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科学理性与生活理性的博弈学术不端行为研究

时间:2014-03-17 11:07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随着学术不端行为大量涌现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影响因素和治理对策等方面。总体而言,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大同小异,基本上根源于美国政府发布的《联邦登记手册》、科技部颁发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和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文献中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学术不端影响因素的表述呈现多样化:王雅芬认为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的缺位、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和组织权威影响力无限扩大是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基本原因1,郭建宏认为个别科研工作者背弃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和制度缺陷是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2,马玉超、刘睿智从个人压力、个人素质、组织制止和环境支持四个维度对成果内容型不端和社会关系型不端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3。关于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余三定认为通过去学术评价、去高校行政化和限制官员从事学术等方式治理学术不端行为4,马玉超、刘睿智认为应提高学术研究者的诚信、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规范、建立适度的组织惩戒和社会惩戒制度等方式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总体而言,以往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和讨论大多外在于学术研究者,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学术研究者的行为选择,学术界有必要从学术研究者内在的角度去探讨其存在的内在机制和逻辑。
 
  一、科学理性的精神
 
  (一)科学精神对科学理性的规范科学理性是学术界一直关注并追寻的精神状态。默顿认为科学理性应指引科学研究的前行,并提出了规范和反规(norms and counter—norms)的概念,默顿和巴伯对规范和反规范进一步细化,构建了规范和反规范的二分对映:信仰理性——信仰理性和非理性,感情中立——感情投入,普遍主义——特殊主义,公有主义——吝啬主义,非谋利性——谋利性,有组织性的怀疑主要——有组织的教条主义5。人类知识的发展与提升来源于不断地自我提升,科学理性的要求就在于如何保证在促进人类社会安全、繁荣的前提下扩展知识的领域。因此,创新、公平与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就成为科学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学术不端行为关注的核心问题。“编造、伪造、剽窃或其他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中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6严重违背了科学理性,阻碍了人类知识与科学的持续提升,科学精神在本质上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于蔓延。
 
  (二)社会大众对科学理性的态度社会组织的核心原则在于公平和正义,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和结果。学术研究同样不能脱离于这一核心原则之外。社会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广泛的报道,都对着这些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政府部门也给与相关人员适当的惩处。调查显示公众对与学术不端行为持否定态度。
 
  (三)学术研究对于科学理性的态度学术不端行为对于科学理性的背离不仅仅为科学本身、社会大众所不齿,同样在学术研究者群体中也不支持学术不端行为。
 
  二、生活理性的诉求
 
  (一)生活的压力学术研究者担负着促进人类知识不断向前发展的重任,在生活中依然要面临众多的压力,住房、子女抚养教育、父母赡养等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由于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学术积累有限,职称较低,工资收入在单位属于最低层次,然而却是支出最大的群体,他们要面对无法企及的房间,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他们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收入应付生活的困境,而通过努力,多发文章,获得项目,提升职称,增加收入就成为年轻的研究人员的最佳选择。
 
  (二)人情及交往社会本身就是由各种关系构成,个人也无法脱离社会独立存在。学术研究者有自己的师长、同学和学生,有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有亲戚和朋友,当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达到自身生活、工作需求时,就需要求助于自己的关系网络;反过来当自己拥有的能力和地位能给他人带来,自己社会关系网络中人群就会寻求帮助。工资收入与职称挂钩,职称的高低决定着收入,决定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职称的评审需要大量的成果,包括专著、论文和课题等,但并不是每个学术研究者都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完成自己所需要的成果,他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占有他人的学术成果,而一些在学术界具有一定学术权力的人群也会屈从于各种社会关系,于是就产生了一些不当署名和不当评审的学术不端行为。
 
  (三)社会的示范学术道德经常被研究者认为是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因素,的确个人的学术道德会是个别学者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在因素和直接动力。但是,个人的学术道德的形成于实施与社会的学术风气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一些文献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学术研究者一般会遵从一个基本的路径:接触——认同——模仿。学术研究者一般会通过各种突进了解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比如朋友、同事的介绍,媒体的宣传,网络的弓l导等,接触到的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方法、后果等;在认同阶段学术研究者会对这些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和获利进行分析,当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获利远远要高于付出之后,学术研究者会认同这种行为,然后进入模仿阶段,正是实施新的学术不端行为。
 
  三、利益最大化的抉择科学理性的目标在与保证科学的创新、公平与正义,促进人类知识领域的扩展,学术研究者成为一名理性的科学人。然而问题在于,每一名科学人同时也是一名生活人,有着自己的欲望与追求,有着自己的家人、朋友、亲戚和同事,深受社会文化、惯习、制度的影响和制约。问题于是由此而生,学术研究者到底要成为一名理性的学术人,还是要作为一名社会的生活人,亦或是生活人和理性人的折中和妥协。
 
