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的例,发生外渗的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在45-70岁之间,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CT增强扫描的病患者145例,发生外渗的l例,男性67岁。

  1.2方法均采用飞利浦MX4000DUAL双排螺旋CT机检查,杭州正源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ZTI-200型高压注射器,2009年6月前使用的穿刺针为普通头皮针,2009年7月起使用的是21 G套管针进行注射,选择的造影剂为腆海醇、优维显等100mL: 30mg非离子型造影剂,给药量按每公斤体重1.5mL计算。常规吸药、排气、穿刺成功后选择注射压力、流量及注射时间,一般注射速率为2.0-3.0mL/s,时间为30-45s。

  1.3外渗的原因我院引进螺旋CT进入临床应用时未对护士进行培训,由于没有经验,认为只要穿刺成功就可顺利进行注射。发生外渗的5例病人,其中4例是1次穿刺成功,1例是在同一血管穿刺2次才成功。5例患者均在注射过程中发生了外渗,其中3例穿刺部位是在肘正中静脉,1例是在挠静脉,这4例患者在注射过程中关节弯曲,针头刺破血管造成造影剂外渗,另l例患者是接受了化疗的患者,注射在前臂掌侧较细的血管,由于推注压力高,静脉无法承受,导致造影剂推注到后阶段时发生外渗。

  2讨论

  2.1导致造影剂外渗的因素(1)高压力、大剂量的高渗造影剂注射。(2)患者因素:①高危人群如长期化疗、长期输液、老年血管硬化等,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强、血管变硬变细或血管管腔变窄,穿刺不慎极易穿破或部分穿破血管,肥胖或皮肤角化的患者血管显露不明显。②患者的不配合导致穿刺针的移位。③老年患者因神经反应性降低,对疼痛剌激不敏感,同时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早期的渗漏不能及时反映。(3)操作者的因素:①操作者操作前未对患者及注射部位进行正确评估。②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问题。③操作者责任心不强,观察不仔细。④操作者和技术员之间的配合问题。

  2.2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总结以上发生外渗的原因,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原来的王作,总结了一下预防静脉外渗的方法。

  2.2.1穿刺前的评估穿刺前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做一评估,包括病人的病情、全身情况、治疗情况、可程度等,对怀疑有血栓形成、静脉炎、严重缺血性疾病、肿瘤及长期化疗病人、局部感染或静脉系统严重阻塞的病入等,这些易引起造影剂渗漏的高危人群,应该在操作过程中提高警惕,尤其是肿瘤及长期化疗病人,由于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血管变细、变硬,穿刺不慎极易刺破或部分刺破血管,更应加强防范,检查前的护理评估,可以在心理上帮助操作者预防造影剂渗漏。

  2.2.2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由于缺乏CT检查的知识,大部分患者在增强扫描前会有恐惧心理g有些患者由于过度紧张,会出现出汗、浑身颤抖等,给穿刺带来不便,甚至造成扫描时针头的脱出。所以,穿刺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造影剂使用的安全性,告知患者在注药时会感到一过性身体发热以及轻微恶心现象,嘱其不必紧张,身体放松,平静呼吸。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造影剂过敏及外渗时的症状和后果,增加渗漏的防护意识,使其密切配合,当有轻微痛感或针头上方有轻微肿胀时,及时举手示意,以便停止注药。

  推荐阅读:《中国临床护理》

  2.2.3静脉套管针的应用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静脉留置针由针芯和外套管两部分组成,外套管由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管口为平面,其柔韧度高、弹性好,与穿刺点血管壁衔接紧密[I]因此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渗漏。另外,由于静脉留置针可以在检查前进行穿刺,解决了操作者因病人多、穿刺时间紧张导致的心理压力,也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及降低渗漏。而且,静脉留置针还可以在发生造影齐I]过敏时争取抢救时间。

  2.2.4选择合适的静脉由于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快、压力大,容易引起注射部位血管破裂发生造影剂外漏,故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成为预防造影剂外漏的关键[划。一般情况下常选择上肢肘部正中静脉、挠静脉、手背静脉等,宜选择较粗、直且弹性好的静脉,避免在近日内反复穿刺过的静脉上穿刺,对有长期上肢静脉滴注史或有上肢静脉炎的患者,则改用下肢静脉穿刺,以免造成穿刺部位近心端血管壁外漏,若上下肢均找不到合适静脉时,则选择颈静脉穿刺。但颈静脉不适宜做胸部CT的增强扫描,只适合腹部、盆腔等胸颈部以外的增强扫描l丑。

  2.2.5穿刺方法的改进在置管时要有目的地了解置管通道,了解通道走向及解剖位置,注意相应部位的操作细节,置管时套管针头部要避开交叉及角度变化大的血管或避免i吴入细小的分支静脉内,要回血流畅,推注无阻力,在正中静脉注射时,手臂肘关节要伸直避免套管针对折时推注压力过高弹出血管外。对静脉条件比较差,找不到较粗大血管的病人,要尽可能找一段相对比较直的细血管,套管针头部和血管的角度不要>45穿刺时从血管上方以15-30。角直刺进入皮肤,再进血管,等见回血后压低角度(5-15°)再进0.2cm,避免穿刺直接进入血管。

  操作者一定要技术熟练并有足够的信心,穿刺完成后还要对穿刺针给予认真固定,避免高压注射时的反作用力使穿刺针移位。

  2.2.6注射速率的设置应根据血管的粗细、弹性、患者的病情和年龄来设置闷。如肝病或老年患者应适当降低速率,因为此类患者血管脆性大,不能耐受较大压力s幼儿及体质差者,也应适当降低注射速率。防止造影剂对血管某一点造成很大的冲击力而造成血管破裂,也可降低推注的压力2mL/s,这样可以减少静脉外渗的发生。

  2.2.7加强观察高压注射过程中的仔细观察是操作者责任心的直接体现,也是预防渗漏的重要环节,我们常采用静脉预推法检验穿刺时有无血管损伤,这样可大大降低血管外渗的发生率。

  方法是:在穿刺成功后,快速推注生理盐水约10mL,如果患者注射部位无疼痛,表明血管无损伤,这时才接驳高压注射器g如果患者局部疼痛或肿胀,就应更换注射部位,直至无外渗发生时才可进行增强造影检查。在低速率预注时,要仔细观察穿刺点附近有无轻微的肿胀,加压注射早期更要认真查看。有学者报道推注药液40-50mL后仍出现从血管薄弱处外渗。因此,千万不能因为穿刺和预注的顺利而忽略观察,从而增加渗漏的发生。即使回血状况良好,但由于造影剂的快速注入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弹性的耐受力减弱,导致造影剂渗漏。有部分老年病人皮肤松弛,早期渗漏不易发现,应该引起重视,对于可疑的渗漏病人,应该延长观察时间,一旦发现渗漏,应该立即停止注射,并重新穿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在扫描延迟时间内留在扫描床旁持续观察注射过程,观察时将食指轻放在患者注射部位,因高压注射器推注的速度快,食指可以感觉到液体在患者血管内向心性流动,在离曝光约lOs左右时快速离开扫描室,此时CT尚未曝光而造影剂已全部注入患者体内,而这样能确保药液无渗漏及利于对造影剂有无变态反应的观察,并能保证给药途径的持续通畅。

  3总结经过2年的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有效地预防了静脉外渗的发生,提高了冠脉造影检查的成功率,确保了检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