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专业的医学论文,主要是对联合超声、红外光与穿刺活检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经超声检查发现的乳腺肿块患者共84例,入选病例肿块大径线≤2 cm,所有病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无意中发现,选择超声红外光结果为不确定其良、恶性质的24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引导定位下活检穿刺,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和手术证实。

  1.2 仪器设备 采用东芝8000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2 MHz,根据患者及病灶的具体情况调整深度、脉冲重复频率、聚焦位置。红外光采用北京龙兴LXH767 TA4型电脑红外光乳腺检查仪。

  1.3 检查方法 患者双臂上举,取仰卧位,边扫描边触诊以确定肿块阴影的灰度、形状、边界、密度以及阴影与血管关系。穿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超声引导下进针至病变表面或浅处,将组织块放置在装有10%福尔马林液的小瓶内固定,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1.4 观察内容及分析方法 乳腺肿块依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表现分为三级:Ⅰ良性:包括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单纯囊性病变,无任何恶性征象并有包膜的圆形和椭圆形实性病变;Ⅱ可疑恶性:良恶性征象不明显或不容易判断、定性困难的病变;Ⅲ恶性:①形态不规则。②强回声晕。③纵横比≥0.8。④低回声。⑤毛刺征。⑥后方衰减。⑦微小钙化。⑧穿入血流。⑨血流丰富。红外光通过对肿块阴影的灰度、形状、边界、密度以及阴影与血管关系综合判断。良性红外光的图像特征为肿块灰度均匀,透光度尚好,肿块内未见血管穿行。可疑恶性红外光的图像特征为肿块透光度差,灰度不均匀增高,局部血管影增粗,僵硬、粗细不均、中断的血管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4例乳腺小肿块分级,其中A组(45例)恶性10例,可疑恶性16例,良性19例;B组(39例)恶性16例,可疑恶性8例,良性15例。

  2.2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穿刺活检 对可疑恶性的24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所取组织块均符合组织学检查需要,每例取材3~5块,长度不低于3 mm[2]。24例小乳腺肿块术后病理结果良性肿块9例,恶性肿块15例, 24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小标本中有1例浸润性小叶癌误诊为不典型增生,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标本与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9%,诊断符合性较高。

  3 讨论

  乳腺癌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3]。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变化,精神因素、内分泌紊乱等使乳腺癌发病率呈现了迅速增长[4],乳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达到一次根治的效果。

  3.1 肿块大径线<1 cm的乳腺癌,超声声像图只有部分表现为恶性特征,多数表现为不典型,而且有的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表现为部分重叠[5],乳腺肿块常有钙化,恶性钙化多为微小钙化点,其形成与肿瘤引起的乳腺组织生长代谢异常和肿瘤上皮细胞的分泌、坏死组织的钙化或肿瘤细胞的残片与有关[6]。

  3.2 肿瘤细胞能够分泌多种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生长,恶性肿瘤新生血管数目众多、内径粗细不一、走形迂曲、不规则分支,明显不同于良性肿瘤的血管形态[7],并且具有较高的PSV及RI等特点。

  3.3 红外光透照检查时,乳房的皮肤、血管、脂肪、正常腺体和异常病灶等在显示屏上呈现不同的影像,肿物触摸不清,灰影一般不明显,而血管形态改变是主要的,可有效的配合彩超、定位、活检,可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适用于普查和筛选高危人群。

  3.4 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活检具有取材精确,创伤小,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手段。

  总之,彩超和与红外光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三者各有其优势和缺陷,超声对肿块结节影和微小钙化特别敏感和特异,红外光通过对肿块阴影的灰度、形状、边界、密度以及阴影与血管关系综合判断。综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乳腺疾病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