成思想混乱,这在上世纪80年代有过深刻的教训。[4]现代新儒学从中国传统道德中选取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观念及其它的符合社会道德的价值体系,进行了富有时代内涵的新阐释。
 
  高校德育内容运用现代新儒学,是个人修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现行德育在方法上的保守与滞后高校现行德育方法大多采用课堂讲授、说理教育等方法。殊不知时代在变,教育对象在变,开展德育的方法也要变。德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不断研究对象的新情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特别是德育的观念要更新。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要用各种育人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以对家庭负责为起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这些都有利于调动和开发对象自身的德育资源与潜能,使之转化为巨大的内驱力,将自己塑造得更完美、更理想。因此,思想教育不再是一个面孑L,一个脸谱,一个腔调,一种形式,而是要创新德育方法,让大学生在创新中思考,在生活中感悟,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内化,真正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
 
  三、高校德育运用现代新儒学的策略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营造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即落脚点在“校园精神”上。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从学校的全局来讲,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的更好发挥;从学生个人来讲,有利于提高素养和品位、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现代新儒学是崇尚“重伦理,崇道德”文化传统的。为此,现代新儒学思想下需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讲团结,讲诚信,弘师德;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使和谐的伦理规范建设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全体师生对母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师生爱校如家,自觉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而关心学校的发展,支持学校的建设。学生要形成文明、守纪、勤学、奋进、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自我心理保护能力,成为既有美好前景又跳动着健康脉搏的道德生命体。在整个校园环境中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二)现代新儒学“仁爱”思想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的倡导子日:“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强调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体现了儒家思想最基本的价值,也是现代新儒学的根本出发点。现代儒家学者对仁爱的具体义理不断做出了新的诠释,有学者认为,“仁者,人也”包含了两方面的思想价值,即“人的自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孑L子以“仁”作为理论探讨的中心,在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上开启儒家人本理性的思维路向。同时,有学者指出,历史上,从孔子到后世儒家,爱不仅表现在“爱人”,而且也体现在“爱物”上,即是一种博爱的体现。电有学者从德性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儒家伦理的当代意义,提出在性善论、君子论和 礼沦渚方面的重要作用,儒家德性伦理是构建当代世界德性伦理学的宝贵资源。在“仁爱”思想的指导下,高校德育需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巾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人的发展”,因此,一切的教育活动郁是同绕“人”来进行。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培养人,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德育要重视情感 素,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情感的内驱力足无限大的 而要实现以情感人,“仁爱”思想的运用就必不可少。“仁爱”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倡导友爱、平等、尊重、和谐的高校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体会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
 
  (三)人文主义素养的培养“人文主义”一同的来源可以上溯到拉丁文humanitas(意指“教育”或“学问”)。在文艺复兴时期,humanitas意指一种理想。它代表人类美德的全面发展。这个词不仅包含着仁慈、宽容、审慎、毅力等个人应具有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它还意指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时,曾经说,“大学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制造机器”。蔡元培先生则进一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教育是帮助被教育人的,经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在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重视人文关怀,肯定道德的价值,用道德克服社会转型时期人文价值失落的危机。注重人文主义素养的培养,就是要重视现代新儒学思想包含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史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它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深层次的影响。因此,高校德育需运用现代新儒学之思想,丰富和拓展“人义素质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熏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品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