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借鉴澳大利亚能力本位思想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

时间:2014-01-06 10:54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相关研究中高职衔接是一个有着强烈实践诉求的问题。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通过高考选拔的高中生和通过“3+证书”选拔的中职生两种。高职院校一般只准备一套针对高中生源的专业教学计划,对中职生源也实施相同的教学计划。实际上,对于高职开设的部分课程或部分教学内容,不少中职生早已学过,重复学习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是不经济的。这个弊端是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没有良好衔接造成的。随着中职生源不断增多,中高职衔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急需改进。“五年一贯制”、“3+2分段教学”等中高职衔接方案应运而生,对解决中高职衔接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在于课程衔接。中高职课程如何避免重叠、中高职课程如何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层次差异是中高职课程衔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的研究难以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由于教育体制和国情存在差别,诸如美国、英国 、澳大利亚 等国家在职业教育衔接方面的先进经验,并不能直接应用到中高职课程衔接上。另一方面,以能力为本是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国内的中职学校、高职院校都分别有成功实施的经验。
 
  中高职课程衔接能否在能力本位的思想方法下进行一体化设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衔接体系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学教育间有灵活的沟通渠道,经过精心严密的设计,整个教育体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资格认证框架(AQF)、能力为本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先前学历认证((Accreditation ofPrior Leaning,APL)共同保证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高效衔接 (图1)。(一)国家资格认证框架在AQF中,职业教育由低至高分成一级证书、二级证书、三级证书、四级证书、文凭、高级文凭共6个层级。职业教育除主要由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承担,高中可承担一、二级证书的职业教育,大学可承担文凭和高级文凭的职业教育。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没有中职、高职之分,但层级设置更为复杂。
 
  (二)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方法以能力为本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思想。对于一个专业,首先通过行业的积极参与开发出相关就业岗位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一般包含若干能力领域,每个能力领域下再细分出若干能力单元。开发某个资格课程时(图1实线所示),先明确该资格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即从能力标准中选取一系列能力单元构成该资格的能力组合,再把能力转化成科目(可以一对一或多对一)。
 
  完成一个资格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级别的证书或文凭。这里的“课程”更接近于国内的“专业”。
 
  一个专业的各个资格课程构成灵活多样的培训包(TP)。
 
  (三)衔接方法澳大利亚实行学分制。在完全学分制下,高中和TAFE、TAFE和大学、TAFE内部都可以进行衔接。澳大利亚推行能力为本的理念,淡化获取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学员报读一个资格课程前,可通过先前学历认证确认其已经具备哪些能力,从而直接获得相应的学分,免修相应的科目。学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起点,在提升资格时无需进行重复学习,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图l虚线所示)。
 
  (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衔接的经验借鉴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很好的“柔性”,培训包的设置非常灵活,能够高效完成“多品种、中小批量”的人才生产。这种柔性来源于资格课程对能力要求的可组合性与可选择性。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一方面消除了课程内容的重叠;另一方面,能力组合的数量和难度使各个资格的层次差异得到明确的表达。
 
  三、基于能力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方法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衔接的根基是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在借鉴澳大利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能力本位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方法。
 
  (一)专业能力标准的开发在设计专业课程之前,首先要开发专业的能力标准。专业能力标准的制订,需要政府与行业积极、广泛的参与,以保证其权威性与职业导向。根据该专业相关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确定相关的能力领域,每个能力领域下再细分出能力单元。在确定能力单元时,应注意其粒度与难度,粒度过大不利于区分难度,粒度过小对这个层次的能力划分并没有什么价值。
 
  (二)能力本位的中高职课程一体化设计能力标准开发出来后,需要把能力单元转化为课程。能力到课程的转化一般采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不适宜采用一对多的形式(意味着该能力单元可以进一步划分)。假设有A、B、C、D共4个相关联的能力单元,且A、B为中等难度单元,C、D为高难度单元。在不考虑中高衔接时,容易出现把A、B、C组合成一门中职课程、把B、C、D组合成一门高职课程的情况,从而导致中高职课程内容存在较大的重叠(图3)。进行中高职课程一体化设计时,应只把相关联且难度相当的能力单元组合成一门课程,即把A、B组合成一门中职课程、把C、D组合成一门高职课程,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叠(图4)。同时,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层次差异可以通过能力单元的组合来得以体现。
 
  (三)制订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计划把能力转化成课程后,可进一步确定课程的课时、学分,根据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制订教学计划。目前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可采用“3+2分段”方式进行,即在中职学习3年后,通过对口自主招生选拔的中职生进入高职再学习2年即可专科毕业。“3+2分段”是一种集中办班的模式。实际上,如果把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与学分制贯彻到位的话,中职生源只要申请免修就能避免重复学习,从而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四、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 以网络专业为例下面把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思想应用到网络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网络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系统运营维护、互联网应用开发等领域。中高职的网络专业都面向相同的工作岗位,但对学生的人才培养规格应当有层次上的差异,中高职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广度、深度上应有明显区别。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其具备综合布线施工、网络设备与网络终端安装调试、网络系统日常维护、网页制作与发布等专业技能,对应的职业资格等级为技术员、项目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网页制作员等初级资格;对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其具备网络系统方案设计、项目管理、信息安全维护、系统管理与优化、动态网页设计、网站架构设计等专业技能,对应的职业资格等级为助理工程师、助理项目管理师、高级网络管理员、网页设计师等中级资格。
 
  按照能力本位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方法,邀请众多行业专家对网络专业的职业能力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开发出网络专业的能力标准,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能力、IT专业具备能力、网络系统集成与运维和互联网应用开发共4个能力领域。在每个能力领域下,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细分成一系列能力单元,并进一步把能力单元转化成中职或高职的课程,从而实现网络专业能力本位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表1)。以能力组合来设计中高职的课程,有效避免了网络专业中高职课程的内容重叠,也使网络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层次差异得到明确的表现。结语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在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在借鉴澳大利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能力为本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方法。通过开发能力标准、”v力组合来设计课程,有效避免了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叠,也使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层次差异得以体现。把能力本位的思想应用到网络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中,制订出网络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其实施情况良好。
 
  本文是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