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多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续地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其发病率高,危险性大,是危及生命的心血管急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人罹患AMI也相应增多。本文对49例青年AMI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分析,并与82例老年AMI进行比较,提出护理对策,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均为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青年组(<45岁)AMI患者49例,其中男41例,女8例,年龄2545岁;老年组(>60岁)AMI 82例,其中男6l例,女21例,年龄60~84岁。2组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AMI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1.2 方法对2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家族史、吸烟史、酗酒)、诱发因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暴饮暴食)、心肌梗死部位、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人院后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共25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13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93例择期行PCI术,血糖、血脂系住院期间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所测得。

  1.3 护理 急性期患者绝对避免搬动,卧床休息1~2周。2组患者均人心脏监护病房进行连续性心电监测2~3 d,常规完成l2导联心电图,氧气持续吸入2~3 d,流量为24 L/min,如患者胸痛剧烈,应迅速解除疼痛,可给予镇痛剂,吗啡5mg皮下或肌内注射。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应用,根据血压情况酌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发病6 h内无溶栓禁忌证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行PCI术者行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使其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耐心劝告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过量饮食及高脂饮食,坚持以清淡、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食物为主,保证饮食质量。少食多餐,不能过饱,多食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增加心脏负担。AMI患者恢复期,可轻微活动,限制剧烈运动,向患者讲明不良情绪刺激对本病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制定合理生活作息制度,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X 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特点比较2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53,P<0.05)。青年组在明确的诱因、有典型胸痛、大量吸烟、酗酒和有阳性家族史等方面均高于老年组(P<0.05~P<0.01);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低于老年组(P<0.01)(见表1)。

  2.2 2组患者心电图特点比较从梗死部位来看,2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青年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死率均低于老年组(P<0.05~P<0.01)。青年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现代工作生活的快节奏,青年人过度劳累、紧张、心理压力大,而紧张情绪能使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高,神经系统兴奋,血管收缩,血小板增多,血液凝固时间缩短面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青年患者发病前常有明确的诱因(46.94%),如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而老年AMI发病前诱因相对少见(25.6l%)。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酗酒等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Baj~j等 研究表明,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普遍的,但在年轻群体较少。本研究结果表明,吸烟、酗酒和家族史是青年AMI的危险因素,尤其吸烟特别是大量吸烟是青年AMI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85.71%)。远远高于其他危险因素。研究 表明,吸烟可使血液中的CO浓度升高,CO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机体组织细胞缺氧,造成血管内皮缺氧性损伤;吸烟I>2年即可造成动脉内膜严重损伤,CO和尼古丁均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并损伤冠状动脉内膜,减少内皮弛缓因子的释放,兴奋交感神经,增强血小板凝聚,血黏度增高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而发生心肌梗死。酗酒的危害主要是乙醇可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负荷加重和需氧量增加,由此增加罹患心血管病的危害;此外,长期饮酒还可因乙醇毒性作用增加造成心肌细胞损害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退。因此青年人戒烟限酒对预防AMI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青年AMI后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预后较好。本组资料显示,青年AMI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死率均低于老年AMI。这与青年AMI患者的生理功能较为健全、原发病少、心肌再生能力、组织修复能力等较老年人强有关。

  近年来急性AMI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应积极开展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代谢人群的防治工作,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对青年人发生AMI的警惕性,争取早诊断、早处理、早治疗,减少误诊和漏诊。青年人AMI诱因相对集中,因此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针对性,大力提倡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禁止暴饮暴食,戒烟限酒,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膳食,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有氧运动是减少青年AMI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