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哈代的女性观

时间:2014-04-18 10:21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一、托马斯·哈代简介 特征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生于1840年,卒于1928年,创作时间长达60余年,一生共写下了l4部长篇小说、47部短篇小说、8部诗集。其活跃时期,正是垄断资本主义迅猛成长的时期,农村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哈代本人在写作中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思想,又融入了现代化的婚姻、道德意识,将妇女解放等思想融入到了作品之中。
 
  哈代曾于1912年发表作品全集,将所著小说分为三类:“性格与环境”类、“机巧与实验”类、“传奇和幻想”类。各有其代表作,分别代表了哈代在不同领域的成就,然而其中又以第一类成就最大,意义最高,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格外为人们所熟知。
 
  在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哈代摒弃了传统的善恶主旨观,增添了生活性,使得人物超脱了善与恶的束缚,充满了血肉,具有其独有而鲜明的个性,读起来充满真实性。这些人物又以芭丝谢芭(Bathshe—ba,出自《远离尘嚣》)、游苔莎(Eustacia,出自《还乡》)、露赛妲(Lucetta,出白《卡斯特桥市长》)、苔丝(Tess,出自《德伯家的苔丝》)、淑(Sue,出自《无名的裘德》)为主。她们的鲜明个性、丰富情感,经过了百余年的时间洗礼,依旧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为人们所赞誉、所欣赏,如今,从她们所处的环境、独有的性格、悲惨的命运等方面,对其进行形象分析,是评判哈代女性观乃至悲剧观、人生观的直接手段。
 
  一直以来都有研究者致力于通过分析人物性格、作品的社会批判性来对某一部作品中的某一位女性角色进行分析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统括性不足,难以准确表现出作者哈代的女性观。本文的着眼点正是系统地分析哈代作品中的所有女性,从而准确揭示出哈代的个人思想。
 
  二、托马斯·哈代笔下的四类主要女性及其性格特征
 
  (一)受哈代赞美的女性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游苔莎是爱敦荒原中的一个普通女子,在原始且保守的外界环境下,深感苦闷与压抑,一心想要穿过荒原,过上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是一个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的女性;苔丝是社会底层女性,年轻时即被纨绔子弟奸污,因此遭受一系列沉重打击,最后无法得到真爱,沦为阶下囚、痛苦死去,是一个敢于反抗逆境,追求平等、探寻真爱的女子。两者作为各自作品中的主角人物,得到了哈代的热情赞美。
 
  以苔丝为例,作者对其的赞美寓于文字,甚至于副标题就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对她勤劳、真诚、善良、坚强的品质做出了深刻的肯定,不惜花重笔墨描写其美貌与纯真善良,这位可怜的少女“连一个小虫都不忍得伤害”。这位女性的故事本身即令人扼腕,让人难免感动于其坚韧与质朴,按照当时的世俗标准,婚前失贞的苔丝作为一名“堕落女性”,为旁人所不齿,生活充满了艰辛,因侮辱所产之子连牧师的洗礼都无法得到,但这样一位女性却和《远离尘嚣》中的“堕落女性”范妮不一样,坚持自己的尊严与人格操守,自力更生、寻找真爱。虽然在最后并没有得到善终,但作者反倒是通过嘲笑法律赐予苔丝死刑这一事实,来从侧面表达出了自己对苔丝的肯定。
 
  通过通读《德伯家的苔丝》及《还乡》不难发现,苔丝与游苔莎均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在对自由的追求上坚守自我,即便是经受了各种挫折也未能阻止其追寻真爱。可悲的是,她们的故事却没有完美的结局,这或许是故事发展的必要,但却也反映出哈代的宿命观。深入分析其性格特征,可以发现这类女性往往具备强烈的叛逆与反抗性,面对时代交替所带来的环境变革,她们不甘于接受摆布,面对人生挫折毫不退缩,具备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是哈代本人对男权思想的质疑,对女性追求自我的赞赏的直接表现 。
 
  (二)为哈代欣赏的女性形象哈代的作品往往都能体现出女性独有的魅力,而其中最为人欣赏的无疑还是淑与芭丝谢芭,前者思想觉悟超出了当时的环境限制,后者女性能力强、表现欲望高,均是在前期显出耀眼光芒的女性,但其结局却只能以平庸来形容,无疑令人深感痛惜。
 
  以淑为例,其博学广识度甚至超过了费劳孙,让后者以一句“我怎么也比不过她”而自叹不如,但博学广识却让这位女性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她批判所读之书“都有不健全的地方”,敢于收藏维纳斯雕像,甚至让男主角裘德转变了宗教观。她的思想觉悟在婚姻观上表现得更为彻底,不仅否定法律制度下的婚姻,甚至与自己的表哥裘德相恋相爱。
 
  作品中充满了对该行为的肯定,也是出于哈代对自身婚姻的不满,体现出一种“爱要优于性”的观点,然而淑与裘德的生活却充满艰辛。面对孩子的死亡,淑最终选择了屈服,在宗教与法律上均回归了所谓的“正常”。
 
