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核心期刊进行评定的时候,建立科学的评定标准是评定成功的关键。这些标准能够具体的反映出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如被论文引用量,被索引量、被文摘量、发行量、流通量、网络下载量等等。

  1992年评定的3个指标,即载文量、文摘量、被索引量、被指引量。当时,合适的统计源很少,且大多为书本式工具,只能进行手工统计,统计量巨大,客观上不存在采用大多的评价指标。

  1996年版和2000年版采用了6个评定指标,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这些提高了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作用。此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统计源数据库,为评定指标创造了可能性。

  2004年版采用了7个评定指标,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用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录率、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取消了载文量的指标,以降低论文数量在评价中起的作用,增加了他引量的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期刊质量的评价。

  2008年采用9个评价指标,即被索量、被摘量。被银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

  2011年核心期刊的评价仍采用这9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银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但是修改了影响因子、学科基金论文比等的计算方法,将字母从学科论文载文量,从而能更为准确的反映整本期刊对学科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具体算法如下:

  学科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某学科论文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所发表论文的总数

  学科被摘率=该刊统计当年发表的某学科的论文被摘录的总次数/该刊统计当年发表论文的总数

  学科基金论文比=该刊统计当年发表的某学科的基金论文数/该刊统计当年发表论文的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