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从系统学和生态学角度看国外城市建设

时间:2014-03-14 11:10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城市建设品质的关注日盛一日,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现代城市强调的是城市发展要充分融合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因素,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现代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更要注重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从系统学角度来看,现代的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多目标、多层次、多功能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现代城市建设要从城市整体出发,首先要注重城市中物质要素的建设与完善,除了居住区、商业设施、工业设施等最基本的城市组成要素外,还要注意完善与特殊人群有关的各种设施,如盲道、坡道设计一定要合理,方便残疾人士使用,同时,现代城市建设还要提高科技含量,多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使整个城市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其次,现代城市更要注重提升其文化内涵,在建设新城的过程中,保留城市中的文化遗迹与古建筑,改变“千城一面”的现象,使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代城市建设更要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一点,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建设是为城市中的人服务的,所以,现代城市必须“以人为本”,所有的建设都要以让居民满意和幸福为目的。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以人类技术和社会行为为主导,以生态代谢过程为经络,是受自然生命支持系统所供养的人工生态系统。-b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为人,其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对周围自然生态系统会产生很大影响,其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较小,其稳定性主要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因此,现代城市要努力向生态城市的方向发展,扩大城市的绿地面积,将绿色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做到“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利用”的3R原则,减少建设所结合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经验,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应不断改进。首先,要因地制宜,将符合地区特色的城市规划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其次,政府要重视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并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最后,一定要将公众囊括到城市建设过程中,群策群力,才能将城市建设得更好。
 
  社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建设与城市的建设息息相关,综观国外社区发展的历史,不难总结出如下这些经验:首先,国家政府对社区发展进行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组织与管理体系,使整个社区建设与发展都能井然有序地进行。其次,社区群众为实施自己的目标而结成自治性组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自愿奉献业余时间的志愿工作者,包括社区工作者、教师、学生、居民及各专业机构中的专业人员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社区建设的资金来源,政府财政投资占绝大比重,其余为社会捐赠和非营利性活动收费。城市居民在国家的资助下自发地组织起自治的社区发展组织,自己解决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因为社区的建设而显得朝气蓬勃。这些先进的观念及做法都是值得我国的城市建设者借鉴和学习的。
 
  现代城市要想让市民在城市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就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可以自由呼吸的公共空间,在高楼林立的世界中可以找到大自然的感觉,让市民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之余可以畅快地释放压力,国外就有很多国家和城市成功的例子。以人为中心的环境和空间,以人性化的街道景观增加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魅力,是提高城市吸弓l力和活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德国哥廷根市和慕尼黑市通过环境整治将旧街道改造成步行区,禁止汽车通行,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电车由地铁代替;70年代日本横滨、神户等城市,在城市中心区沿河流建设了一系列公共散步道,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美国大城市的环境整治主要以中心区的步行街区的改造和再建为主,多个城市都已经把中心区的主要街道改造成步行街,步行街普遍提高了中心区开放空间的环境质量,增强了其舒适性。美国开始于20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对其城市环境与景观建设一直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开辟林荫大道和建设城市公园,形成城市的“肺”,一直作为良好的传统继承下来,以致后来的城市结合中心区开辟了许多小公园、小广场,根据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创造休息、交往的宜人空间。西方国家利用城市地下铁道和市郊快速列车的建设,缓解道路紧张状况和停车场的压力,同时结合城市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组成覆盖全城的高效快速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中心区的可接近度,大大缓和了城市中心的交通矛盾。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保护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没有文化的城市只是钢筋混凝土堆砌起来的机器,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不会被人铭记。因此,城市建设中的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已经变得刻不容缓。韩国政府、社会团体、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奖惩办法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各级政府大力保护全国具有传统文化技能、民间文化艺能或者是掌握传统工艺制作、加工的最杰出的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他们财政支持,同时给予他们用于公演、展示会等各种活动以及用于研究、扩展技能、艺能的全部经费,为了让他们的技艺能不断地传承下去,还设置了“以师带徒”的制度。韩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除了制定相关的法律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民众的自主参与。韩国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要求中小学生有到文化遗产保护比较完好的“民俗村”体验生活的学习经历。这个经历与考试成绩同样重要,是学生升学、考评、毕业的重要依据。传统的祭祀仪式、风物游艺,至今还是韩国人民现实生活以及精神和信仰的一部分。正确识别和对待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专门的学养和知识,因此,民俗学者的参与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的智力保障。除此之外,韩国还十分重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现代观光旅游业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面对国外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理论与实践的相对缺乏的实际,我们应该从国外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中获得有益启示,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全面的眼光对待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要以人为本,重视物质要素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兼顾保护与更新的城市建设策略,从生态的角度出发,以环保的眼光对待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不仅要做到代内公平,还要充分考虑到代际公平,促使整个城市向着智能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社科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