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专业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关于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外科治疗28例1临床分析的阐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临床上常见的外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外科开胸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风险较高。随着介入技术的推广以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外科手术联合内科介入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更完善。而经胸微创封堵术就是在经皮穿刺封堵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内于200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2010年1月一2011年9月,笔者采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PDA患者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中,男性1O例,女性18例,年龄(23.6±17.5)岁(O.9~53岁);管型5例,漏斗型23例。PDA长度(7.3±2.7)mm(3.3~14.0ram),直径(7.1士2.9)Film(3.2~12.6mm)。左心室扩大26例(93),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为(53.0±12.51)mm,余2例(7)正常。合并轻到中度三尖瓣返流12例,二尖瓣轻度返流2例,双向分流1例,心功能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2.05]1例。肺动脉收缩压(sPAP)增高16例(57),平均为(78.3±39.5)mmHg(1mmHg一133.3Pa),其中>70mmHg9例,余12例(43%)正常。

  1.2方法患者全麻下气管插管,常规置人食管超声探头,采用国产封堵器。采用左胸骨旁第2肋间横切口,长约3~6cm,牵开器牵开,暴露心包,切开并悬吊心包,暴露主肺动脉前壁。先用手指触摸,找到震颤明显处,于肺动脉瓣上方用4~0Prolene双头针带垫片在主肺动脉前壁上内外缝双荷包线。全身1:1肝素化,在食管超声引导下,于荷包中心穿刺针穿刺入主肺动脉,置入导丝,置人输送鞘管并穿过PDA至降主动脉侧,在降主动脉内释放左侧伞,待左侧伞完全打开后,回拉封堵器紧贴主动脉壁。在PDA内释放右侧伞,双侧伞都完全打开后,食管超声仔细观察封堵器形状良好,大动脉水平分流消失,并行推拉试验,固定良好,证实无残余分流后,退出输送鞘管,结扎荷包线,仔细止血,逐层缝合,根据情况置胸腔引流管。术后1周内复查食管超声,封堵术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抗凝3~6月。

  1.3随访分别于封堵术后24~48h,1,3,6月及1年随访1次,询问临床症状,复查超声心动图及体表心电图,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有无残余分流等。

  1.4结果封堵成功27例,无残余分流,无封堵伞脱落和移位及无降主动脉狭窄;1例术中封堵存在明显残余分流,转常规体外循环下修补手术。术后胸腔内出血1例,予闭式引流及止血治疗后停止。术后1周内复查彩超,未发现胸腔及心包腔明显积液。1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sPAP为(41.4±277)mmHg,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26例左心室扩大患者术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为(46.1±11.3)mlTl,与术前比较左心室明显缩小(P<0.05);1例合并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50.92);1例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双向分流,术后LVEF为69.9,较术前(57.2)改善,肺动脉压(69mmHg)也较术前(18mmHg)降低。

  患者5~7d出院,随访(8.6±5.O)月(1~2O月),心功能明显改善,封堵器位置良好,1例少量残余分流,无血栓形成,左室明显缩小,肺动脉压明显降低,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左、右室流出道狭窄,无栓塞及死亡。

  2讨论随着介入技术及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策略正在发生改变,已由单纯外科手术治疗转向外科手术联合介入共同治疗即杂交手术。该术式采用介人所用的封堵伞并加以改进,通过微创外科手段使用特制的输送器,通过胸部小切口直接送人封堵伞,改变封堵伞的输送途径和方法。

  一般认为,试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压力下降30mmHg以上者属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是经导管封堵治疗的适应证。韩秀敏等研究认为,若肺动脉压力下降幅度达原来压力的2O以上,主动脉压力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无下降或上升,且无全身反应者,可进行永久性封堵。而术中应与超声心动图医师密切协作,准确测量PDA直径,正确选择封堵器的型号,一般较测量值大2~4mml;操作轻柔,止血彻底,仔细缝合切口;术中食管超声实时监测,注意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24h内常规行胸部X线及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血气胸及封堵器是否有移位。术后宜重视抗凝治疗,并常规予激素治疗以减轻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

  相对于常规外科手术和经皮介入封堵术,经胸封堵术在PDA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1)切口小。笔者采用左胸骨旁第2肋问横切口,长约3~6ClTI;(2)恢复快。本组病例于术后1周肺动脉压及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变化明显;(3)适应证广,特别是年龄大、肺动脉压高、病情重且不适合内科介人治疗的患者。本组术前合并心功能Ⅳ级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双向分流l例,术后LVEF改善及肺动脉压降低明显;(4)避免大剂量X线照射,采用食管超声实时监测,保证封堵器的正确安放;(5)操作简单,输送路径短,准确到达理想位置,更加安全;(6)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本组术后只有1例少量残余分流;(7)术后无需用鱼精蛋白,避免发生鱼精蛋白过敏;(8)费用与体外循环手术相当,并未增加患者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