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专业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关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康复作用研究,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肝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对无法手术切除肝癌患者的有效、普遍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口]。由于介入治疗经动脉插管注人造影剂、大剂量抗癌药物及栓塞剂,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甚至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同时,肝动脉介入治疗术对患者是一强烈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康复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和效果,以减少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l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消化科2007年l1月至2009年4月首次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男3O例,女2O例,年龄4O岁~72岁,中位年龄55岁。

  1.1.1纳入标准:根据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癌I临床诊断标准》,选择多灶型、癌肿直径4~10cm的肝癌晚期患者5O例,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肝功能异常等。

  1.1.2排除标准:(1)肝功能严重障碍、凝血机能减退、大量腹水或重度肝硬化;(2)门静脉高压伴逆向血流以及门脉主干完全阻塞,侧支血管形成少;(3)合并肝脓肿等感染;(4)癌肿占全肝70以上;(5)白细胞<3×10。/L;(6)全身广泛转移;(7)全身情况衰竭。

  1.2治疗方法

  1.2.1分组情况:50例患者中,2O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30例行肝动脉大剂量化学抗癌药物(TAD治疗。将上述两种治疗按入院单双顺序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8例患者行TACE,17例行TAI;对照组:12例行TACE,13例行TAI,每组介入治疗各25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背景、经济情况、婚姻状况、用药、病情等方面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2术前处理:介入治疗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宣教:人院时与两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针对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情况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进行介入治疗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宣教,对患者高度关注问题给予详尽解答。术前带患者到手术室外参观,向其描述手术室的环境、设备,以及术前麻醉方式、术中配合技巧等相关问题,解释患者的疑虑,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康复组同时增加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认知干预:(1)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对患者讲解有关医学知识。告知患者肝脏:是早实行肿瘤栓塞治疗的脏器之一。肝脏是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正常肝组织的血供85左右来自门静脉,15来自肝动脉,而肝癌组织的血供98为肝动脉,大约2为门静静脉,当肝动脉栓塞血供切断时肿瘤出现了坏死而正常肝组织不会受太大影响。

  同时向患者讲解seldinger插管技术,局麻下穿刺右股动脉,将导管导入肝动脉,血管造影证实无误后,灌注大剂量化学抗癌药,这样到达肝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比一般周围静脉给药时高出1O~3O倍,对肿瘤杀伤力强;另一方面,化疗药流经身体其他部分的药量少,使全身副作用减少。由此患者可明确了解介入治疗原理、操作过程,对治疗增加信心,由焦虑变为安定;另外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使患者正确对待手术。(2)向患者介绍本院在介入诊疗方面的雄厚技术力量和先进仪器设备及手术医生水平。(3)向患者介绍我科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或安排疗效好的术后患者用自身的真实感受去帮助患者消除术前的恐惧心理。行为干预:教会患者分心法和自我放松法,使其能自我调控情绪。术前指导患者边听音乐边进行深呼吸,慢节律呼吸放松训练,每天2次,每次30min。

  1.2.3术中处理:术中随时观察两组患者情绪反应,尤其在术中遇到插管困难、注药不顺利或手术时间延长时,要安慰鼓励患者,解释此情况系个体差异所致,医生会设法解决。康复组患者运用术前训练的分心法和自我放松法,调控和稳定情绪。

  1.2.4术后处理:对两组术后患者产生的各种心理顾虑,如焦虑、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给予详尽解释。康复组随时评估患者现在或潜在的心理问题,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1.3评定与观察指标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列进行心理评定,将2O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分数相加即得到粗分,以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为标准分。

  SAS分值越小焦虑程度越轻,反之焦虑程度重。

  两组患者于人院时及术日晨进行问卷调查,让患者仔细阅读问卷的指导语,限制30min内完成。

  介入治疗开始,即注射抗癌药或栓塞剂时测评生命体征。术后第2天、第3天评估患者的疼痛及恶心呕吐情况。疼痛:患者诉无痛或稍有疼痛可以忍受为A级,有皱眉、牙关咬紧、表情痛苦、出汗或叫喊为B级。恶心、呕吐:患者遵照护士的饮食指导进食后无恶心、呕吐为A级,有轻微恶心,无呕吐为B级,进食后即呕吐为C级。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表l、2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表3计数资料为多组构成比的检验,采用RC列联表资料的Y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值比较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呼吸变化情况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3天腹痛、恶心、呕吐程度与发病例数构成比。

  3讨论肝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疗法,能缩小肿瘤,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时间。它具有安全、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

  但首次行肝动脉介入治疗对患者而言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性应激源,引起一系列非特异心理反应,严重干扰患者的心理内稳态。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着疾病的进展、转归与预后,同时也影响介入治疗效果、加重介入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病情多属晚期,临床表现重而复杂,他们主要心理反应是焦虑和恐惧。介入治疗前常表现为失眠、紧张、食欲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常有与实际不相符的不适症状加重的主诉;介人治疗中多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加快;介入治疗后则表现为对身体出现的不适过度敏感,出现疼痛、恶心和呕吐等。本研究通过心理康复,使患者在介入治疗当天早晨康复组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活,起到了抗焦虑的作用,使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得到了减轻。

  强烈的应激源作用于人体,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我们通过心理干预,使康复组的生命体征比对照组明显平稳,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大脑皮层的传出冲动而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疼痛的强度与焦虑和恐惧有关。焦虑情绪愈严重,机体的痛阈愈低,心理高度恐惧的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

  本实验中术后第2、3天康复组患者的腹痛情况较轻,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推测可能和实验例数较少有关。恶心、呕吐是肿瘤患者化疗常见的副反应,且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焦虑、恐惧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恶心、呕吐,通过心理康复可明显减轻,从表3可看出。

  通过心理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稳定情绪,使其以佳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癌症患者自入院开始以及在进行癌症治疗时和治疗后均应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这是癌症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