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而且往往为双侧疝,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近年,腹腔镜在d,JL疝的应用越来越多。

  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小儿双侧疝102例,应用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58例、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4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1年9月小儿双侧疝102例,男87例,女l5例,年龄1~12岁,58例双侧小儿疝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年龄1~8岁,平均2.5岁;44例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年龄1~12岁,平均4岁;所有手术均在全麻下由同一组医师完成。腹腔镜组有15例为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组均排除营养不良、梗阻症状、复发疝、咳嗽等腹压增高病变及急诊手术。

  1.2 方法腹腔镜手术治疗组n ,术前禁食6 h,排尽小便,腔镜组患儿取平卧位姿势,臀部稍微垫高,患儿全麻,建立气腹,压力为8~10 mmHg。于脐孔上缘及脐旁一侧约3cm处分别刺入直径5mm及3ram的Troca,置入腹腔镜和分离钳,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作一直径约1.5mm的皮肤切口,用带7号丝线的自制弧形穿刺针从小口刺人,于疝内环口腹膜外潜行缝合内半圈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后刺破腹膜。抓钳抓住线后退出针,用自制钩针从小口刺人,腹膜外潜行外半圈,钩住预留线圈带出体外,体外收紧打结将内环口结扎。将线结埋人皮下。对侧用同样的方法操作,粘合切口,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传统手术治疗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两组患儿于术后3~6个月来院复诊,观察切口恢复,阴囊(阴唇)肿胀情况,睾丸位置、大小、质地,继发鞘膜积液,精索粘连及有无复发等情况,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

  l.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f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用 检验,P<O.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腔镜组在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平均出血量有明显差异(p<0.05),住院天数比较也明显缩短,见表3 讨论小儿疝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位于腹股沟处的;腹膜鞘状突”有助于睾丸下降进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若此鞘膜在小儿出生后关闭不全导致腹腔内容物进入此鞘状突,形成;疝” ,并且不少患儿为双侧疝或者单侧疝合并对侧隐匿性疝;对于小儿腹股沟疝患儿,即便是无症状的情况下通常也推荐手术治疗。因为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以及一旦存在内容物(肠管)嵌顿.进而可能引起急性肠梗阻和缺血性肠坏死 ,危及患儿生命安全;且腹股沟疝存在的时问越长,手术治疗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推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手术治疗上的更高要求以及医疗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传统经典手术走向微创化,腹腔镜技术也被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 。逐步显现出腹腔镜的优越性,腹腔镜从腹内直接显露内环,手术不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不破坏提睾肌,不游离精索,同时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可清楚地识别内环各重要结构,进一步降低了精索及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避免了血管神经损伤引发的睾丸缺血、萎缩的发生及各种手术并发症。本次研究显示:腹腔镜治疗小儿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并发症都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研究显示腹腔镜组仅发生阴囊肿胀和腹胀并发症,而传统手术组除发生以上并发症外,还出现继发性鞘膜积液、精索粘连及疝复发,本研究没有发生睾丸异位、睾丸萎缩,但有文献报道传统手术还有睾丸异位、睾丸萎缩等并发症。

  很多小儿的腹股沟斜疝是双侧的,只是以潜在隐匿形式存在,暂时不会在腹股沟区出现肿块,当增加腹腔压力因素存在的时候,则可出现。这一情况在传统手术中存在着只能解决有临床表现的单侧疝,而不能解决另一侧为隐匿疝的缺点。而腹腔镜手术,由于气腹压力的存在,则可以很明确地发现隐匿疝,一次完成双侧手术,避免以后另一侧再行二次手术,在小儿双侧疝的治疗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发现对侧隐匿性疝15/58,只增加一1.5mm切口一次完成双侧手术,既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又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同时也降低了手术的风险。虽然,单侧疝未进入本次研究,但我们在随访中发现,已行单侧传统手术的患儿术后3~6个月发现对侧疝就诊的患儿占有较高比例;Birk.D等,也证实隐性疝中,约有一半可能发展为显性的腹股沟疝。所以对未必能发展为有临床症状的腹股沟疝,做预防性的处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我们发现行传统手术后复发的年龄是2~4岁的小儿,分析原因除可能与传统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较重,小儿不能忍受,长时间哭闹至腹压增加有关外,也和传统手术在解剖学和技术上的缺陷有关。而腹腔镜可以缝合内环缺损在解剖学和技术上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疝囊高位结扎,这可能也是腹腔镜组无一例复发原因;但是否真的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还需长期随访和大宗病例研究证明。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相关文献报道和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降低了麻醉风险及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效率。与传统手术相比,可获得更好的成本效益和生命价值,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