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把握音乐教学的主动脉

时间:2012-09-25 16:48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 点击:

  我们应挖掘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使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培育情感,锻炼其审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最初,可选择一些脸炙人口的名歌名曲,如:(我爱你,中国》、《黄河大合唱》、《我的太阳》及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打破学生对欣赏音乐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能昕懂音乐。在方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欣赏-首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听辨不同的乐器,分析作品的段落、风格等。音乐可以赋于学生展现情感的空间,情感的交流又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切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多地情感体验。

  二、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情感的理解性

  想要准确表达一首作品的情感内涵,光有热情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准确的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例如歌曲《十五的月亮),从歌曲的歌词来看,描写的是军人和军人的妻子两个人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一个在边关守卫边疆,另一个在家中照顾孩子、父母,为了祖国做贡献,丈夫的军功章有丈夫的一半也有军人妻子的→半。我们仔细的分析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个词、每一句、每一段,都能够看出-对恩爱的夫妻,为了祖国一同奉献,歌曲中饱含着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从旋律的发展来看,前面仿佛是深情的诉说,节奏平稳,旋律优美流畅,中间部分曲调逐渐推起,表达了情绪的兴奋和内心的美好,到了歌曲的后半部分,随着音高的升高,高潮出现,强调了丰收的果实和对祖国的贡献有着两个人的共同的奉献,结尾的旋律又变平缓,饱含着军人对妻子的赞叹和认同,尾声以一个单音的"啊"的旋律变化,带出了全曲的情感总结。有了这些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上的认知,我们的学生才会准确的把握情绪,完美的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推荐阅读:《教师教育研究》

  三、运用体验式欣赏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式欣赏方式则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中心,调动自身联觉的各种感知完成整个欣赏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体验情感和情绪是最重要的,通过想象的活动来理解音乐所描述的各种内容。当然,这种体验式的欣赏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比如当我们欣赏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时,也许我们并不知道这首乐曲的内在含义或写作背景,同时对作曲家的生平也不了解,但只要我们听到终乐章《哈利路亚》时→样会被感动,会觉得肃然起敬。显然,我们被→种激昂、肃穆的感情听打动。有些音乐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去加以体验,并与乐曲所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由此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例如舒曼的钢琴组曲《儿童情景》表现的是对儿童时代生活的美好回忆。我们在进行昕赏时,也会勾起自己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音乐中活泼的旋律,让人感受到童年的天真烂漫,以及无忧无虑的游戏生活。这种欣赏方式要求欣赏者是具有丰富、深刻的感情内涵的人,并且情感知觉敏感,这样对音乐的体验才更深刻。

  四、运用音乐来陶冶情操培育情感

  以音乐来陶冶情操,培育情感是非常见效的。司马迁说过"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音乐"感心动耳,荡气回肠",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等这些音乐大师或以悲枪、或以忧郁、或以欢快、或以雄壮……激荡着人们的心弦,对这些音乐的欣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丰富的情感。

  如,贝多芬的《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暗的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等典型的风格在此-览无余。评论家们更是将这首乐曲比作"火山的爆发"、"花岗石河床中的熔岩"等等。而贝多芬自己在回答学生关于这部作品的内容时说"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描述的是人与大自然争战,人通过自己的意志和智慧战胜大自然,贝多芬的《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也正是表现了这样的情感。根据高尔基的回忆,列宁非常喜欢这首奏鸣曲,曾经称赞道:

  "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1日此的一部音乐著作,如果能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和理解,则不难增强学生与艰难困苦做斗争的精神。

  五、结语

  《标准》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同时也说明了音乐教学应贯穿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的学生主动参与与和谐发展。

  本文由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