  这些不同的选择必然会体现在不同的群体之中,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中,体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不同人群的比重与社会制度与社会氛围密切相关。
 
  (一)利益:基于社会环境的内生动力利益和代价是人们行为选择的核心要素。学术不端行为的选择也是基于利益和代价和博弈。学术不端行为的利益在与较快地拿出评职称、升职务所需的成果,获得周围人群的尊敬,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与质量。理性的科学人的利益在于通过提升人类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学术地位和生活水平与质量。学术不端行为和理性的科学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学术不端行为只能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学术地位和生活水平与质量,而对人类知识的毫无贡献,而理性的科学人在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学术地位和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同时拓展人类知识领域。
 
  (二)代价:体制管理检测的不足理性的科学人的代价就是长时间的辛勤的工作,最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获得突破,或者,即使自己服务长时间的辛勤努力,依然没有任何结果。再次期间,不能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甚至生活水平也有可能得不到提高。
 
  学术不端行为的代价来源于被公众发现其不端行为后所要承担的后果,这些人可能面临来自于公众的指责、面临来自于单位的处罚、面临来自于周围人群的鄙视。
 
  (三j选择:规避风险中的试探利益和代价明确之后就是选择,到底是选择学术不端行为以便快速获得自己梦想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还是最一名理性的学术人,脚踏实地,用艰辛的努力获得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实现自己拓展人类知识的梦想。更多的人选择了后者,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前者,那为什前者的代价如此之大,还是有很多学术研究者乐此不疲呢?关键在于学术不  端行为的被发现的几率有多大,惩处的力度有多大,虽然学术不断行为事实上大量存在,但被公众关注的只是冰山一角,既是有人发现了学术不端行为,也不以为意,对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也只是象征性的。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术不端行为的实际代价大幅度的减小,事实上推动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
 
  四、社会与个人的选择学术研究的价值在于人类知识的不断提升,面对学术研究者个人的理性选择,社会和政府的责任把学术研究者的行为弓l导到社会和国家期望的道路上来,针对行为选择的特征,应从评价体系、监督体系和惩罚体系三个环节来开展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
 
  (一)评价体系:过程与结果并重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生活的压力,使得学术研究使得科学理性屈从于生活理性。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使学术研究者的生活压力减小,使学术理性的力量超过生活理性。这与目前的科研工作的评价体系相关,学术研究者的工作到底如何评价,目前的评价体制主要以所产生的成果为依据,包括论文、专著、课题、发明、专利等,这种评价体系推动了研究者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科研工作的发展,但问题同样存在,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积累性和周期性,科研过程中并不是每年都能出成果,并不是每项研究工作都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对于一些年轻的研究者来说,缺乏必要的积累,而考评机制却要求他们出高质量的成果,这必然会导致他们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科研成果。
 
  以成果为标准的考评机制必然是学术研究核心的评价方式,毕竟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取得知识的新突破。同时要注意到不同学科研究的长期性和周期性,也要注意到学术研究者发展的不同阶段,应使用合理的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关键是注重过程的评价。
 
  (二)监督体系:提高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几率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被发现的几率很低,监督体系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术不端行为发现几率,能够使绝大多数的学术不端行为在事先或者事后被发现。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术管理人员和学术管理机构。一个合格的学术管理者,一定是一名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需要熟知本学科、本行业的基本知识、研究进展,需要熟知本学科、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分布,只有这样,才能够合理配置学术研究资源,才能弓f导学科和行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学术管理人员也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把相关的资源和人员组织起来,发挥各自的能力,只要这样,学术管理人员才能真正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第一道预防线。其次成立专门的学术管理机构,清查学术不端行为,定期向社会公开,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相关责任人。
 
  (三)惩罚体系: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惩罚体系的目的在于提高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使学术不端行为的代价高于获利,从而降低学术不端行为的几率。
 
  惩罚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适当的处罚,二是建立科研档案系统。对于学术不断行为的处罚,可依据所获得收益的多少而行,使处罚高于收益,这样就可以使科研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高于收益,减少学术不端行为。比如可以采用限制投稿资格、退回科研经费、取消申请科研项目资格等方式。同时要建立科研档案系统,把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作为晋升职称、选优评奖、申请科研项目的基本条件,可以在一定期限内采用学术不端行为一票否决制,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从长远的角度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从而遏制学术不端行为。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