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时间:2013-03-02 10:48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2006年,北京、天津、武汉、广东等数十名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联名发出了一封《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呼吁国人慎重对待圣诞节,抵制西方文化扩张。一时问,中西方文化交锋、对峙的局面被推至风口浪尖,坊间关于是否抵制西方节日、西方文化争执不休,愈演愈烈。

  支持者、反对者各有说辞,互不相让。不可否认,传统节日是传播主流社会文化最为直接的载体,由它宣扬和渗透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尤其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在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西方“普世价值”的思想入侵时,我们更应提高警惕,慎重考量,盲目抵制和全然接纳都是不妥的。在中西方文化的博弈中,要占据思想意识的上风,社会主义国家就应当弘扬民族文化,夯实思想基础,着重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认同人手,以此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011年1O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全体中央委员参与研究、部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会议。会议在总结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战略举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创造和奋斗力量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现代化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而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方向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关键地位,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可以说,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文化中的引领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认同感,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先进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意识形态实际上是文化的中心内容。中西方文化的交锋,涉及到的实质内容是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较量与斗争。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简介,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J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会呈现出多样性,自社会主义建立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我国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2007年1O月召开的十七大上,党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引领我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就把握了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的方向,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实质。”L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层次、五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贯通,有效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党和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价值体系的选择。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通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团结了各方力量;通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精神动力;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它既涵盖了最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了基础层次或者说是道德最底线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整体层次分明,内容详实,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的道德准则。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平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什么文化方向,推动什么文化建设,都关系到党和国家建设的全局。在中国,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制度属性决定了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道路,而核心价值体系正是维护这一道路的思想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方向,体现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要求,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现代化建设中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它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囊括了社会主旋律的文化,同时也涵盖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而这恰恰都同核心价值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内在相容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命源泉和灵魂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和关键。

  首先,我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进程中的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f导文化朝着先进的方向发展,在抵制腐朽文化的¨时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使全社会达成思想共识,朝向共同繁荣的局面发展。其次,先进文化所具有的体现社会先进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利益这一特质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民族精神及创新精神的提倡才能得以实现。中华民族要实现生产力社会化大发展这一任务,迫切地需要全体国民团结一致,以昂扬的斗志和勇于创新的面貌投身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将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熔铸在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去;而共同理想是最能代表社会各阶层利益也最能被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拥戴的理想信念,是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持。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提倡的道德观念是任何时代中都符合社会进步潮流的道德标准,是规范和引领社会的进步力量,也是与社会主旋律完全相符的。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和核心内容,决定了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环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从来都是物质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共同发展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从早期的“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的认识到晚年“人类获得了‘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两种生产力”的思想,都深刻的阐释了文化作为生产力重要构成这一论点。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任何一个健康平稳、和谐繁荣的国家和社会,都需要两条腿走路,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或着说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有效配合。尤其是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中促进物质文明和经济增长的功效愈发明显。这就使得国家间的竞争不能只注重物质领域的建设而忽视、轻视甚至无视精神领域的发展,否则终将陷入恶性发展的泥潭中,思想层面中价值观的泛滥、意识形态的崩溃所导致的文化软实力的坍塌,都会使国家在国际竞争和生存中,迷失方向,丧失主动权,成为其他民族文化的附庸,甚至亡党亡国,无法挽救。

  1998年,联合国通过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这就预示着未来人类社会的竞争将会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彰显出的蓬勃生命力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当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提升文化生产力的水平,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影响,全体人民形成了合理的价值观念、崇高的精神信仰、完备的知识体系,随之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意识增强,巨大的生产热情、创造力,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得到觉醒,这些因素一旦激发将会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从而反作用于文化建设,大大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建设,从而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稳定社会,促进和谐的支撑力量。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党第一次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对应提了出来,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清醒的意识到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地位和作用,它所提供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是不可或缺和不能替代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

  和谐社会的构建首要的是明确和保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一过程必然要坚定的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总揽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这是当代中国顺利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其次,和谐社会的基点是人的和谐。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人只有首先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即实现自身全面、自由而协调的发展,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使整个社会和国家呈现出健康、有序、和谐的态势。人的发展中所包含的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而在健康价值观的影响下,人的智能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能实现很大的提高,也才能逐步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从而推动和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