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1年以来在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已经结束治疗的正畸病人7O例,其中男33例,女37例。年龄12岁~35岁。其中安氏工类患者24例,安氏Ⅱ类患者37例,安氏Ⅲ类者9例。拔牙患者29例,未拔牙患者41例。选择的标准是:①每位患者有完整的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错胎类型、治疗方法及病历资料。②治疗前后曲面断层片(Orthophos XG 5口腔全景曲面断层X射线机,德国西诺德公司生产),均为同一台机器拍摄,拍摄距离及条件采用同一标准。③正畸治疗由同一名医师完成。④排除系统疾病病人,颌面畸形病人、牙外伤、牙周病、根尖周病、阻生牙病例。

  1.2 方法牙根吸收评估采用姜若萍等制定的改良根吸收分级标准。0度:无可见的根吸收;1度:轻度吸收,根尖变圆钝模糊或者有毛边;2度:中度吸收,锥形轮廓消失,根尖部可见窄的锯齿线,吸收至1/4根长;3度:重度吸收,根尖部消失,末端变平,可见明显的宽的锯齿线,吸收超过1/4根长。记录每位患者上下颌左侧第一磨牙至右侧第一磨牙共24颗牙齿的牙根吸收情况,假如患者需拔出第一前磨牙或者第二前磨牙则剔除该牙前后记录,共有140张曲面断层片被阅读,涉及1564颗牙齿。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等级分布以及治疗后牙根吸收因素比较做 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按发生根吸收的牙数计算,治疗前发生牙根吸收的牙数占总牙数的6.77 9/6,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牙数占总牙数的44.43%。治疗前后牙根吸收各等级分布见表1,治疗后牙根吸收比例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正畸治疗后男女性别在牙根吸收中无明显差异(P>0.05),错殆类型相差不大(P<O.01),拔牙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比例及严重程度要明显多于未拔牙病例

  3 讨 论目前大多数文献对牙根吸收的评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量测定, 即通过影像学技术如根尖周片、平行投照定位根尖周片,全口曲面断层片等直接测量牙根的长度;另一种是定性检查,即按牙根吸收程度分级。因为正畸治疗前后很多牙齿由唇倾或者舌倾转变为正常的冠倾斜,使这些牙投照在胶片上的长度会发生变化,而且曲面断层片是非定位摄片,不同牙位行变率也不同,即使校正了曲面断层片的放大率,也会造成较大误差。有学者认为曲面断层片夸大了根吸收,程度达20%或更多。我们采用的是按牙根吸收等级程度来评估牙根吸收的一种改良式分级法,形态学上测量比较简单,但无具体数值的定义以及检查者判断差异使不同检查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我们采取同一人观察,尽量减少了主观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很多学者也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一般而言,影响正畸所致牙根吸收无外两类因素,一是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包括遗传、性别、年龄、健康状况、错牙台类型、牙位、牙活力、牙根形态、治疗前牙根吸收情况、自身不良习惯、牙外伤史。二是跟正畸治疗相关的因素,包括矫治器的类型、正畸矫治力大小、牙移动方式和范围、拔牙与否、正畸治疗持续时间。

  有研究显示尽管患者个体差异大,但牙根吸收有较强的家族易感性,属多基因遗传。过敏体质、哮喘、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以及钙磷代谢异常患者更易发生牙根吸收。年龄和性别是否与牙根吸收有直接关系的讨论很多,结果不尽相同,传统的观念认为牙根吸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近年的研究证明患者的年龄与牙根吸收无明显关联性,而且多数相关研究认为正畸源性牙根吸收并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一种错牙台畸形在矫治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牙根吸收,牙根吸收多发生于切牙,上颌中切牙容易出现牙根吸收,其次为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但由于安氏Ⅱ、Ⅲ类患者在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距离大,发生的转矩大,而且此类牙根结构与牙周膜及骨的关系,易于将矫治力传递到牙根尖,造成牙根吸收。

  动物实验证明不同的力值对牙根的吸收有不同的影响,吸收程度随着力值的增大而增大,大力使牙骨质的弹性和硬度下降,造成速度更快、程度更深的牙根吸收,而轻力则可有效控制牙根吸收。

  We|tman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办法,将正畸源性牙根吸收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显示矫治力大小可对牙根吸收产生影响与轻力相比,使用较大矫治力可使牙根吸收发生的几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正畸治疗中推荐使用轻力,但必须注意考虑牙根的表面积,力值在200g以内,间歇地施加外力更符合细胞的生理状态,有利于牙齿的健康,这也提醒正畸医师合理使用正畸矫治力,尤其在安氏Ⅱ类患者中,要注意Ⅱ类牵引的力值和使用范围,有利于更好的达到功能、美观的效果。在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中,治疗持续时间与牙根吸收有紧密联系。长时间的颌间牵引会使受力牙如尖牙、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风险大大增加。与不拔牙患者相比,拔牙患者发生牙根吸收的机会更多,这可以推测拔牙患者会需要更多的正畸治疗时间和牙齿移动距离来关闭间隙。长时间的治疗往往反映错黯畸形的严重程度,当然困难的治疗方案、复诊的中断、患者的不配合也可能导致治疗时间的延长,引起牙根吸收,应该说错殆畸形的严重程度与牙根吸收是紧密相关的。

  正畸源性牙根吸收有高发生率和低严重率的特点,有报道发生率可达96%,但牙根吸收超过5ram的仅1 ~5 n。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后的常见现象,虽然大部分牙根吸收属轻中度吸收,并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严重牙根吸收会导致牙松动,甚至脱落,造成危害。对于高风险牙,正畸医师应密切观察临床及X片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及正畸矫治力大小,尽量减少牙根吸收,以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