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体现

时间:2012-11-11 10:44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狄更斯对法国大革命的了解主要来自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虽然狄更斯对《法国革命史》深入研读,但是他的眼光却仅局限于卡莱尔的关于报复性行为的思想,狄更斯虽然肯定了这场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但不能正确理解其社会意义和历史进步性。狄更斯说:

  "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一一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一一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

  可见,{双城记》这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讽刺英国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描写了革命暴力的恐怖场面。作家一方面警告了荒淫残暴的英国统治阶级和为富不仁者,一方面也对那些企图以暴力抵抗保证的人民提出警告。狄更斯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彻底否定暴力革命,认为革命是人民群众单纯的抱负行为,这种暴力会造成新的灾难,不仅无情地惩罚了罪恶的贵族阶级,也残酷地杀害了无辜的人民百姓。狄更斯表示,法国大革命是被压迫,受侮辱的人们愤怒的结果,这是几个世纪的封建制度下积累下来的,因此革命人民的反抗是可以被解释的。但他本人却不能接受这种革命暴力所带来的恐怖状态,根据他的说法,革命人民的这种暴力反抗虽然可以消灭统治者的罪行,但同时也殃及了无辜百姓,这种革命的恐怖令推行暴力的人更为暴力,人民的生命将无所保障。

  因此,狄更斯在小说中极力描写了革命人民以暴抗暴的疯狂性与盲目性,甚至小说中出现了很多革命者杀人和革命者错杀无辜的场面。在狄更斯的笔下,一些革命者被描写成为暴徒,德伐石太太也被歪曲成为自由复仇者欲望而没有一点慈悲之心的"母老虎"。狄更斯细致地描写了德伐石太太这→"为人民复仇的形象",他认为德伐石太太多年所坚持的革命的精神就是复仇。实际上,德伐石太太在经过了全家被迫害的惨痛经历后,在荒淫残暴的统治者的暴行中已经陷入了凶残冷酷的思想深渊,她不仅要杀害厄弗里蒙地,还要杀害与厄弗里蒙地有关系的所有人,甚至遍及到正直的马奈特医生。德伐石太太这种人性的复仇是非理智的,她只是借革命之手来达到自我复仇的目的,因此不能作为革命人民的代表。

  同样,当狄更斯在描写那些怀着深仇大恨的革命人民镇压了巴士底狱曾杀人如麻的监督和司令时,他写到:

  "可怕的黑色人海,高扬着毁灭的狂浪,一浪又一浪,它的深度是不可测的,它的力量是前所未知的。汹涌澎湃的无情的海呀,复仇的呼声呀,以及在受苦的熔炉中锻炼出来的一直没有丝毫怜悯之色的僵硬面孔呀。"

  可见,狄更斯为革命人民反抗之势感到惶恐和不知所措。他详细地描写了法国政府财政大臣老孚龙被革命人民发现装死后,武装的革命人民恨不得将他撕成碎片,人民毒打他,在他嘴里塞满了稻草将他吊死。狄更斯虽然十分憎恶无恶不作的老孚龙,认为惩罚老孚龙是罪有应得,但是L方面又认为革命群众的做法十分过火。在《双城记》中,狄更斯不止→次地描写了巴士底狱官员死在革命人民的暴行中、投机商人因群众唾骂而惨死街中的场景等,所以狄更斯认为"自从圣巴尔托罗缪大屠杀以来,法国历史上还不曾有过这种规模的政治屠杀"。但是实际上,法国大革命是广大群众为了建立新的政权而破坏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暴力行动,这种暴力行动本身就带有恐怖色彰,在这种恐怖之下的人们为了自保必须毁灭别人,正如法国革命者布丹说"与狼一起嚎叫则更明智。"这就是革命发展的必然性。所以说,狄更斯在描写革命人民复仇过程中盲目和疯狂行为时,扭曲了法国大革命的暴力,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