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是由多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慢性疾病$1肖化性溃窃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窃。它们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两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探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炎病例进行国顾性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其与消化性溃窃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材料来源及诊断标准

  1.1材料来源收集闽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2005年至2010年之间来院就治的慢性肝炎共378例,其中轻度63例,占16.67%;中度105例,占27.78%;重度210例,占55.56%。年龄大者72岁,小者16岁(42.26±9.08)%;男性271例,占71.69%,女性107例,占28.31%。

  1.2诊断标准以2010年慢性肝炎防治指南为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g消化性溃窃均由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所证实。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渍殇者共56例,发病率为14.81%;其中,胃溃殇23例,占41.07%;十二指肠渍殇33例,占58.93%。

  2.2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愤殇的临床病理特征。

  推荐阅读:《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3讨论

  (1)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窃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是由于消化道的损伤性因素作用大于抗损伤性因素作用而引起。

  ①损伤性因素增强。肝炎病毒的泛嗜性在胃粘膜的局部表现或肝炎病毒所致免疫复合物在消化道黠膜基底微血管沉积,造成局部免疫反应,另外,肝脏对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血中胃泌泰、生长抑素和膜高血糖素浓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H+大量回渗,使消化道粘膜屏障受损。同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障碍,与有害因素接触时间延长。

  ②保护性因素下降。胃粘膜血流量减少,营养发生障碍,对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增强g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降低,胃粘膜的修复防御机能削弱。同时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什返流增加,发生胃粘膜廉。

  (2)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窃的发生率为14.81%,并随慢性肝炎病程的延长而增高,且十三指肠溃殇多于胃溃窃,与国内报导基本相符。

  由表l可知,慢性肝炎合并溃窃的发病率与肝炎患者发病年龄及慢性肝炎分型无关,P>0.05;而男性慢性肝炎合并消化性溃殇发病率(18.08%)明显高于女性(6.54%),P<0.05,可能与男性不良生活习惯如大量饮酒,吸烟等有关。

  (3)本组病例中,1临床出现返酸、暖气、上腹部周期性疼痛等消化性溃痛典型症状者很少,且较轻微,占17.36%,往往被慢性肝炎的症状如腹胀、纳差、i乏力、厌油等所掩盖。多不易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易于延误诊断。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者,均应常规行胃肠道影像学检查,以指导临床正确合理地用药。