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是进行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保证同一课程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老师授课的情况下,学生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是一致的。

  1 药剂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根据我校药学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广泛调研并结合教学经验,我们制定了自己的药剂学课程标准,包括五部分,分别为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附录。

  课程概述规定了课程的中英文名称、学时与适用对象以及课程的性质地位,同时详细描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以及对于课程学习的策略与建议。药剂学在药物研究和新药成果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新药成果快速转化至关重要,是药物基础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之间的联系人和指导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据此,我们制定了药剂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①课程教学要坚持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②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与生产实际。③结合实际进行开放式教学。带着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到制药公司的制剂车间参观学习,观察制剂生产过程,学习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④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⑤重视多媒体教学,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⑥ 以人为本,关注学员的个性化发展。

  在课程设计思路上我们强调:药剂学课程设计应突出以学员为中心,围绕四年制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教学内容要符合人才发展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满足学员的培养要求,有效地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施中按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展开,由浅入深进行学习,从内容上突出剂型的特点与制备方法,加强了制备理论,同时突出新剂型研究的基本知识、新进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学员提供学习新技术与新剂型的窗口,达到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授课期间,通过学员用课堂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时了解课程的难易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以学员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考核为目标,做到考核规范化,客观地反映学员学习成绩。考核与管理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利于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为原则。

  课程目标则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药剂学课程总体目标为:通过药剂学的学习,学员学会剂型与制剂设计、剂型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达到合理制药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通过国内外药物制剂研究新成果、新技术教学内容的学习,学会关注学科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药学研究工作,成为合格的药学人才,更好地为医药事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分类目标包括: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① 能够阐述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概括主要剂型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处方组成、制备过程和质量要求。②结合剂型制备,能够描述重要单元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③能够说明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及其对制剂质量的影响。④能够概括制剂中药物释放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制剂稳定性考察的基本方法和要点。⑤能够阐述新型给药系统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⑥ 能够举例描述药物制剂的新研究进展。基本技能:① 能够联系所学拟定常用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制备工艺,完成主要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质量检测。②能够正确使用生产药物制剂的专用设备、器械及仪器。③ 能够运用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计算药物及其制剂的有效期。④能够运用制剂设计理论,初步实现临床常用剂型的设计。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员、学员的双边互动,使学员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养成观察、发现、引申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通过课程实验学习和参与科研学术等活动,学会信息收集整理,独立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爱岗敬业和立志献身药学事业的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建立团队精神和交流意识。

  在内容标准中将药剂学理论知识体系分为三篇_l 。第一篇为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将各种剂型按形态和制备方法相结合分为液体制剂、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半固体制剂、固体制剂、气雾剂、中药浸出制剂。介绍各种剂型的概念、特性、质量要求、合理应用、制备工艺、单元操作及其设备等。第二篇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介绍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表面活性剂、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粉体学基础、流变学基础,药物制剂设计的处方前研究等。第三篇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介绍现代药剂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新技术包括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的制备技术、微球与微囊的制备技术,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和脂质体的制备技术等,新剂型包括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透皮给药制剂和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等。其中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表面活性剂和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安排药学专业学员自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包括课程教学实施建议、课程考核评价建议、教材选编的原则和建议等。在教学方法中特别提到了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case.based study,CBS)和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并积极开展学员第二课堂,让学有余力的学员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注重科研思维方式的培养。

  附录则注明了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以及一些参考资料,其中包括一些专业期刊及专业网站,供学员参考。

  2 药剂学课程标准的实践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主要理念。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并初步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或途径。不需要确切的答案,由学生在阐述、讨论中列出需要解决的基础知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课后通过检索文献等方式解决,其中起决定因素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不再是指导者、评判者,而是引导者;错与对不再是教师需要表达的内容,而放开手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进行尝试,教师只是参与者,是课程进行的保障者。

  理论教学以课程标准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按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展开,由浅人深进行学习,从内容上突出剂型的特点与制备方法,加强了制备理论,同时突出新剂型研究的基本知识、新进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学员提供学习新技术与新剂型的窗口,达到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药剂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会学员逻辑推理,举一反三,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调动学员积极性,激起学员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学科网站和网络课程搭建的平台,启发学员自学和独立思考。教员答疑辅导题时,应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课程结束后进行全面系统复习和考试。

  为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除了在教学方法上作了较大改进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建议。药剂学的内容广泛、剂型繁多,制备原理、处方工艺及制剂设备差异很大,各药学类专业学员均反映药剂学内容;多、杂、难记”。根据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往届学员的教学反馈,学员在药剂学学习过程中应首先加强预习与复习。药剂学需要有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以及药物化学的知识,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课程预习、复习相关学科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现学知识的理解,避免由于前期知识遗忘而造成的理解困难。在课程学习中须注意抓重点,通过学习,应能够阐述各种常用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概括主要剂型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处方组成制备过程和质量要求。在知识巩固时,应做到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药剂学发展迅速,学员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余浏览药剂学网络课程、视频点播等学习资源,加深药剂学知识的理解。亦可查阅相关领域的进展,进一步拓展书本知识。为了更好地学习该课程,学员应关注相关学科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世界药剂学研究前沿领域及方向,不断扩展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为后续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药剂学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随着我国医药体制的发展和改革,现代化的医药人才越来越被国家所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教师应该多在教学过程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职业道德为指导思想,从课程标准出发进行各方面的改革,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良好的操作技能,体现出药剂学的特色,通过不断改革为培养实用型医药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