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仪器与试剂美国安捷伦6890气相色谱仪,配置FID检测器。盐酸文拉法辛原料药(重庆康乐制药有限公司产品),乙腈、甲醇(ScharlauChemieS.A),乙醚(迪马公司),异丙醇、乙酸乙酯、甲苯(重庆川东化工有限公司),四氢呋喃(成都金山化学试剂厂),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色谱柱:Inowax(30m×0.32lxln'l×0.25m);检测器: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汽化室温度:

  150℃,检测器温度:250℃,进样量:1L;柱温:程序升温:起始柱温40℃,保持7.5min后,以5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20℃,保持3.5min;载气采用高纯度N,,流速1.5mL/min,分流比为10:1。

  2.2溶液配置

  2.2.1内标溶液的配制称取乙腈0.2528g,精密称定,置250mL容量瓶中,用N,N一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备用。

  2.2.2空白溶液的配制精密移取纯化水1.0mL置10mL容量瓶中,用N,N一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混匀即得。

  2.2.3标准储备溶液的配制分别称取乙醚,甲醇,异丙醇,乙酸乙酯,甲苯,四氢呋喃各0.5081g,0.4987g.0.5008g,0.5152g,0.2039g,0.2077g,置于同一个25mL容量瓶中,用N,N一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混匀。再精密量取该溶液5.0mL置50mL容量瓶中,用N,N一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昆匀即得标准储备液。

  2.2.4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精密移取标准储备液及内标溶液各1.0mL,纯化水1.0mL置同一10mL容量瓶中,用N,N一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混匀,得到标准溶液。

  2.2.5供试品溶液的配制取供试品约1.0g,平行称样两份,分别置10mL容量瓶中,加入内标液和纯化水各1.0mL,用N,N.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混匀。

  2.3系统适用性试验单独进空白溶液,证明该溶液对溶剂测试无干扰;单独分别进样每一个需测定的溶剂及内标的标准品,记录色谱图,确定各溶剂的出峰顺序及保留时间;配制残留溶剂测定的标准溶液(包含所有待测溶剂的}昆合溶液),进样并计算分离度以确认所有溶剂间无干扰。将标准溶液加入到样品溶液中测试,确认可能出现的杂质对溶剂测定无干扰。结果如图1所示,所有相邻溶剂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符合规定,确定所需测定的六种溶剂及内标溶剂均可以很好的分离,并且不会受到来自溶媒及可能出现的杂质干扰。

  2.4检测方法的验证

  2.4.1线性关系考察按确认的各个残留溶剂的含量范围,配制6个不同浓度的溶液,每个浓度进样2次,记录色谱图,求出各浓度与其对应的主峰与内标物质峰面积响应比值的平均值,以二次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表1)。

  2.4.2小检测限测试配制各溶剂的标准品溶液,逐级稀释该溶液,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直到符合S/N=3的标准,计算各溶剂的小检测限。乙醚、四氢呋喃、酸乙酯、甲醇、异丙醇、甲苯的小检测限分别为0.1205、0.2050、0.3553、0.4432、0.3650、0.4836~g/mL。

  2.4.3小定量限测试配制各溶剂的标准品溶液,逐级稀释该溶液,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直到符合S/N=10的标准,计算各溶剂的小定量限。

  乙醚、四氢呋喃、酸乙酯、甲醇、异丙醇、甲苯的小检测限分别为0.4016、0.6832、1.1844、1.4775、1.2165、1.6120Ixg/mL。

  2.4.4精密度测试连续进样标准溶液6次,重复进样各溶剂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表明重复进样各溶剂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的RSD小于4%,精密度良好(表2)2.4.5回收率试验第一步,配制待测溶剂的3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3个浓度分别为:小定量限浓度点(低浓度)、样品溶液通常被检出的浓度点(中浓度)、标准溶液浓度点(高浓度)。第二步,定量称取样品12份,9份样品溶液中分别定量添加第一步中3个浓度的溶液,每个溶液加3份,制成准确度验证溶液。另外3份作为空白对照。第三步,每个浓度点平行测定2次。计算每个浓度点每个溶剂的平均含量。第四步,计算每个浓度点的加样回收率,结果为97.6~102.7。

  3讨论进样方式的确定和溶剂、内标的选择:为消除基质效应对残留溶剂测定准确性与精密度的影响,应首选内标法。N,N.二甲基甲酰胺为理想的溶剂,且对6种被测溶剂均无干扰,故选用N,N一二甲基甲酰胺为溶解介质。乙腈溶液浓度稳定持久,是良好内标物;色谱柱的选择:在其他柱色谱系统下,7种组分中往往有3~4个组分因分子极性较为相似而使色谱行为差异不够明显,而选用Inowax色谱柱,则能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wmP;残留溶剂测定法”的相关要求;色谱条件的确定:测定时,柱温的选择是关键,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可以改变峰形和出峰速度。我们终选择先在柱温40℃维持7.5min后,使低沸点组分流出,逐渐升至120℃,维持3.5min,加快高沸点组分流出,取得满意的分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