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关于表现主义的简析-大专文秘毕业论文

时间:2012-03-16 14:36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2 点击:

大专文秘毕业论文     法律文秘专业毕业论文    文秘专业毕业论文   涉外文秘毕业论文
  A.表现主义简介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一个流行于20世纪初复杂的文艺流派。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之初的北欧,以德国为中心的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艺术革命。表现主义艺术以尊重个体生命感性存在为诉求,以强调革新精神的普遍理想为宗旨,成为欧洲文化特定时期的一股强大的艺术势力。客观的讲,表现主义在建筑学内的影响大大不及其它艺术领域那般轰轰烈烈,也没取得瞩目的成就,但是表现主义却和现代主义建筑的源头——包豪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表现主义运动在建筑学内虽然没有引起强烈的呼应,但是我们不敢说表现主义对现代建筑没有深远的影响。
  B.包豪斯的表现主义时期
  1919年,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国民议会在魏玛首次召开,开始了短暂的德国魏玛共和时期。同一年,包豪斯第一任校长瓦尔特?格罗庇乌斯在魏玛宣告国立包豪斯的成立。1933年,随着希特勒的纳粹政府在柏林登台,历时十四年的魏玛共和国宣告结束。
  这就是包豪斯短暂的历史。根据本文论述重点,我们将包豪斯分为表现主义时期(1919-1923)和构成主义时期(1923-1933)。
  1.穆泰休斯(Hermann Muthesiuo)vs凡?德?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
  20世纪初的德国设计界受到来自英国两种风尚的强烈影响。一种风尚是以1851年,园艺师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建造的水晶宫问世为标志,鼓舞了一部分人对工业标准化的美学憧憬;另一种则来自对于水晶宫现象另一部份人的不同反映,其中以拉斯金(John Ruskin)和莫里斯(Wilhelm Morris)为领军人物,前者哀叹机器文化中手工艺的诗意丧失,后者则致力于复苏拉菲尔以前的中世纪手工艺传统。这股思潮引发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英国手工艺运动。在这两股不同风尚的思潮影响下,德国的设计界在迈入现代主义大门伊始,就处在一种挥之不去的深刻矛盾中。在这样的背景中,1907年,在穆泰休斯,弗里德里希。诺曼和卡尔。施密特的筹划下成立了德意志制造联盟。联盟成立的目的皆在反对德国的保守主义和保守手工艺者集团,提倡工业标准化生产和设计行业的结合。这种从一开始就存在于联盟内部的分裂性集中表现在穆泰休斯和凡?德?维尔德的争锋相对的观点上。凡?德?维尔德认为穆泰休斯所强调的工业标准化是对艺术家个性自由表现的灾难。1914年,穆泰休斯在科隆举办的联盟博览会上发表的十点纲领,成为两人观点的彻底分裂的标志。最终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来自英国的两种思潮在德国的土壤上扎下了根,找到了不同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这种相对的观念也来自德国文化浪漫和理性的双重性。
  2.左右摇摆的格罗庇乌斯
  在上面已经提到在穆泰休斯和维尔德之争
  中,格罗庇乌斯明确的站在后者阵营中。格罗庇乌斯在1919年通过竞争当选为包豪斯的校长不能不说与他在这场论战中所持立场有很大关系。因为,格罗庇乌斯的推荐人正是维尔德。
  “让我们建立一个崭新的行会,其中工匠和艺术家互不相轻,亦无等级隔阂。让我们共同创立新的未来大厦,它将融建筑,雕塑和绘画于一体,有朝一日它将从成百万工人手中矗立起来,犹如一个新的信仰的晶莹的象征物伸向天国”(魏玛包豪斯宣言,1919)实际上,该宣言的原则早由以表现主义建筑师而着称的陶特在1918年底发表的艺术劳工委员会的建筑纲领中提到。由此,格罗庇乌斯形成了他的所谓“整体艺术作品”的思想,可以说格罗庇乌斯在任期间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乌托邦的理想。
  一方面坚定不移的抱着“整体艺术作品”的乌托邦理想,另一方面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早期的标准化生产的老路上,罗庇乌斯就是这样左右摇摆于表现主义和标准化生产之间。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暧昧的态度,才使得包豪斯多坚持了几年,而没有过早的夭亡在紧张的政治环境和紧迫的经济状况中。
  3.伊顿的统治
  约翰。伊顿是包豪斯表现主义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位教师。他的言行和思想毫无疑问的左右着这个时期的包豪斯,甚至他古怪的信仰也吸引了部分学员的追随。伊顿所主持的初步课程使步履蹒跚的包豪斯站稳了脚跟,并使得这门本来是作为初步训练的辅助课程成为包豪斯最具吸引力的核心课程,一直延续到包豪斯的最后时期。
  伊顿着手设计了初步课程,这当今各建筑院校普遍采用的入门课程在当时相当的新颖。伊顿的目的是要通过这门课程,使得每个学生内心沉睡着的创造性都解放出来。他要求学生做的两个练习特别重要。第一个是对质感,图形,颜色的感知力训练;另一个要求用韵律来分析艺术作品,目的是为了让学员把握原作的内在精神和表现内容。隐藏在课程背后的是伊顿本人的一种神秘主义指向内心的倾向。
语数外学习投稿     https://www.360qi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