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语用学在文学作晶等效翻译中的应用

时间:2012-11-20 11:32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在接下来的这一部分,我们就几个译文的分析,来看优秀译文是如何达到语用等效翻译的。

  1原文:如学他们猴在马上。

  译文一: Don't ride a horse like those men.

  译文二: You don't want to go clomping around the country-side like ape son horseback with those horrid men 。(霍克斯)

  在《红楼梦》的出黯场面中,王熙凤叫贾宝玉“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一个“猴”字活灵活现。若译成“Don't ride a horselike those men”,就失掉了艺术性,达不到原文要传达的凤姐 这个人物的个性特点的效果,而霍克斯的译文就再现了凤姐既泼辣又亲切的感觉,完整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从而达到了语用等效翻译。

  2原文: One dollar and eighty-seven cents.That was all. (The Gift of the Magi)

  译文一:一元八十七分,那就是全部。

  译文二:一块八角七分,总共就这么多。(王仲年)

  在《麦琪的礼物》的开篇,作者就用这样的表达来表现罗拉的穷困,一句“That was all.”充分地给读者呈现了罗拉的无奈。译文一虽然也如实的译出了原文的语言,但在表达效果上却远远达不到原文的效果,平铺直叙的语言作为这样一篇小小说的开头并不合适。我们再来看译文二,前半句译成“一块八角七分”不但更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而且通过对这些钱的描述更能表现主人翁的贫穷,为后文做下铺垫。后半句“总共就这么多”又把罗拉的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认为,译文二在语用等效方面做得更好,不仅传达了原文的文字表面信息,还保存了语言的深层含义,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语言的语用功能。

  3原文:一一“很好。不用瞎担心事情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

  -一“么事的桂圆?”妻子没昕清楚他的话。(现代小说《追求》)

  译文:一一“He gave me very good news. We need not worry about a job.l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a member of a commit-tee”

  一一一“What's a common tea? ”asked the wife,who onlyvaguely caught the sound.

  原文通过妻子的回答“么事的桂圆?“,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不知“委员“为何物的普通农村妇女的形象。在译文中,妻子把“ committee”听成了“common tea”,和原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用谐音来刻画妻子的形象,而且原文的读者和译文的读者所获得的妻子形象是相同的,译文不但做到了语言的翻译,还保留了原文的文学属性。

  4原文:It'sagloomy thing,to talk about one sownpwL with the day breaking. Tum me in some other direetion before I go.

  原译文为“不过,在天亮时谈个人的往事,真扫兴。在我离开前,把我转到别的方向吧。“该译文拘泥于原文句式,一词一句地仿照原文,不仅末能达意,而且生硬别扭。

  根据语境前提,“在天亮时谈个人往事令人扫兴”,不难推断出下文是换个话题的意思。这句就直截了当地译为“我走以前,谈点别的吧”,更简洁明快。

  从上述我们谈到的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我们对文学作品中等效翻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等效翻译正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翻译中,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赏析时也可以使用等效翻译这一理论。好的文学作品的译文是要充分保留其原文的审美属性,传达原文用语言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包括表层的意思和深层的含义,以及通过语言传递给读者的言外之意。这样我们在译文学作品的时候,就要注意尽量做到语用等效,因此,语用等效翻译的理论在我们实际的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