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论宋诗教学艺术探新

时间:2012-10-14 14:07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 点击:

  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和智慧。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中,从《诗经》经汉魏、六朝至盛唐,诗歌发展到极盛,其间虽经数变,所谓"诗言志"之本,"赋、比、兴"之体,"温柔敦厚"之诗教相沿未失,故历来只有含蓄蕴藉的抒情诗才算"正宗",而唐人又以他们前无古人的非凡才气,把它推向了古典诗歌艺术的顶峰,因而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的审美风范。

  那么宋诗则是在唐诗基础上再造的新的辉煌,数量上,宋诗约25万首,是唐诗的5倍。诗人约11000人,称得上名家辈出,诗派林立,宋诗也因此成为中国诗史上唯一能与唐诗相提并论的一代诗歌。但是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唐诗宋词比较熟悉,可对宋代诗歌却只知道极少数作家和有数的作品,感觉到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出现严重的缺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摸索,希望能够探寻出-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弥补长久以来所形成的认知的偏差和知识结构的缺失。下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长久以来,宋诗似乎是很为一些人鄙夷不屑的。唐诗与宋诗的短长优劣,乃是千百年来的一桩公案。八百余年,或者是尊唐抑宋,或者是崇宋贬唐,孰优孰劣争论不休,而无结论。而钱先生《谈艺录》中指出"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指出不能仅以朝代之别而分唐、宋诗之优劣,明确地指出唐诗、宋诗只有风格特征之别,而无优劣之分,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蒋心馀《辩论》也云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可以用苏轼的两句诗来比唐宋诗"短长肥瘦各有度,玉环飞燕谁敢憎?"唐诗就似杨玉环,宋诗有如赵飞燕,谁能说她们哪个美哪个不美?她们都很美,不过各有各的气质和风度罢了,唐宋诗亦如此。那么,唐、宋之间风格特征的区别在哪呢?钱钟书先生概括为两句话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也就是唐宋诗比较,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各有所长、各有特点。

  (-)从总体美学风趣上看,唐诗主情,以韵胜,宋诗主理,以意胜。宋诗以"理趣"为特征,唐诗以"情韵"为特征的,《诗词散论·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腆;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以写景抒情为主,即便是要叙事说理,也是将其寓情于景之中;而宋诗以叙事说理为主,即便要写景抒情,也是寓理于景,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苏轼之诗,奔流狂放,从这两位诗人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唐宋之诗的区别。唐人写景诗,纯粹的写景,就算李白把想象容人诗中,也只是对景的→种烘托。而宋诗则不然,苏轼的豪放,在很大程度上加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举例来讲:同样写山,李白把我们带入一种美景中,展示了一幅壮美的江山胜景图,末尾两句则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让我们随他一起感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美景,好像我们也置身其中。而宋诗却不是这样,苏轼写庐山的景象,在结尾却在做"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叹,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加入其中,议论包含着感情,使议论有血有肉。做到"理"与"情"的结合。同是写水,唐诗中李白用了自己的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那种瀑布得气势写的淋漓尽致,苏轼则不同,结尾处加上了一句自己的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就是以文学和才学为诗的一种表现。诗中议论包含在情境之中,使议论带有情韵,做到理与景的结合,使议论具有高度概括性,唤起人们元限联想,做到理与事的结合。

  (二)唐诗浑然天成,宋诗精于技巧。唐诗亲近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仅是诗歌风格自然美的表现,也是唐人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打动人心的正是率真而质朴的情感。正因为如此,唐人写诗任情而作,不事雕饰,自然浑成。庸代之诗作或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那么浪漫飘然;或如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么凝重沉厚;或许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气时"那么幽寂恬静;或如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那么浓色重彩。但都是让人读之琅琅上口、灵性天成、妙语偶得。无论是良辰美景还是满目仓捷,无论是欢心喜悦还是迷茫悲情,在唐诗中表现的都是那么丰满、自然、顺畅。

  宋人则贴近生活,其创作诗歌工整、精巧,同时,宋人学唐诗词法、语言与技巧更为精细。唐诗多以强烈的激情去感受现实生活,重视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和描写,显得博大深厚: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才学为诗"多用典,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唐人或慷慨激昂,直言胸臆,或深沉委婉,托物抒情,给人一种典雅醇厚、空灵洒脱、浑然夭成的感觉。作者在表达情感倾向时多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显得率真蕴藉;而宋人主要是"资书以为诗"广征博引,引典用故,讲究元一字无来历,显示了宋人高度的学术水平。下面以杜甫和黄庭竖为例,两人不仅同为大家,而且诗风相近,把两人的作品比较,于同中见异,更能体现唐宋诗之别。把杜甫的《登高》与黄庭竖的《登快阁》进行比较,两首作品都是登高望远的遣怀之作,杜诗纯用自然意象,先勾勒一幅凄清哀凉之秋景,再结合自己的身世遭遇,于是穷愁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苦之情也就自然流出,充塞于天地之间。

  正所谓看似景语,实则情语,兴象玲珑,境界浑成。而黄庭坚的《登快阁》起手即用典,痴儿了却公家事上二《傅咸传》上的一个典故弓启有-自嘲之意。第二句"快阁东两倚晚睛"呼应诗题,一个"倚"字即呈现出一种轻松愉快之情,与杜诗恰好相反。四句是景句。落木大"气兰组意象联合'构成一幅气象高远的山水秋色阁,可以说境界开阔'也较为恰当地显现了诗人那种轻松愉快的情感。虽写"落水",却无悲秋之叹。

  "澄江一道"、"月分明"两意象相连,也给人以澄净开阔,赏心悦目之感。然而与杜甫"无边落水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黄诗更显精心雕啄,好像是"作"出来的。黄诗后囚句几乎句句用典,表达的意思比较复杂,似是知音难觅之叹,又似是愤世嫉俗之情,还流露出归隐江湖之意。

  本文有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