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360期刊网
客服电话:4006-587-789 客服在线时间:09:00~22:30(节假日不休息) 客服邮箱:360qikan@vip.163.com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现状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3-04-17 10:16来源:未知 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本文是一篇来自于《中国医院》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关于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现状及管理存在的问题的阐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高血压病是危害高校教职工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呈日益增长的态势,高校教职工由于工作压力较大,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病的易患群体。因此,针对高校社区的高血压病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高校教职工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及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力求使高血压病的防治更加合理。1 对象与方法1.1 对 象2011年重庆某高校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和离退休教职工共1 599人。其中男性900人,女性699人;老年组(60岁及以上)469人,中青年组(60岁以下)l 13O人。

  1.2 方 法利用健康体检进行高血压病的筛查。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基层版)的诊断标准,经非同日(一般间隔2周)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1 mmHg一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有高血压病史,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同时,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高血压病的治疗率、控制率进行调查,并做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现状表l显示,在l 599例被检者中,检出高血压病患者377例,患病率为23.57%。其中男性245例,患病率为l5.32%;女性132例,患病率为8.25 %,男女教职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231例,患病率为49.25%;中青年组146例,患病率为12.9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年龄的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表2显示,老年组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高校社区高血压病管理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由于校医院编制不足,医护人员严重缺乏,既未设慢性病管理专职人员,也未设高血压病门诊,且现有的医生、护士知识结构单调,缺乏全科医学知识,无法满足社区卫生工作的要求。

  同时,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薄弱,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宣讲仅限于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针对患者进行,受教育人群范围有限,无法很好的普及高血压病防治知识。高血压病管理不规范,高血压病检出后未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也未按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分层,而且有的患者长期治疗不规范,如短效降压药每天仅用一次,或血压高时用药、血压控制后rA0停药,有的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还有部分医生不随访或不调整药物治疗,患者甚至将丹参片等当做降压药使用。进一步调查还发现,高校教职工中存在过度吸烟、饮酒、过量摄入脂肪和食盐、缺乏体育锻炼等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高血压病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且患病趋f年轻化,青年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普遍存在不规律服药、不监测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和不消除危险因素等现象。

  3 讨 论

  3.1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该校教职工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23.57%,明显高于2002年我国l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18.8%;男性高血压病患病率显着高于女性,老年人患病率显着高于中青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需重点进行防控。

  3.2 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与治疗现状高血压病是慢性病,病程长,需终身服药,且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或不适,这使得他们容易忽视高血压病的危害,淡化了高血压病自我管理的意识。调查显示,该校高血压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高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报道,可能与校医院为教职工每两年一次体检、免费测量血压及每年的“全国高血压日”健康教育有关。老年组高血压病的治疗率为76.19% ,中青年组为31.50%,老年组高血压病的控制率为30.03%,中青年仅为12.32%,老年组均高于中青年组,提示中青年组对高血压病的危害了解和重视不够。因此,要加强对中青年教职工的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职工对高血压病危害的认识。

  调查还表明,由于校医院编制不足,未设立高血压病门诊和慢性病管理专职人员。因此,要完成社区高血压病管理的各项任务困难较大。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薄弱,高血压病管理不规范,有的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应引起高校及医院领导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3.3 高校社区高血压病管理的对策一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力求医护人员配备到位。同时,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医务人员参加高血压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并掌握防治高血压病的最新知识和信息,使其具有一定的管理高血压病的专业水平和健康教育技能、沟通技巧,能够给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或指导建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能力。

  二是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了解高校社区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及治疗情况,并采取主动的干预措施。对辖区内35岁以上首诊患者应测量血压,开展高血压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制订本社区高血压病防治工作计划。要建立和不断完善慢性病防治组织网络并责任到人,加强督导和考核,并逐步建立电子档案,便于动态管理。

  三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及管理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让他们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知识,了解易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要让教职工充分了解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引起他们对高血压病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高血压病的可防、可控性以及科学有效的防治手段。只有普遍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是健全高校社区高血压病防治管理体系。要建立高血压病门诊,设专职慢病管理员。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就应终生管理,而有效的管理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高血压病防治要采取面对全体人群,包括健康人群、高血压易患(高危)人群和患者的综合防治策略,一级、二级与三级预防相结合的一体化的干预措施。强化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应做到早诊、早治、规范管理和监测。根据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医院随访、电话随访,对行动不便患者的入户随访以及对中青年高血压病人的网络随访等。随访中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转诊。随访后要做好信息记录,季末或年末时进行阶段性评估,分析慢性病防治效果,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慢性病防治工作方法。

  总之,高血压病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社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只有不断分析高血压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应的对策,才能有效地提升高血压病的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本文有360期刊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