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社会经济的当代发展

时间:2013-01-02 14:10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经济论文,主要阐述了社会经济的当代发展,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1 社会不经济

  经济学负外部性理论指出,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了不利影响、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当成本。这造成收益和成本代价的不对等而必然社会效益的下降。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更深入地指出,理性追求最大利益的个体行为最终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恶果。科斯从产权角度,以“公地悲剧”阐释交易费用。引起“公地悲剧”的原因是,只收益不担责体制。公共产品的产权不明、非排他性,形成了“人人共有,实际无人所有”的产权所有人缺位,使得人人“搭便车”。而它带来经济的外部性后果,无人承担。利己与利他相背离、个人收益与社会成本相分离,对社会造成损害而最终伤害个人自己。当每一个理性的人都试图扩大自己的利益,施外部性于社会,无限制地扩大社会成本时,其最终结局是全输。“公地悲剧”实质是单个人理性集聚形成社会整体的非理性结果。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及经济的疯狂发展既造福了人类,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尤其是环境恶化、资源溃乏、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暖、草原退化、社会失衡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地威胁着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2 社会不经济的表现

  2.1 道德的滑坡,社会庸俗化与异化 崇尚才能、技艺和成就,市场法则与理性利益盛行,这种内在动力,排斥一切思想、文化、道德、社会素质。一切以赚钱为目的,精神、境界、格调、品味都顾及不得,“排它性物质主义的宗教”面前,都招架无力。在发展主义下,社会进步成了一个陈腐的东西,没有价值、社会进步。对于是与非、对与错的问题,不关心和不回答。放弃最终价值,理想主义的抽象的终极的价值目标变为现实具体的价值目标。不择手段,破坏社会规则和秩序。不协调、不平衡、不持续发展外,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和严重腐败。腐败群体化、高层化、巨额化。温情脉脉、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已一去不复返。甚至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了,车轮后凄哭的小悦悦,没有人施以援手。“只要有利可图,这些体面的公民就会拆毁整个世界”[1]。“把消费变成需求,把破坏变成建设的能力”。人成为他人、物的奴隶,亦成为自身卑鄙的寡廉鲜耻的行为的奴隶,资本、金钱、物欲的奴隶。

  为追求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与魔鬼做交易。科学所培育出冷冰冰的斤斤计较的理性计算精神,以道德中立加速发展着人类自我毁灭的力量,社会管理趋向非人性化的工程化控制,对人本身的迫害和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科学技术以及各种创新发明大大减少人类的劳动,增加更多的物质财富,应使人获得更多的自由,但现实是又造成了许多人的堕落、放荡、颓唐与穷人的贫困。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际关系紧张,引发了人的多重精神压力。现代人际疏离,竞争激烈,生活紧迫,压力重重,人的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和孤独。心灵的苦闷、痛苦、烦恼、焦虑、悲哀、愤怒、冤屈、压抑等,无处倾诉、找不到爱护。

  科学技术反而使劳动复杂化,体力劳动不断被脑力劳动取代,简单劳动不断被复杂劳动取代。生活的复杂化,付出的更多,以及生活成本的提高,并非生活质量的提高。英国学者拉尔夫·费夫尔说:“我们拥有了财富却并不感到幸福,这难道不奇怪吗?我们拼命地奔跑,只是为了能够站得更稳,当真正的幸福之源出现时,我们却经常向另一方向张望,期盼经济竞争中的下一次挑战”[3]。

  爱因斯坦曾论述:“试设想,一个不很开化的印第安人,他是否不如通常的文明人那样丰富和幸福?我想并非如此。”他指出:“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应用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们绝大部分是一天到晚厌倦地工作着,他们在劳动中毫无乐趣,而且经常担心吊胆,惟恐失去的他们那一点点可怜的收入。”

  2.2 资源的耗费,环境的破坏 资源紧张,以战争和非战争方式,争夺生存资源,经济战争常态化,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激烈,曾经两次的世界大战,争夺资源的经济战争,现在以表面“和平”的没有硝烟的方式,继续激烈的进行着。

  科学技术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在无情地摧残着生态平衡。“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一个旺盛生长的癌细胞是在正在走向自身的灭亡”[4]。机械化生产、社会化生产、非理智(发狂)扩大化生产(扩大到全球)、不可逆转不可遏制的生产、能源化生产、科技化生产、创新性生产,片面物质化生产,大量制造,大量消费,大量制造垃圾,进一步加重了污染,愈演愈烈,环境污染成为当今社会中心问题。

  臭氧层空洞扩大;酸雨、酸雾扩散面积加大和频率急骤增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化学药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含海洋污染),河流、海洋污染,不少河流成为“死河”,近海水域赤潮频繁发生,海水变质;土壤污染,食物污染。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地退化、江河断流,生态系统失衡,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生态灾害加重。气候变暖,降雨减少,土地干旱化。物种、生物多样性破坏。

  孙立平发问:一百年之后,地球将成为什么状况?还能剩下什么?可以说毫无疑问,空空如也,百孔千疮,一片废墟。

  2.3 两极分化,社会矛盾加大 GDP增长压倒一切,不致力于营造优质高效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环境,将大众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公众福利、等涉及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公正目标边缘化、市场化,而对土地、金融、交通、城市建筑、开发区审批、各种许可证审批权力等软硬资本紧抓不放,设租寻租,权钱交易。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人民增收乏力、基尼系数居高不下,贫富差异过大,人民不能享有发展的成果,反而成为发展的受害者。严重的两极分化,失业下岗人员,社会下层弱势群追问:经济发展跟我有什么关系?

  虽然在两极分化上污染上资源枯竭上达成了共识,但由于地球是大家的,利益是个人国家民族自己的驱动下,在措施上根本难以达成一致。发展的负效应仍然进一步扩大着。

  2.4 难以为继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资源储备、环境质量是构成人的福利的要素。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增长、发展的效益。

  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的巴比伦王国,因生态环境的破坏,过早变成了一片废墟。古尼罗河文明如今已是荒漠一片,成了流星。西方文明是通过技术、贸易等因素造成一种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征服,是不可持续的。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污染和其他无法恢复的生态破坏,罗马俱乐部报告《增长的极限》,宣告了这一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