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教育论文范文:促进学生就业破解生源危机

时间:2014-04-15 14:13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一、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现状2013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已经结束,生源危机愈演愈烈。以生源大省河南省为例,今年有1222所院校高职高专批次计划招289764人。文科第一志愿不足计划数的院校920所,占文科招生单位数的81% ;理科第一志愿不足计划数的院校1001所,占理科招生单位数的86% ;文科有204所院校,理科有225所院校第一志愿录取控制线上没有生源报考 。经过补报志愿,高职高专批次共录取24.5万人,完成原定计划的75% ,还有近8.2万人的招生计划没有完成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的6年间征求志愿学校数增加了近3倍;征求志愿计划数增加了10.6倍;录取分数控制线降低了30%多;征求志愿分数线下降了40%多,且生源质量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形成这种局面除了适龄人口减少、本科扩招抢生源、成人教育挤压、国外教育机构分流、部分考生弃考等原因外,恐怕还跟一些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没能实现较高质量的充分就业有关;否则,就无法解释在同样条件下另一些高职院校却生源充足,生源质量甚至可以与一些二本、三本相媲美。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比较优势
 
  (一)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需要大量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一大批诸如信息网络、微电子、生物、基因、纳米、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大量推广和广泛应用,我国的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必然会形成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已不能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大批高职院校毕业生将会凭借自身优势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就业,寻求发展。此外,在我国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是因为: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大量的就业需求客观上要求保留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我国老百姓还不富裕,对传统产业的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三是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中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向是产品升级换代与产品的深加工,只有这样,才能拉长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的有效需求,从而使传统产业得以有效发展。无论是高新技术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都离不开既掌握较高理论技术,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加盟。
 
  (二)就业准入制度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于适应日益加快的技术变化,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促进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的重大举措。由于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作性质与高职学生不同,就业多数不需要职业资格证书;中职及中学毕业生受教育层次又不如高职,在此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业准入制度的推行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有优势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呈“金字塔”型,社会对居于最上层的理论研究型和学术探索型人才需求最少,对居于中层的工程设计型、技术开发型和生产管理型人才需求也较少,而对于居于下层的把研究、设计、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转化成现实产品的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需求量最大。高职院校学生在受教育层次、社会地位等方面比不上本科学校学生,其就业期望值也没有普通本科学生高,择业时可高也可低,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所特有的科学理论、生产技术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普通中学毕业生和其他社会就业者相比,在就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四)第三产业的兴起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近些年,新增的职业种类大多来自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产值仅占GDP的44.6% ,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70%左右还有很大差距,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_5 J。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就是产业结构出现了非工业化趋势,即工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高。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宽,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价值趋向受到很大的冲击,一种崭新的就业观念正在形成,那就是,凡是找到有合法收入工作岗位的人,都属于就业者的范围。近年来兴起的广告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证券业、保险业、农业技术服务业等都需要大量的懂业务、有技术、会管理、善于经营的技能型人才,这也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强内涵,促就业,破解生源危机(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破解生源危机的困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办学条件,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这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实际教育工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效益,不顾社会需求,什么好办就办什么,什么专业省钱就办什么专业,一哄而上办了些诸如商务英语、法律等专业。殊不知,全国有七百多所本科院校都开办有英语专业,政法类、综合类院校有几所没开设法律专业?他们的本科生,研究生就业都很困难,高职生在这些领域就不了业是大概率事件。又比如,一些高职院校为了高收费,不顾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盲目开办软件学院。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开发软件离不了数据结构和算法,掌握这两门知识需要具备很好的初、高等数学基础,这对985和211类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都非易事,让高考只有200分左右的高职学生学软件工程,其结果可想而知,不是“夹生饭”,就是“半成品”,能有好的出路吗?
 
  其次,要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技能,强化实际训练,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还是本科的删减版,体现不出高职应有的特色。使用的教材也是本科教材的稀释版,偏重理论,缺乏系统,容易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其效果并不理想。只有真正跳出本科办学思维定势的束缚,形成符合高职特点和实际的课程结构,开发出既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又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好的基础。
 
  再次,要狠抓教学质量,努力办出特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狠抓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促进学生就业的方法和途径一是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选聘优秀人员充实就业指导队伍,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传授就业知识,培养就业技能,进行就业指导。二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学习和训练,力争在学生毕业时都能够拥有一、两个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顺利就业创造较好的条件。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地联系用人单位,加强就业推荐工作。有条件的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扩大订单培养规模。四是充分利用人才交流会、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等形式,让学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五是经常从社会正规的职业中介机构获取用人信息,供学生选择就业。六是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工具,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情况,发布信息,供用人单位选择。七是主动利用学生实习和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全面展示学生的风采,促进企业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留在企业就业创造条件。八是进一步加大对外推荐工作的力度,把学生推荐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有条件还可以与有关部门联系,通过劳务输出形式把学生推荐到国外就业。九是积极开辟农村用人市场,教育学生降低就业的期望值,告诉他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十是鼓励并帮助学生自主创业或者自谋职业,使之不仅是一个被动的求职者,更应该是新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总之,学生及其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高职院校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是学生毕业后有没有好的出路。谁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好,谁就会生源足、质量高。办得好的高职院校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出口畅、入口旺。有理由相信,随着高职院校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加快教育改革,科学设置专业,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要加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力度,想方设法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就一定能够破解生源危机困局。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