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种类很多,包括有论著、评论、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等, 但基本、 广泛、 有代表性的是医学论著。论著或称原著,是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等方面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学术性文章。下面给大家介绍医学论著的写作与规范,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着重讨论有关论著写作的几个问题

  一、基本要求

  一篇好的医学论著,应该具备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一)创新性:也称独创性、先进性。要求论文的学术内容有别于 过去已交流、已发表的文献, 应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比如在基础研究方面,选题要新,方法先进,有新发现和新观点; 在临床研究方面, 病例更多,随访观察更具体细致,诊断治疗有创新或更好,提出新见 解等等。当然,有些课题是引进、消化、移植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科学 技术,以及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本地区、 本专业、本系统的实际问题,只要对丰富理论、 促进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有作用, 这类论文也应视为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二)科学性:科技论文一定要有科学性,没有科学性的论文是无 任何价值的。 科学性就是客观真理性或真实性。 每一篇论文内容的科学性,主要取决于文章必须做到取材可靠, 科研设计合理。选用的方法先进和正确, 设对照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的结果或临床观察结果要忠于事实所得。分析讨论、论证有说服力,不能主观臆测。

  结论要医学论文有充分论据, 不可空谈或抽象推理。 同时概念要明确, 符合辨证逻辑,不能杂乱无章。

  (三)实用性:医学本身是一门应用科学。 除了少数纯理论研究外, 绝大多数的论著性文章, 都应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研究才有意义。 事实上,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指导作用越强,就越受读者的欢迎。

  (四)可读性:撰写科技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贮存新的科技信 息,让他人利用。因此, 科技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写作, 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如果一篇科技论文失去了规范化和可读性, 那就将严重降低它的实用价值。 如果文章错漏百出或者可读性很差, 甚至会使人怀疑它报道的研究成果是否真实可靠。

  二、基本结构

  无论是临床研究抑或是实验研究的科技论文, 医学论著的写作结构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即:前言,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这种结构格式称之为四段模式。 当然这种格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作者可根据文章的实际内容与篇幅长短灵活掌握。

  (一)前言:或称引言、导言。是写在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纲 领性作用。 撰写前言应扼要地交待文章所述问题的来龙去脉, 内容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依据, 问题的性质如何, 研究的目的历史背景及本文的重要研究结沦,等等。

  ;前言” 是医学论文为给读者预备知识, 并借以引起他人阅读下去的

  兴趣,因此写作上要特别注意精炼, 开门见山而有吸引力。对历史的 回顾应避免烦琐。一般前言不宜写得太长,通常删 300 字较合适。前言也无须列出标题,方法等。

  对实验性研究的论著来说, 要交待用什么具体实验对象, 用什么具体实验方法来收集数据和验证假说。 具体地说, 这部分应明确交待实验对象的特征, 实验条件和观测指标; 交待对象是否真正经随机抽样分组,是否有足够例数, 对照比较组间非实验因素条件是否相同或相似, 等等。这部分的内容对于文献已有报道的方法, 只需简单提一下并用角码注明并在文末附上文献出处即可, 不要占过多的篇幅; 而作者有所改进的方法,应详细具体描述改进部分,其余从略。

  对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而言, 为了让读者检验本文结果的真实性及实用 性,需要交待清楚病例选择标准, 一般病例资料, 随机分组情况等等。治疗方法要具体准确交待, 使读者从中了解有关治疗措施有无可行性。疗效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也应在此处交待清楚。

  医学源于生物科学, 因而特别重视研究中对比和随机, 并进行前瞻性

  的探讨研究。 临床研究原则上同样也要求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 为了研究一种新的诊断、治疗方法,一般应有新方法组、原有标准方法组 和对照组。 但是,临床研究有很大的特殊性, 一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病人的利益, 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试验与观察; 另一方面临床情况复杂,变动因素难以控制。因此, 实际上许多临床研究是回顾性, 难以做到事先严密设计,并严格执行。为了弥补这种缺陷,临床研究应使 观察的病例尽可能多些,分组尽可能细,以提高可靠性和可比性。凡 属保证科学性和提供重复验证的必要信息应尽量列出, 而无关的资料

  明来源并列文献。

  (三)结果:这是论著的核心,为文章所要报道的中心内容,由此 引出推论与结论。在临床论著中,常称为治疗效果或随访结果。 基础研究也好, 临床研究也好。 此项内容均应要求如实地准确交待经过审核后用统计学处理过的观察数据资料, 而不要求把原始数据全部端出来。未经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记录数字, 叫做原始数据。统计学处理主要就是使原始数据从难以理解变为易于理解, 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隐藏在其中的某种必然规律。

  对疾病的临床经过及预后, 要特别交代是否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 随访率多高应明确 (一般随访率应大于 80%);对影响预后的外加因素 (如接受过其他多种治疗 )进行哪些调整,结果如何,等等。临床报道一 定要强调有足够的随访观察, 随访结果应尽可能具体详细, 评价结果的标准也必须明确。

  结果部分的统计图表是为了帮助表达研究结果的内容,但很占篇幅, 故凡是能用少量文字能说明的,好不用或少用图和表。

  统计表的制作要注意简明扼要, 表要附有表题,表的标目排列要合理, 表内不应标有单位名称 (如%、例、只、mg 等等,如需要附单位名称, 则应集中写在标目的后面 )。统计表一律要编号 (序码数目使用数字, 不用文字, 并要与正文表号一致 ),并安插在文字叙述的附近位置上。当今的期刊都采用三横线表 (顶线、标目线、底线 ),表中一律不用竖线。每栏的数字计量单位应致,同一表中小数的位数应统一。 小数

  计学处理结果中在表中列出。 其中各栏均不得有空项, 凡未取得结果者均以; , ”表示,并作表下注明。

  (四)讨论:讨论是论著中的重要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结

  果做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和理论性分析。 讨论的写作可以多种多样, 通常讨论的问题可归纳为: (1)阐述本文研究的原理与机制; (2)说明本项研究材料方法的特点; (3)分析论文结果与他人的异同及优缺点; (4) 根据本文的结果提出新假说、 新观点; (5)对研究中意外发现及相互矛盾的数据及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6)对各种不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和 评价; (7)阐明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8)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等等。当然,篇论文通常只讨论其中某些方面, 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讨论必须立论严谨, 紧紧扣住该文研究的结果,突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认识、新见解。千万不要作空泛的讨论,也不要 将讨论写成文献综述。 引用文献是为了论证自己的论点, 罗列文献而不作分析是毫无意义的。 若果把讨论写成是重复过去的文献, 甚至是抄袭某些教科书内容,那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三、基本写法

  为了使论文规范化, 198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对科技论

  文的撰写和编排格式作了规定。 医学论著的写作包括以下的内容: (1) 文题; (2)作者署名; (3)摘要与关键词; (4)正文 (即文章的引言,材料与方法, 结果,讨论四段模式 );(5)附表附图; (6)志谢;(7)参考文献;

  (8)脚注与附录; (9)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