  不惧传统,敢于追求自我,正是哈代所追求、所欣赏的品质,这也正是淑与芭丝谢芭如此耀眼的主要原因,充分显示出哈代本人的婚姻观、贞操观。两者平庸的结局让人叹息、让人无奈,却也是当时环境条件下,这类女性的必然,充满了悲剧性。深入分析其性格特征,可以发现,这类女性虽然具备一定的女性自我意识,但其觉醒并不彻底。两者对真爱的追求、对世俗的反抗,均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个性,然而有见解、有勇气并不意味着能够成功,两名女性的结局均回归传统、落入平庸,并不完美。
 
  (三)被哈代同情的女性形象维多利亚时期男权思想严重,标准的“贤妻良母”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对丈夫逆来顺受,从不敢反抗,几乎没有任何尊严可言,哈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这类女性以文字的形式给予了殷切的同情,其代表角色即为《还乡》中的朵荪及《林地居民》中的格蕾丝。两者皆是普通的柔弱女性,视家庭为生活的所有,以隐忍换取生活的平静,盲目遵从男性的意见,最终只能迎来被背叛的结局。
 
  以朵荪为例,其形象完全处于女主角游苔莎的对立面,传统、保守、温顺,其形象完全符合当时对“贤妻良母”的要求,哈代对其的外貌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观。其人生价值观以委曲求全为中心,文中有这么一幕:朵荪向丈夫索要零花钱,但丈夫根本没有兑现,她也不敢多问,只能向母亲借取。当她察觉到丈夫与游苔莎有暖昧关系时,甚至不敢做出激烈的举动,只能自己忍受。这样的女子可怜可叹,而最后的结局也非常可悲,为丈夫所抛弃。
 
  为传统思想所束缚不敢反抗的女性,正是哈代所同情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往往不是作品的主角,但在衬托主角形象的同时,充分显示出哈代对那个时代传统女性的关注,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醒这一批人。
 
  深入分析其性格特征,可以发现这类女性均深具奴性,缺失自我意识。她们单纯善良,希望得到幸福,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根本无法主导自己的人生,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惨剧。
 
  (四)令哈代憎恶的女性形象纵观哈代的作品,虽然少不了光辉闪耀的女性形象,但也缺不了阴暗可增的女性形象,在《无名的裘德》中,艾拉白拉一手促成了两位主角的悲剧;在《卡斯特桥市长》中,露赛妲的爱情在两位男主角中往返无常 ;在《林地居民》中,查曼德夫人和苏柯甘做他人情妇。这些角色沉迷于肉体欢愉,虚伪自私、轻浮放荡,深受哈代憎恶,其结局均为悲剧。
 
  以艾拉白拉为例,其一生可以用“男性附属品”来形容,一生追求男人,其外貌虽然“味道十足”,但哈代对其的描写却充满鄙夷,胸部“圆圆鼓起”,脸色像“交趾鸡下的蛋”一样,其行为也只能由下流放荡来形容,初次见到裘德便进行了下流的挑逗。纵观全文,字里行间都是对这样一名女性的否定与批判,反面显示出哈代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
 
  深入分析其性格特征,可以发现这类女性往往忠于情欲主义,早已堕落沉沦。她们在生活上放荡,在思想上龌龊,完全颠覆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其结局的悲剧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毫无可怜可言。
 
  三、托马斯·哈代的女性观分析
 
  (一)以人道主义思想,关照女性的灵魂对于具备独立精神的女性,哈代是持肯定态度的,对苔丝、对游苔莎均给予了热情赞颂,以“一个纯洁的女人”来形容婚前失贞的苔丝,以“荒原女神”“夜之女王”来形容游苔莎,赋予了深刻的人性及生命内涵。对女性的分类,哈代的作品已超出了传统的“天使与妖妇”观,即不以对偶制的方式来严格区分,淑既是新女性,具有哈代所赞扬的品质,但也时常显示出嫉妒、无常等病态心理。对那些深受传统思维毒害的女性,哈代则给予了殷切的同情,试图将可能出现的悲剧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警醒世人。
 
  (二)深受男权思想影响,流露出宿命论的悲哀哈代作品中的女性,虽然人物性格饱满,有血有肉,但其男权主义思想的表现还是相当深刻的。一方面,他笔下的女性虽然叛逆精神十足,但在大多时候,还是以委曲求全、忍让接受为主,如苔丝在无家可归后,只得接受亚雷的再次引诱,这就是忍辱负重的直接表现,符合当时男权社会的主流观点;另一方面,其作品充满宿命感,哈代笔下的女性往往都以悲剧收场,这种抗争命运但最终被吞噬的宿命论正是当时男权主义思想的直接表现。
 
  四、结语哈代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了许许多多个性十足、栩栩如生的女性角色,通过描写善良淳朴的天性、抗争命运的悲剧结果,显示出了哈代对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赞扬,对传统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关切。与此同时,流露在作品中的男权主义思想,又显示出其自身的矛盾性,既希望女性能够成功解放,又无法完全摒弃男性至上的思想。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