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专业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关于高尿酸血症中医治疗用药规律的阐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法 以万方数据库为主库,检索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录的高尿酸血症中医药研究相关文献,包括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专家经验等类型文献。检索词为;高尿酸血症”和;中医”为检索关键词。

  1.2 纳入标准纳入有关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方药记载的文献,文献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

  1.3 排除标准排除综述性文献;自拟方仅有方名,没有明确药物组成;同一处方从不同研究角度发表的文章,只取一篇。

  1.4 资料处理方剂组成中及其加减的药物均予统计;对文献中同一味中药但是采用了不同的名称者、中药的功能分类均依照《中药学》和《中药大辞典》_4]所载标准整理。将所有收集的文献及处方药物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MicrosoftExcel的筛选功能分别筛选出常用药物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检索结果从上述数据库中共检索出相关文献后通过全文阅读,参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终筛选合格文献102篇。

  2.2 文献中所用中药功效分析在入选的102篇文献所用以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共计178味,依据《中药学》中各论的分类原则,按照《中药学》中各论的分类原则,共分为17大类,利水渗湿药19种,出现频率21.36%;清热药28种,出现频率17.57%;补虚药29种,出现频率15.34%;活血化瘀药19种,出现频率13.50%;祛风除湿药21种,出现频率1O.29%;其余为解表药、化湿药、化痰药、平肝熄风药、泻下药、收涩药、理气药等分类。

  2.3 高尿酸血症常用药物分析从102篇文献中整理出178味中药,总用药频次为1030次,使用频率大于1 的药物有24味中药,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是土茯苓46次,使用频率4.47%;薏苡仁44次,使用频率4.27 ;萆解41次,使用频率3.98%。

  2.4 高尿酸血症常用药物药性及药味频次分析所有药物涉及9种药性,居于前三位的是平、温、寒。所有药物涉及10种药昧,居于前3位的是甘、苦、辛。

  2.5 高尿酸血症常用药物归经分析所有药物归于l2经脉,使用频次共计2642次,居于前3位的是肝经、脾经、胃经,共占49.25%。

  3 讨论本文共选出合格文献102篇,其药物功效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类别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除湿药,从用药类型可以初步判断高尿酸血症主要与感受湿热之邪有关,日久则痰瘀阻络、肝肾亏虚,这与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有相吻合之处;并总结了一些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如土茯苓、薏苡仁、萆薜、牛膝、苍术等,说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则。

  药物性味统计分析显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药味主要是甘昧、苦味、辛味,共占77.78%。其中甘味占31.79%,甘味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的作用。

  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病之本,甘味能补、能和、能缓,能调节阴阳的平衡。苦昧药居第二,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燥湿、坚阴的作用,湿热浸淫是本病的重要病机,需要苦味药泄之。

  辛味排第三位,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脾失健运,助湿生痰,痰湿内阻,影响气血运行,久病多瘀血内生,辛味药可使血脉通畅,气血运行。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中药药性主要是平、温、寒。肾为先天之本,然;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随着年龄的增加,肾气渐衰,气虚则邪凑,所以本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肾虚不能化气利水,致湿浊内停而成本病,故高尿酸血症以肾虚为本;脾为后天之本,生痰之源,主运化水谷、水湿,脾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血、水运行障碍,酿生痰浊,则发为本病,故脾虚为本病之根。用温补药以健脾补肾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病若不早期治疗,使病程迁延,湿浊内蕴,久而成瘀,湿毒瘀滞日久,郁而化热,终导致痛风急性发作,主要以痛风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此时当用寒性药物以清热治疗。

  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归经分析显示,药物归经前4位的是肝、脾、胃、肾。说明本病受累脏腑重在肝脾胃肾,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以致筋骨失养。此外,脾虚湿热不化,亦能损伤肝肾,致肝肾亏虚,从另一个方面再一次说明肝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故健脾利湿、补益肝肾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治法。

  通过对高尿酸血症中医治疗用药规律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同时从另一方面证实了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