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专业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关于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既往认为由于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青年女性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低危人群。但近年来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女性死因排序中,心脏病死亡已超过了脑卒中和肿瘤,成为首位死亡原因。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近5年来收住的31例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总结经验,并对青年女性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一些思路和见解。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青年女性(年龄≤44岁)31例为病例组,年龄37~44岁,平均(40.2±5.1)岁。选取同期住院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26例青年女性为对照组,年龄38~44岁,平均(40.5±4.7)岁。所有入选者除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1.2 方法

  1.2.1 危险因素的收集:对所有病例组和对照组统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或被动吸烟、早绝经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等。

  1.2.2 生化指标的检测:对所有病例组和对照组清晨空腹采血检测TC、TG、HDI 一C、I DI 一C、血糖、肝肾功能、血红蛋白等。

  1.2.3 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观察:所有病例组和对照组详细记录病史、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和心肌标志物的变化,支架置入患者一年后复查冠脉造影,并长期临床随访。

  1.2.4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判断:所有病例组和对照组于入院后7 d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分类标准判断。左冠状动脉的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为冠状动脉系统主要的4支动脉。左冠状动脉至少投照4个体位,右冠状动脉至少投照2个体位,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5O 9/6诊断为冠心病;根据上述动脉受累的数量,可诊断为单支、双支、三支和左主干病变;病变累及4支动脉中的2支以上者,定义为多支病变。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问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青年女性冠心病组患高血压、高皿脂的比例分别为41.9%、25.8%,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女性冠心病组早绝经的比例为9.7%,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女性冠心病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两组合并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肥胖、吸烟或被动吸烟的比例无显着性差异(P>0.05)。

  2.2 青年女性冠心病临床特点分析31例青年女性冠心病中,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5例(2例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1例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无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例。1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ll例为自发性心绞痛,8例为混合型心绞痛。

  2.3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1例青年女性冠心病中,单支病变15例(累积前降支12例,右冠脉3例),占48.4%,双支病变9例(前降支+右冠脉6例,前降支+回旋支2例,前降支+中间支1例),三支病变4例,左主干病变2例,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1例。共有l7例患者给予冠脉内支架置人治疗,14例患者给予冠心病药物治疗,需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为零。均置入药物涂层支架,17例患者共置入冠脉内支架22枚。其中左主干置人2枚,前降支置人l3枚,右冠脉置入7枚。随访观察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病例。

  3 讨论

  既往研究显示,对于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总心血管疾病来说,高血压均是第一危险因素。亦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在年轻女性中少见,是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之一,高血压损伤内皮细胞,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研究提示,高血压是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高达41.9%,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7%,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对于防治青年女性冠心病非常重要。本研究显示高血脂是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第二重要危险因素,31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脂血症8例,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4例,高低密度脂蛋白2例,低高密度脂蛋白2例。合并脂代谢紊乱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控制脂代谢异常的重要性。

  病例组有3例患者早绝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且均未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有研究提示女性血清雌激素水平越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越高。本研究病例组的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均在37岁以上,分析37岁以上女性即使月经还正常,由于精神心理压力过大、血压增高、脂代谢紊乱导致青年女性卵巢功能已有减退、雌激素水平一定程度的下降,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减弱,并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引发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这部分患者是否需要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发现青年女性冠心病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有研究发现炎症敏感蛋白与急性心梗患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相关,可能的解释是血红蛋白降低仅是造血干细胞功能缺陷的一个表现,而这种缺陷会影响到内皮祖细胞进而影响内皮细胞的修复,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本研究提示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无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提示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均为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而有研究提示青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多为糜烂性斑块、易损斑块,临床症状凶险。

  本研究显示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以前降支近段受累较常见,单支病变中3例为右冠脉受累的患者均为很大的右冠,且为右冠近段病变。无单纯回旋支受累病变。有2例患者为单纯左主干病变。从病变部位判断,青年女性冠心病侵犯的冠状动脉供应大面积心肌,故临床症状凶险。很多研究显示前降支近中段病变是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这可能与前降支供应左心室前壁和前间隔,该部位梗死更易发生左心室重构,影响收缩功能和电生理功能。此外女性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前降支所占面积较男性小,且这种差异独立于体表面积,故女性更容易发生左主干和前降支的病变。所幸本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为下壁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积极冠心病药物治疗和及时冠脉介入干预后心功能均无显着影响,目前均恢复良好。且随访观察未发现再狭窄病例。提示对于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早期识别、积极介入干预、综合控制危险因素可以明显降低猝死风险,并改善近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