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2-11-02 10:26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由"非职业化"过渡到职业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蹦而就。因此,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必须有清晰的发展路径和健全的制度保障。

  1健全体制,规范管理。体制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 核心,)1阪畅、合理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体制是学生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改变辅导员队伍的"非职业化"现象,先要解决的是体制问题。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二是辅导员队伍的配备问题。一般来讲,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学生工作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与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在这一前提下,明确辅导员的体制归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队伍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化落实教育部精神,建立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体制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编制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高校领导对辅导员工作理解存在偏差,致使辅导员配备比例偏高。面对大学生日益复杂的情况,辅导员需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因此辅导员的配备必须得到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保证一名专职辅导员。配备的比例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不低于200: 1的要求,使得辅导员能够有时间有精力创新工作,提高思 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改变观念,完善制度。观念更新是解决问题的又一关 键。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需要得到各方的重视,特别是校领导的重视,需要主管领导从观念上确立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思路。制度的完善是搞好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保证,应该尽快

  出台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任职规定、岗位职责、考核办法等,对辅导员的留任程序、任职资格、工作范围、权利义务、职责目标等做出具体规定。除这些基本制度外,应该逐步推行辅导员任职资格证书,提高任职资格条件及待遇标准,改变他们在与专业教师的竞争中处于科研劣势的实际情况,及时落实职务上的待遇。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相对于学术骨干和专业教师的 培训和培养,学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和培养重视还远远没有到位。一些高校领导对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导向只在于"无事就是有功",只要学生不出乱子,工作就做好了,花更多精力和费用用于辅导员的培训和培养都是浪费。相比之下,国外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大多都经过了较为严格的专业化培训,特别注重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的培训,在管理和服务学生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因此,应该完善辅导员的培训。通过岗前培训"、日常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化培训等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建立各个层级的辅导员行业协会使其成为辅导员开展工作交流、讨论的平台,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4合理分流,解决出路。首先,明确辅导员职业的学科 归属,开设辅导员专业方向,根据高校学生工作的需要,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如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党团建设、社团指导、园区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等。其次,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衔接机制。对符合条件选择从事教学科研岗位工作者,对转入教学科研岗位聘任同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辅导员,对本校专业教师转入辅导员工作岗位者,对具有博士学位者担任辅导员工作一定年限愿意从事教学科研工者,等等,应当予以肯定并在政策上予以保障。再次,对工作一定时间并表现优秀者由部门向学校组织部门或由学校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对愿意到校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同志,学校组织部门向外推荐和输送。

  5严格考核,政策激励。实行辅导员科学考核制度,严 格辅导员实绩考核。根据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激励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考核体系。要特别重视在重大事件和关键时期对辅导员的表现进行考察和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并作为岗位聘任的依据之一。

  坚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吸引力,从而使他们产生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这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建设,逐步建立起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科学的工作规范、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的教育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使辅导员成为学校中不可或缺、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优秀人才能够终身从事的事业,逐步使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背景,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敬业精神、较强工作能力、深厚学术素养的职业辅导员队伍。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