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整合集成高校科技资源推进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时间:2014-02-08 10:23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高校三大职能是教学、社会服务及科研。我国高校已将教学、科研作为手段,将服务社会定位为自己的最终目标。高校开门办学服务社会,促使自身发挥各社会功能,提高办学知名度及人才培养契合度,拓宽施教领域。但目前北方高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与产业发展要求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多数高校还是以传统的培养人才和科研为主,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比较滞后。
 
  一、高校推进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物流与行业发展的结构矛盾性目前北方区域内物流运营模式封闭,对物流资源整合聚合程度低,导致高校搜索物流资源信息途径不通畅,信息来源有限,合作层次低,领域窄。高校对物流发展的态度不明确,物流企业抵触高校等第三方的介入等因素,使得高校物流与地方物流企业形同陌路,导致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结构呈现矛盾性。
 
  (二)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低目前北方区域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较南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低。北方区域内自动化高架库少之又少、电子标签检索系统应用程度层次低、准时制应用范围窄等,导致物流系统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行业内竞争、技术手段等因素,北方物流多采取封闭式信息运作,没有实现行业内数据交换平台,信息数据交换难度大,标准化程度低。
 
  物流从业者专业水平不高是区域物流信息化、制动化程度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行业内40~50岁老员工占45%左右,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很低;30~40岁员工占35%左右,他们有中级信息技术水平,但系统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差,难以胜任现代物流自动化和信息化工作任务。
 
  二、整合集成高校科技资源推进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一)高校物流推进产业发展,突出“十修”特色
 
  1.“区域性+行业性”双修高校物流特色办学应满足区域与行业需求。北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略微滞后于南方物流,例如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高端物流经理人缺乏等。为解决此问题,高校物流应调整专业方向,增加适合区域物流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研发与转化,主要是将高端设施设备转化,使之适合北方物流区域特性。例如北方区域内自动化立体仓库和电子标签拣选设备应用的很少,高校应先期模拟培养适用的物流立体仓库操作员,这类毕业生不但要能熟练操作这类高端设施设备,还要具有简单维护与维修设施设备的能力。
 
  2. “基础型+技能型”双修高校将“服务社会”作为办学立足点,创建“基础型+技能型”教学体系,为区域经济培养输出高技能专项复合型人才。物流发挥城市配套功能,低端服务性岗位较多,岗位需求为“基础型+技能型”。高校物流特色办学横向突出技能型,利用高校和企业物流实训基地资源,重点增强在校生物流基础岗位技能实训教学深度与广度,完成毕业生在校期间的“以岗代培”,完成毕业生“熟手”输人物流平台;纵向突出基础型,有效整合高校实训资源和社会资源,搭建高校培训平台,面向区域内有培训需求的基础群体,为其提供岗位技能和信息技术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 “大众型+基层型”双修高校物流特色办学服务地方经济,面向大众开门办学,为社会基础成员提供培训平台和资源。目前北方区域经济增长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期,城镇化和新农村处于建设期,而建设成员中大部分为城市下岗工人和农民,此时高校应突出大众化教育特色,有义务面向基础和低端劳动者,承担为区域经济输出技能型复合人才的责任。创新区域性学习中心,为其提供进修教育、培训平台和资源,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并强化文化素质,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4. “企业型+协同型”双修立足服务北方经济发展,高校物流特色办学重点强调企业型和多方协同型。企业型是指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有企业参加,高校服务社会必须面向企业。高校社会服务面向企业,完善并强化“办学+育人+就业+发展”
 
  校企合作模式,使高校、企业、毕业生等多方共赢。协同型是指创新“多方协同体系”,将企业、政府、高校、行业协会构架到一个资源平台中,突破各方之间的壁垒,整合各方的有限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5. “多层型+多元型”双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特色存在差异性,要求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突出特色。北方区域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和上升期,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高校特色办学需要契合北方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与走向,强化“发展化”服务意识,主动适应并创新服务形式,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需求,满足当前需求服务。
 
  (二)创新“立体化知识平台”,优化教育体系服务性1.创新“区域新技术新技能推广与培训基地”模式高校有义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与区域内行业企业共同承担新技术、新技能的推广。例如物流中的电子标签拣选技术推广,本模式首先构架多方协同(行业、企业、协会、高校、政府等多方)框架,高校作为主体方,掌握北方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于2010年引进区域内首套电子标签拣选模拟设施设备,培训专项设施设备操作员工;2011年某物流企业接受高校电子标签技术推广,共同研发该技术的转化途径,同时接收高校专项输送的毕业生;2012年该物流公司成功应用电子标签拣选设施设备,实现商品拣选自动化。高校不问断为企业新技术、新技能推广提供专项技术支持,确保新技术推广的可持续性与高效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创新“区域学习型社会基地”模式高校作为知识的源泉地,传播知识是义务,其传播对象不应仅是学生,而应是区域内全体需求者。例如物流作为城市配套功能,服务城市中的每个角落、每个人。北方物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更加需要高校物流发挥“区域学习型基地”作用。将高校与行业内资源有效整合后,面向区域内全体需求者,在立体化知识平台上不间断、有层次、全面地提供理论知识和技能经验资源,为需求者提供全方位知识供给。
 
  (三)精准定位,特色培养
 
  1.定位明确,重点建设特色品牌专业高校应密切关注区域内市场、行业、企业、技术等的发展变化,关注人才需求数量和结构变化,敏锐反应市场对人才供求涨落和长短线转换,重点建设一批社会服务性强、专业技能领先、就业领域广的特色品牌专业。品牌专业建设需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满足岗位职业需求。
 
  2.引领新技术,优化课程体系为实现引领推广专业领域最新技术的目标,高校要站在专业领域学术前沿,洞悉行业产业新技术、新知识和新工艺,实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例如北方区域内75%的物流作业为人工分拣,自动化分拣系统应用非常少,导致作业效率低下。为推进物流行业发展,高校物流需要引领行业新技术,同时确保该技术与现有行业资源和技术之间进行有效转化与匹配。例如商品性质不同,选用自动化分拣设备需要调整不同参数,这需要高校在新设备推广时与行业企业共同研发创新技术转化的有效途径。
 
  (四)高校特色科研,优化区域经济智力支持1.强化科研与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契合深度与广度高校特色科研将“推动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作为出发点,强化服务地方社会功能,确保实用l生和前沿性。高校实时掌握各种途径信息和需求,使科研工作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研发、科研成果推介和转化整个过程不失真,避免课题研发与成果转化途径不通畅的弊端,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行业进步的需要。
 
  2.创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途径为确保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高效生产力,高校应创新搭建多方协同科研平台,注重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课题组成员中的企业成员一定要发挥作用,在课题立项、开题、调研、策略对策研究、转化方法途径研究、转化预期分析、转化后期功能配套等方面全程参与,发挥主要作用。科研课题要将成果转化作为一个主要研究点,进行重点研究,同时在循环研究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协会、政府资源平台,做好成果转化推广、问题预判、成果试运行、成果转化预期分析等工作。
 
  (五)优化政府职能,高效发挥高校服务地方职能1.创新政府主导型多元化对话机制政府和高校间沟通顺畅,能促进高校高效地服务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地方政府构架行业内各方面需求方和供给方对话平台,促进供需双方及时交流与研讨信息,发现双方契合点,研发双赢型共建模式,促进协调发展。政府和高校之间应稳定对话,使双方能掌握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掌握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与科技等方面的要求。
 
  2.创新“多方协同评价体系”
 
  地方政府依托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搭建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社会评价体系,搭建信息沟通、岗位需求、状况评价反馈等信息平台,让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人才和科研项目供给与需求相互满足。多方协同高校毕业生质量审核评价体系能帮助高校和毕业生直接获取就业社会评价,拓展高校科研研究范畴,提供多元化就业机会。
 
  3.创新“多元化创业基地”
 
  地方政府发挥职能优势,面向区域内高校相关专业和区域内全体成员,与企业和高校合作设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有盈利功能),开设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基地面向区域内全体成员开放,提供参观、培训、咨询和实践场所与设施设备。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